仙道

作品数:658被引量:489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李春辉李远国魏世民胡孚琛李乃龙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安徽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立项课题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白玉蟾“画通仙道”的绘画思想——基于其山水画论与道教思想意涵的考察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226-234,共9页罗惠文 
白玉蟾画论体现了他对绘画与道教关系的理解,在他的知识结构中,绘画的最终旨趣与金丹修仙之道相互融通。在他的画史建构中,各种绘画门类都有画之仙者。画之仙者,能体诸造化,人与造化相感而最终显现于绘画之中。白玉蟾论画既承续了自庄...
关键词:白玉蟾 山水画论 道教思想 
仙道与日常:杜诗药类名物的书写转变被引量:1
《杜甫研究学刊》2024年第4期9-21,共13页诸佳怡 
杜甫诗歌中有不少药类名物,且相较于前人的药类名物书写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受仙道思想影响,前人诗歌主要关注药类名物的轻身延年功效,其书写集中于游仙访道、政治称颂以及咏怀寄托等主题,且多带有点缀化与脸谱化色彩。杜甫则将药类名物...
关键词:杜甫 药类名物 日常 仙道 
论马致远神仙道化剧经典情节与全真教思想之关系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24年第5期7-11,共5页赵晓东 
元代神仙道化剧的产生与全真教关系密切,神仙道化剧中的情节多来源于全真教的度脱模式与教义,这些情节有相当一部分出现并定型于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中。其中“弃亲”情节是马致远神仙道化剧中最为经典的情节,其根源是全真教“断家缘”思...
关键词:马致远 神仙道化剧 经典情节 全真教思想 
先秦文学神游书写的文化隐义
《中州学刊》2024年第8期152-160,共9页蒋振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历代道经集部集成、编纂与研究”(17ZDA248)。
先秦文学中有丰富的神游书写,其所涉及山水客体内隐着丰富的文化要义。时间流逝伴随着神游主体记忆的消亡,时间永恒引发的理想诉求,有无相生,动机效果关系,凡此种种,体现了古人对于山水的哲学思辨。神游主体之于山水客体的美丑感受,神...
关键词:先秦文学 神游书写 哲思 美丑 仙道 
明清仙道小说的结构模式及其来源
《中国文学研究》2024年第2期87-97,共11页蒋振华 段淼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历代道经集部集成、编纂与研究”(17ZDA248)。
明清小说的繁荣,带来了小说观念和小说理论的繁富,小说家纷纷对小说的结构艺术进行深刻思考。在这个背景下,作为明清小说中一个新品种的道教仙道小说,据初步统计共48部,它们的作者都曾苦心经营过这些小说的结构模式,结果是全部48部仙道...
关键词:明清仙道小说 仙界开局式 凡间发展式 玉局结尾式 道教经文 
仙道与自然——葛洪《抱朴子内篇》中的自然概念探析
《原道》2024年第1期269-283,共15页萧平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唐宋时期道家的自然观念及其与儒家、佛教思想的互动研究”(22BZX047)阶段性成果
“自然”是葛洪仙道学说中的重要概念,既指天地万物(包括人类)的实体性存在,又指万物依照本性的存在状态。天地万物都是自然生成的,而“玄”是一切自然之物的终极本原。自然的第二层含义具有层级性。首先,葛洪将自然命定论分为两个层次...
关键词:葛洪 自然 自然命定论 仙命 炼养服食 
金元全真道变革
《中国道教》2024年第2期40-49,共10页汪登伟 
道教多源(最主要的源头是黄老道家与方仙道)、多元(“道流”众多,道法各异),而且一直都在变动之中,因此其以复杂性著称于世,马端临即称其为“杂而多端”。然而,在“得道成真”(或称“得道成仙”。得道,指体认大道;成仙,指修成仙真)的共...
关键词:得道成仙 黄老道家 全真道 方仙道 济度 道术 马端临 共同信仰 
唐代道士题壁诗创作探论
《宗教学研究》2024年第2期126-131,共6页张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课题“历代道经集部集成、编纂与研究”(17ZDA248)阶段性成果。
作者的主体身份往往支配着文学创作,道士的宗教身份造就了诗歌创作的仙道底色。与文人题壁诗相比,唐代道士题壁诗呈现出诗歌书写重理性认知和修行境界、题壁动机的宗教意味浓厚、题壁对象以有助于生命超脱的处所为主等题写特征。唐代道...
关键词:道士诗人 题壁诗 仙道 宗教惰思 诗学 
汉晋“仙”观念之流变考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109-119,共11页龙泽黯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1批面上资助项目“中国传统科技思维的发展与形成——以魏晋道教生命思想为例”(2022M712429)。
根据“仙”的字形演变,其字义从描述特定形貌延伸出超凡脱俗之义,并兼容登、升义后形成较为原始通用的“神仙”义。在方仙道以邹衍五德始终之说论仙之后,“仙”第一次与长生产生关联并较为完整地具备了宗教义。汉晋时期,“仙”多与鬼神...
关键词:两汉魏晋  方仙道 道教 葛洪 
从麻姑到岳姑:昆嵛山仙道女神的历史嬗变
《民俗研究》2024年第1期114-123,158,159,共12页吴欣 贾维军 
承接东海仙道文化余绪,唐宋时期昆嵛山麻姑庙宇得以修建;蓬莱清浅、唐臣访姑的故事出现于这一时期庙宇重修的碑刻之中。金元时期全真道教以胶东为基地,以麻姑为资源,弘扬麻姑信仰并将之塑造为“后学仙”和鼓励女性入道的“榜样”;麻姑...
关键词:麻姑 岳姑 昆嵛山 历史嬗变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