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秩序

作品数:74被引量:195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阮世勤闫闯杨颖淑王虹胡全生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吉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咸阳师范学院科研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人工智能生成象征秩序的存在逻辑与当代青年的人生经验
《青年探索》2025年第2期13-22,共10页涂良川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中的人工智能奇点论研究”(项目编号:21BZX002)。
无论是对个人来说,还是对社会的繁荣与兴旺而言,人工智能的加速发展在丰富青年的人生经验方面弥足珍贵。因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在逼近通用人工智能的过程中,不断地挑战生物智能的能力、社会智能的意义和个体智能的可能,其奠基于大数据、...
关键词:人工智能 青年 存在论 人生经验 
“以父之名”:文化重构与现实重组——世纪之交中国电影中“父亲”形象的嬗变
《四川戏剧》2024年第7期91-96,共6页张登峰 
201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当代中国电影中的青年形象与文化编码研究(1978—2018)”(项目编号:19CZW04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在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期,中国电影中的“父亲”形象发生了重要调整和改造。80年代中国电影借由大写的“父亲”反思历史传统和文化习性,由此组成了“文化现代性”工程的一部分;90年代中前期电影中“父亲”的失语将这一时期的电影...
关键词:中国电影 “父亲”形象 象征秩序 文化重构 现实重组 
从景观到象征秩序——论中外现实题材电影中的荒野表征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109-120,I0003,共13页周文姬 
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比较视域下新世纪中国现实题材电影研究”(21BC041)阶段性成果。
在电影史中,存在着不再作为叙事背景且从叙事中独立出来的景观,呈现出自身的自治性、主体性和现代性。“荒野”景观概念通常被划入野性大自然范畴。荒野景观是近年中外现实题材电影中的一个共同点,呈现社会的征候群,以不同表征来锚定人...
关键词:荒野美学 符号建构 《荒野》 电影景观 
论朱怀金诗歌近作的“表达之难”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第7期36-40,共5页胡威 
诗人朱怀金在创作早期善于通过朴素的创造性直觉捕捉“事件”,力求在现实经验中寻觅诗意,而近期的诗歌创作有了较大变化,呈现出新诗现代性发展中的新元素,或可称为当代诗的“表达之难”。现代新诗的词语观、古典因素的转化、象征秩序的...
关键词:朱怀金 “表达之难” 词语 古典性 象征秩序 
转义与重构:社群象征秩序的档案化
《档案学研究》2023年第2期43-49,共7页苗雨浩 谭必勇 
社群是具有共同特征的群体,社群档案是该群体共同历史的记录。在社群档案的实践和研究过程中,“社群”与“档案”都发生了象征性转义:“社群”成为一种具备有别于主流社会的内部共同性,即象征秩序的群体;“档案”转变为具有证明价值的...
关键词:社群档案 象征秩序 档案化 
“经济侠”的诞生与超越:国风角色扮演游戏战斗系统的文化批评
《媒介批评》2022年第2期375-392,共18页毛睿喆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虚拟现实媒介叙事研究”(项目号:21&ZD327)的研究成果。
角色扮演游戏(Role-playing Games,简称为RPG)作为电子游戏的重要文本类型,是当今最常见的互动叙事文本形式之一。国风RPG的诞生与电子游戏在中国的发展与传播联系紧密,其叙事逻辑是中国电子游戏创作的原点。在国风RPG中,情节叙事与战...
关键词:角色扮演游戏 国风 象征秩序 快感 享乐 “某物” 
日常叙事、平民英雄与红色精神的传承——评牛维佳的小说《褐纸鸢》和《天下母亲》
《长江文艺评论》2022年第5期38-41,共4页李雪梅 李丽霞 
1980年代中期以来的文学中弥漫着一股强烈的去历史化意识,尤其着力于解构革命历史,形成背离革命话语的个人化叙事,在对革命伦理的破坏中张扬个人世俗化欲望的合法性。这当然是个人摆脱长久以来僵化的革命话语和历史重负的一个重要胜利...
关键词:革命话语 文学叙述 象征秩序 日常叙事 历史叙述 个人化叙事 去历史化 社会整体性 
他者镜像打破下的自我话语重构——《壁毯》的文本分析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2年第21期24-27,共4页米文文 管季 黄清怡 
莉吉娅·特莱斯在短篇小说《壁毯》中于人物自我心理剖析中逐层拟构人格三界的意识形态发展暗示,小说中的壁毯如同人物借以完成自我建构的镜像一般,投射出文本深层的自我认同和自我寻找旨归。然而“自我”总是作为他者存在,受制于权欲...
关键词:人格三界 他者 镜像 象征秩序 自我话语重构 
西藏地方甘丹颇章时期新年庆典世俗礼服研究被引量:1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49-56,156,共9页吕岩 岳燕 赵海静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礼仪在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交往中的作用及影响研究(唐至清)”(项目号:20BMZ032);西藏文化传承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西藏自治区党委重大委托课题子课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考古实证研究”(项目号:WT-ZD20210102)的阶段性成果。
甘丹颇章时期的新年庆典活动中有一套较为完备的世俗礼服穿戴体系。这套服饰体系是在五世达赖喇嘛时期确立,并逐渐体系化、制度化,其从样式、面料、纹饰以及使用场景等诸象征修辞的选择,都有着一整套的话语策略。它不仅显示出甘丹颇章...
关键词:世俗礼服 象征秩序 财富 身份 
空间表征与象征秩序:桂西南壮族乡村治理中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重塑被引量:7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104-111,共8页唐俊 徐祖祥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滇黔桂边区壮、瑶、苗诸族道教发展与民俗文化互构关系研究”(19AZJ006)阶段成果。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基层工程。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重塑,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基层治理机制的内在需要。桂西南壮族地区传统文化与乡村治理的多维耦合空间,表征出“...
关键词:乡村治理 传统文化 文化重塑 现代价值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