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感

作品数:2753被引量:1277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刘波雷戈路文彬陈晋欧阳淞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诗歌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综合心智”与“有情”的历史感——范雪诗歌读札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3年第2期46-60,共15页李海鹏 
在当代新诗的写作谱系中间,青年诗人范雪的写作在诗学观念与方法等层面酝酿着颇具突破性的新质,这为当代新诗提供着某种新的历史想象力类型,其内在复杂性也隐含着某种别样的“综合心智”和对当代感性的言说形式。本文从三个方面出发,深...
关键词:范雪 “综合心智” 抒情的位置 历史感 
新时代中国诗歌的担当与使命——兼评王法艇长诗《复兴的钟声》等作品
《群文天地》2023年第2期29-33,共5页任志峰 
2022年10月16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开幕的当天,中央党报《农民日报》近一个整版刊发了王法艇的270行长诗《复兴的钟声》,后被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中国国家文献馆正式收藏,并被人民大会堂现场记者誉为当今最具历史感和...
关键词:诗歌作品 《农民日报》 创作导向 文献馆 历史感 走向世界 传播力 中华文化 
当下性和历史感的博弈:“批评家诗歌”的命名、研究与意义--以赵目珍《探索未知的诗学:当代批评家诗人和他们的诗》为例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2年第12期69-71,102,共4页周雄 
21世纪以来,批评家(学人)写诗、出版和获奖已成为常态,因而“批评家诗歌”的命名与研究具有当下语境的现实针对性,而将其放置在诗歌的演变与发展史之中亦能发现某种历史感。赵目珍在著作《探索未知的诗学:当代批评家诗人和他们的诗》中...
关键词:赵目珍 “批评家诗歌” 当下性 历史感 
哲思性、历史感与通灵写作的可能被引量:1
《学习与探索》2022年第10期163-170,共8页刘波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世纪诗歌对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再发现”(18BZW173)。
几度谈论冯晏的诗歌,是因为我真正意识到了她作为个体诗人在新世纪的重要性。冯晏在女诗人中的确是个异数,是个让人读其诗不知所措却又暗自惊喜的无法归类者,既有想象力的狂欢,又有对语言的暴力式“改造”。她竟然如此迷恋理性、智慧和...
关键词:女诗人 诗歌写作 历史感 通灵 新世纪 辩证法 想象力 碎片化 
精神的独步--评诗集《太阳与大海》
《长江文艺评论》2022年第1期102-104,共3页王新民 
诗歌是人类心灵这个无限阔达的“内宇宙”与客观世界“外宇宙”相契合的产物。千百年来,无数诗人经年累月为诗歌所作的努力,就是为了保存历史的某种记忆,保存自己的价值和情感。诗歌艺术的人文价值,就在于它必须跟那个时代所产生的思想...
关键词:诗歌艺术 历史感 诗歌创作 难以捉摸 人文价值 人类心灵 本质联系 真实存在 
历史感与浪漫风:李杜诗风比较
《语文教学通讯》2022年第1期124-125,共2页樊宝玲 
【专题解释】指导学生通过比较阅读的方法,感受李白、杜甫诗歌风格的区别。主要借助《蜀道难》和《蜀相》两首诗歌,从意象选择、艺术手法运用、诗歌节奏感等方面引导学生体会杜甫诗歌的深沉喟叹和李白诗歌的浪漫飘逸,从而掌握运用比较...
关键词:杜甫诗歌 《蜀道难》 意象选择 李杜 李白诗歌 历史感 《蜀相》 手法运用 
敏感·判断力·历史感——邱振中访谈录
《创作评谭》2021年第3期12-20,共9页谭振飞 邱振中 
本期文艺家:邱振中,1947年生于南昌。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书法与绘画比较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美术馆展览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潘天寿研究会副会长。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水墨顾问。从事诗歌创作、书法与水墨创作及书法理论研究...
关键词:中央美术学院 2008北京奥运会 潘天寿研究 历史感 资格评审 书法与绘画 判断力 诗歌奖 
初证:另一种诗歌光芒的照耀--《西安大学生诗人回忆集》序
《诗探索》2020年第1期154-161,共8页沈奇 
新诗百年后,步入又一个新的百年。反思,总结,回忆,前瞻,以及等等,隆盛之外,不免浮华之外,总还是不缺有情怀有历史感的诗与思者,沉下心来,为历史树碑,为情怀作文,成就一二堪可告慰的正事,抑或劳绩。这其中,由姜红伟编著、分别由北岳文艺...
关键词:北岳文艺出版社 当代诗歌 诗苑 诗歌运动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历史感 宏大叙事 史料价值 
价值追问与新世纪诗歌的尊严美学
《中国诗歌》2019年第3期215-230,共16页刘波 
新世纪诗歌如何突破纯粹的修辞和技巧而达至思想高度,成为了很多先锋诗人的创作瓶颈。不少人能够顺利进入诗歌之门,但无法在一个更高层次上提升自己的思想内涵,很多时候只是停留在语言实验和情感发泄上,没有一种追求深度表达的精神自觉。
关键词:新世纪诗歌 阿赫玛托娃 现实感 历史感 现代性 价值追问 
历史感、地域感与现实感——余光中先生访谈实录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9年第2期101-106,共6页李睿 余光中 
2013年6月14日,采访在台湾高雄市中山大学人文学院余光中先生办公室进行。采访涉及内容比较多,就如何继承中外文学传统、中西诗歌与散文的相克相生、鲁迅《野草》的评价和"定于一"的思维方式的批评、如何平衡新诗的韵文化与散文化以及...
关键词:余光中 历史感 现实感 实录 诺贝尔文学奖 中西诗歌 两岸统一 散文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