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化

作品数:926被引量:1653H指数:1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吴秀明程光炜陈晓明颜水生张立群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文学评论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国当代文学“历史化”研究的经验与反思被引量:5
《文学评论》2023年第5期152-160,共9页陈培浩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现代汉诗的整体性研究”(20&ZD28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历史化”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代文学研究的重要潮流。当代文学“历史化”研究,经历了从文本批评的局部探索到文学史叙事的整体重构,再到对“历史化”的反思和深化的演进过程,是90年代以来知识转型和学科自觉的结果。当代文学研究的...
关键词:历史化 当代文学研究 再解读 重返八十年代 阐释理性 
空间辩证法与历史的效价——论詹姆逊文化批评的哲学基础被引量:4
《文学评论》2021年第3期62-70,共9页章朋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伦理转向语境中的历史书写研究”(项目编号20YJC75105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基于后现代文化空间化的历史语境,詹姆逊通过恢复辩证法的时间性内涵,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视为一种辩证叙事,认为其作为一个将多样性、差异性的历史统一进单一的世界体系的总体化运动,体现了一种"历史的效价"。对辩证法空间维度的拓展...
关键词:詹姆逊 空间辩证法 时间 历史化 叙事 
感性批判:探问历史化契机下的美学史研究
《文学评论》2020年第1期21-26,共6页孙斌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普罗米修斯诗性形象的艺术哲学研究”(批准号18YJA72001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美学史不是按照时间次序或者逻辑线索所做的材料排列。首先,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活决定意识”的判断使意识在摆脱纯思的幻觉的同时获得了感性的基础,感性意识和感性需要一起成为包括美学在内的一切科学的出发点,美学史的对象因而成为...
关键词:感性 批判 美学史 历史化 当代美学 
论“中国的抒情传统”说之得失——兼谈考量中国文学传统的标准与方法问题被引量:20
《文学评论》2017年第4期51-60,共10页李春青 
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文化精神的文学表征"(项目批准号:16JJD750008)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抒情传统说"是海外华裔学者陈世骧、高友工等学人提出并加以论证的一种关于中国文学特质的观点。此说提出四十多年来在海内外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响应者甚众,但也有一些批评乃至否定的声音。"抒情传统说"虽然也提出了不少颇具启发...
关键词:抒情传统 抒情美典 具体性误置 历史化 语境化 
文学史接受视野中的《围城》问题研究被引量:3
《文学评论》2017年第4期202-211,共10页房伟 
《围城》的文学史接受,暴露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建构的内在冲突。20世纪40年代,由于文本异质性,《围城》在无处安放中销声匿迹;新时期《围城》重版,呈现了现代文学重构传统、改写当代文学经典标准的运行轨迹;20世纪90年代,《围城》既...
关键词:《围城》 钱锺书 文学史接受 文学性 历史化 
村庄里的中国:赵树理与《三里湾》被引量:25
《文学评论》2016年第1期36-48,共13页贺桂梅 
本文尝试重新解读赵树理的代表作《三里湾》,并对这一文本带动的作家创作、文学体制、历史语境、文化传统、社会构想、政治实践等不同层次的意义实践过程做出历史化的阐释;四部分分别涉及赵树理的创作诉求、以村庄为主人公的叙事特点、...
关键词:赵树理小说 三里湾 现代中国 文学体制 小说史 主体性 乡土中国 叙事特点 历史化 五四新文学 
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历史化”被引量:3
《文学评论》2015年第6期63-66,共4页刘卓 
“社会史视野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这一表述并不清晰。它所包含的第一层意思,是在最低的意义上重提“历史化”以针对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困境。
关键词:现当代文学研究 历史化 中国现当代文学 社会史 
历史修辞与意义迷失——现代中国文学“恶”的叙述及其思想史观照被引量:1
《文学评论》2009年第6期133-140,共8页周保欣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伦理视野中的当代文学及其经验反思"(06czw018)系列成果)
20世纪中国文学恶的叙述,与现代中国社会的特殊矛盾和文化内生性问题互为表里。叙事形态上,主要表现为传统恶、阶级恶、都市恶三种基本样态。在启蒙主义道德假定和现代社会特殊矛盾影响下,恶的叙述呈现出鲜明的历史化修辞特征,人的自在...
关键词:现代中国文学 修辞特征 历史化 思想史 “恶” 传统文化结构 观照 迷失 
汉代《诗经》历史化解读的诗学意义被引量:7
《文学评论》2007年第3期169-174,共6页毛宣国 
以《诗》为史,对《诗》进行历史化的解读,是汉代《诗经》阐释,特别是《毛诗》阐释所表现出来的基本倾向,这一倾向与方法的形成对中国诗学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一,以《诗》为史,赋予《诗》的本事,有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诗》与作者...
关键词:《诗经》 历史化 诗学意义 解读 汉代 中国古代诗歌 《诗》 《毛诗》 
无根的苦难:超越非历史化的困境被引量:50
《文学评论》2001年第5期72-79,共8页陈晓明 
正当中国经济高速发展 ,全球化与城市化愈演愈烈的时期 ,中国一部分年轻作家热衷于书写苦难主题。这些作品或冷峻犀利 ,或生动尖锐 ,显示当代小说少有的力度。但这些作品在叙事上却隐含着内在矛盾。在对苦难主题进行描写时 ,大量的欲望...
关键词:苦难 当代小说 小说叙事 欲望 主题 情爱 迷失 内在矛盾 美学 超越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