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卓

作品数:15被引量:59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艺术延安时期阶级性文学理论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中外文论》《文艺理论与批评》《文史知识》《妇女研究论丛》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延安时期女性写作与革命话语的同构性——以丁玲延安前后期的转变为线索
《妇女研究论丛》2025年第1期104-113,共10页刘卓 
丁玲于延安时期的写作呈现出明显的前后期转折。从文学史研究的视角看,这一变化被阐释为从个人到群众的变化;从性别研究的视角看,这一转折蕴含着“新女性”与革命进程之间的紧张关系。这两种阐释思路分享着一个隐含的共识,即“五四丁玲...
关键词:女性写作 革命话语 真实性 丁玲 
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范畴的“趣味”——以冯雪峰的萧也牧批评为例被引量:1
《汉语言文学研究》2024年第4期5-12,共8页刘卓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围绕萧也牧创作问题而展开的系列批评活动中,冯雪峰化名李定中写的《反对玩弄人民的态度,反对新的低级趣味》产生了重要影响,与陈涌的以“小资产阶级倾向”为核心发展出来的延安文艺批评路径有着细微而深刻的...
关键词:趣味 小资产阶级倾向 陈涌 冯雪峰 
更宽广的革命叙事光谱——以《漳河水》为线索试析延安时期的女性叙事与社会变革被引量:1
《妇女研究论丛》2023年第5期5-15,共11页刘卓 
延安时期的文学实践于女性叙事上有诸多突破,留下了很多经典作品。本文以《漳河水》为线索,勾勒、比较20世纪40年代解放区女性题材写作的多重脉络,围绕阶级解放展开的女性叙事只是其中之一,更多的作品将叙事重心置于生产、婚姻和家庭变...
关键词:阮章竞 阶级叙事 “四三决定” 劳动生产 
重新思考“深入群众”——以柳青《种谷记》的创作为例被引量:2
《文艺理论与批评》2021年第6期37-45,共9页刘卓 
《种谷记》的创作得益于柳青"米脂三年"的下乡经验。这既指小说内容取自柳青曾参与组织的边区生产中的变工合作运动,也指下乡三年与群众关系的密切,使柳青得以把握变工合作运动对于村庄关系、生活形态和人物心理的细微变化。这给柳青提...
关键词:深入群众 方言 故事 现实主义 主体改造 
“群众的位置”——谈延安时期文艺体制的“非制度性”基础被引量:9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129-136,共8页刘卓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陕甘宁文艺文献的整理与研究"(1934-1949)(162DA187)
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官僚体制,延安时期的文艺体制重心在于思想、立场的一致。它的形成与共产党对文化人的角色和功能的认知有关,这一体制所着眼的是文化人(同一时期的还有广义而言的知识分子)在革命队伍内部的自我改造和成长;它来源于...
关键词:《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文化军队 革命组织 “群众” 主体改造 
试析“反本质主义”论争中的意识形态困境被引量:1
《中国文学批评》2018年第2期136-145,160,共11页刘卓 
"反本质主义"论争是21世纪初以来文学理论领域中的重要论争,围绕对"文学"性质的认识以及反思20世纪下半叶以来文学理论的话语建构等,形成了多重的反思路径。这些新的文学理论话语体系的重构大都不同程度地被裹挟在有关"文学有无本质"、...
关键词:反本质主义 后现代主义 本质 建构 意识形态 
“非虚构”写作的特征及局限被引量:21
《文艺理论与批评》2018年第1期113-120,共8页刘卓 
“非虚构”写作涉及的面很广。与其说这是一个来自于批评家的命名,不如说更多地是不断发生的、体量巨大的表述需求的自我命名。它以否定性的方式展开,以否定“虚构”作为文学创作本质属性的方式赋予这些表达行为正当性。这个否定性的...
关键词:虚构 写作 《人民文学》 否定性 文学创作 文学格局 紧张关系 文学体制 
在“唯物主义认识论”之外——再谈蔡仪《新艺术论》被引量:1
《文艺理论与批评》2016年第6期48-58,共11页刘卓 
一、以“问题意识”为体例 1937年抗战爆发前,蔡仪自日本回国。最初参与湖南的文化救亡工作,而后于1939年1月到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后改为文化工作委员会)工作,因通晓日文,在冯乃超领导下的敌情研究组,从事相关的...
关键词:《新艺术论》 唯物主义认识论 蔡仪 军事委员会 “问题意识” 文化工作 1937年 1939年 
“新的写作作风”——探讨丁玲整风之后的报告文学写作被引量:8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6年第1期112-120,共9页刘卓 
本文尝试讨论丁玲在整风之后所写的、收在《陕北风光》中的系列报告文学中所呈现的"新的写作作风"。"新的写作作风"的出现与当时延安对于新闻报道、报告文学所偏重的客观性写作形式相关,但其关键之处用丁玲自己的话来说源于"心"的变化。...
关键词:丁玲 《陕北风光》 报告文学 延安文艺 
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历史化”被引量:4
《文学评论》2015年第6期63-66,共4页刘卓 
“社会史视野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这一表述并不清晰。它所包含的第一层意思,是在最低的意义上重提“历史化”以针对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困境。
关键词:现当代文学研究 历史化 中国现当代文学 社会史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