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主义

作品数:3212被引量:5484H指数:2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张进曾耀农王进陈连锦林静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山东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文学评论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历史主义的审美启蒙——赫尔德的“天才灵魂学”
《文学评论》2023年第6期51-59,共9页冯庆 
中国人民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后期资助项目“赫尔德美学思想研究”(23XNH0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赫尔德是欧洲启蒙哲学的继承者和发扬者。与其他同时代的启蒙思想家相比,赫尔德更为强调历史哲学与文艺理论在启蒙实践中的重要作用。赫尔德的文学史论代表作《不同民族曾经繁荣的趣味最终衰败的原由》就体现着显著的启蒙动机,构成了赫...
关键词:赫尔德 审美启蒙 历史主义 天才 理性 德性 
经与权的辩证法被引量:6
《文学评论》2017年第5期22-24,共3页高远东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一篇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巨大理论价值的论著,它作为历史文件虽然和现代文学史直接相关,但作为理论原则似在(马列)文论界更受重视。我知道近年围绕《讲话》仍不断产生着思想性和文化性的讨论,...
关键词:《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辩证法 历史意义 《讲话》 现代文学史 历史文件 历史主义 实事求是 
话语转向:文学理论的历史主义归趋被引量:8
《文学评论》2014年第5期126-135,共10页姚文放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从形式主义到历史主义--晚近文学理论‘向外转'的深层机理探究"(批准号:11AZW001)阶段性成果
在20世纪的始末,文学理论经历了两次转向,这两次转向恰恰都是在语言学的地盘上发生的,其中后一次转向即话语理论的提出。对于话语理论作出最大贡献的,当数法国学者福柯,他力图为话语问题提供一种制度化的背景,一种权力关系的基础,在话...
关键词:中国文学理论 历史主义 话语转向 文学理论话语 “关键词” 社会思潮 话语理论 权力关系 
从文学史到文学地志学被引量:2
《文学评论》2013年第2期49-56,共8页高小康 
传统的文学研究观念主要是基于历史主义的线性文学史观,形成统一的发展逻辑的同时却忽略或曲解了文学活动的非线性,即空间性。从文学发展史来看,从"文学的自觉时代"开始,文学通过士大夫的聚会、雅集而交流、评价、传播和影响社会,空间...
关键词:文学史观 志学 “文学的自觉时代” 文学发展史 历史主义 文学活动 空间形态 社会文化 
后现代、后殖民批评与海外中国文学研究——以王德威的研究为中心被引量:11
《文学评论》2012年第4期97-106,共10页王晓平 
本文以对王德威的四本代表专著的分析为中心,并兼及其他海外学者的相关研究,对海外学者在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的立场之上,在新历史主义与福柯的权力系谱学方法论下,以保守主义的视野审视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建构历程的学术探索作了...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 海外学者 中国文学研究 王德威 后殖民批评 新历史主义 文学的现代性 历史唯物主义 
辛亥革命的三种演义方式——《死水微澜》、《大波》与《银城故事》被引量:1
《文学评论》2011年第5期141-149,共9页王永兵 
李劼人建国后将创作重点放在《大波》的修改上,修改后的《大波》从人物塑形、结构方法以及细节处理等各个环节与《死水微澜》、旧版《大波》等都有着质的区别,《死水微澜》和旧版《大波》处处体现人物与历史并重的思想,力图从生活和思...
关键词:《死水微澜》 《银城故事》 《大波》 辛亥革命 历史主义 生活状态 长篇历史小说 生命方式 
文学与历史的辩证——纪念钱钟书先生百年诞辰被引量:2
《文学评论》2010年第5期177-183,共7页季进 
钱钟书先生并非专业的历史学家,他对文学虚构与历史叙事的大量论述,基本上是基于“打通”的学术宗旨与追求。借助于新历史主义文论,我们发现钱钟书关于“文史互通”、“史蕴诗心”、“六经皆史”等问题的高见卓识,与新历史主义颇多...
关键词:百年诞辰 历史学家 文学虚构 钱钟书 纪念 新历史主义 辩证 “六经皆史” 
现代文学研究60年被引量:8
《文学评论》2009年第6期12-18,共7页秦弓 
现代文学学科的确立已近60年,有珍贵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十七年"的主要教训是简约化、概念化、政治化、模式化;新时期以来,学科从拨乱反正起步,逐渐走上实事求是的正轨,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进展:一是历史主义成为自觉的追求,二是学...
关键词:现代文学研究 文学学科 中外文学关系 历史主义 “十七年” 拨乱反正 实事求是 学科空间 
叙述祛魅:科学语境中的中国新文学被引量:2
《文学评论》2007年第2期127-131,共5页方维保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历史主义历来是文化的正统,进入现代社会之后,历史主义被转述为科学主义精神,一种科学实证的精神。在这样的语境中,中国现代文学出现了大规模的叙述祛魅运动。这样的祛魅不仅是文学的,而且是文化的。
关键词:科学主义精神 中国新文学 祛魅 语境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现代文学 历史主义 现代社会 
文本的边界——徘徊于历史主义和虚无主义之间的“文学性”概念被引量:8
《文学评论》2006年第4期28-34,共7页冯黎明 
形式主义理论将文学性界定为一种封闭于文本之中的修辞技艺,而现象学文论则想要让文学性呈现于读者参与其中的文学活动,新历史主义进而把文学性扩张为一种为历史提供意义的统治性力量。在文本与历史的关系问题上,20世纪文论潜涵着一种...
关键词:“文学性” 新历史主义 虚无主义 文本 边界 概念 形式主义理论 文学活动 读者参与 关系问题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