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刑

作品数:86被引量:98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张春海吴艳红陈玺武波伊敏更多>>
相关机构:厦门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南政法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明代流刑折杖收赎考
《历史档案》2024年第2期60-67,共8页姜瑞雯 
《大明律》规定,诬轻为重未决者徒、流二刑可以折杖收赎。宣德以后,明朝陆续颁布罚钞赎罪例与收赎则例,以张楷《律条疏议》为代表的律注中对律文规定折杖算法作出变通,孙存、应槚等人在注律时将折杖收赎内容绘成图表。万历年间官方刊行...
关键词:流刑 折杖 赎刑 诬轻为重 收赎图 
西夏流刑研究
《西夏学》2024年第1期11-21,共11页张笑峰 
宁夏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编号:sk21008)阶段性成果
流刑作为五刑之一,是西夏刑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与徒刑之间的交织杂糅在西夏刑法体系中,极具特殊性。本文从《天盛律令》条文出发,分析了西夏流刑中易地而居和发往边地两个等次、惩处过程中的附加刑,以及对于流徒私逃、私藏、私放...
关键词:西夏 中华传统法系 流刑 
宋代流人量移考
《学术月刊》2023年第8期193-206,共14页刘安迪 周东平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研究》(23ZDA079)的阶段性成果。
流人量移始见于唐代,因契合“刑罚差序格局”“恤刑观”“天下观”等传统法律理念,而得以发展与制度化。至宋,由律、救、令、格、式、例与命令文书共同规制的流人量移法律体系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在保留唐代遇赦量移的基础上,宋人还增...
关键词:流刑 编配刑 唐宋量移 刑罚的差序格局 
也谈1768年新疆昌吉遣犯举事的性质——兼议边疆地区处流刑犯罪人员举事性质之界定
《安康学院学报》2023年第1期117-121,共5页颜世明 左合余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新疆汉文古籍调查与研究”(14YJC870026)。
乾隆三十三年(1768)新疆昌吉遣犯的暴动,是一起清统治新疆初期由遣犯发动、斗争矛头直接指向新疆地方政府的反对极端压迫的抗争。界定处流刑犯罪人员在边疆地区举事的性质,首先需要深入分析举事原因、经过、提出口号(或颁布纲领性文件)...
关键词:昌吉 遣犯 举事性质 界定 
北朝流刑正刑化的溯源与启示
《泰山学院学报》2023年第1期96-104,共9页龚思琪 
“流刑”是古时将人流放至偏远地区的一种刑罚手段,起自唐虞,发展于夏商周及秦汉、魏晋,于北朝成为正刑,此后,流刑作为封建五刑之一,被历代统治者沿用。流刑于北朝成为正刑之原由主要有四,即复肉刑议之论理支撑、“恤刑宽宥”思想之承...
关键词:流刑 正刑化 死刑替代 宽严相济 
古代的流放有多惨
《北方人》2022年第11期22-23,共2页讲历史的王老师 
在文学作品和影视剧中,经常看到古人被判流刑,俗称发配或流放。《水浒传》里的宋江、林冲、武松皆有此经历。很多朋友以为流刑;就是换个地方生活,其实远没有这么简单。
关键词:文学作品 《水浒传》 武松 流放 流刑 影视剧 
生涯有无:贰臣张均免死配流考
《时代人物》2022年第11期1-3,共3页李诺楠 
在唐肃宗克复长安之后,以“六等罪”来处置张均等投降安禄山政权的叛臣。据《旧唐书·张均传》等记载,起初张均已定死罪。后因张说有恩,得以免死。其弟张垍素为玄宗所喜、又是肃宗同母妹婿,却遭到了被赐自尽的命运。《资治通鉴》独取《...
关键词:张均 流刑 贰臣 
秋笳余韵:流放生涯的诗和远方
《检察风云》2022年第5期80-81,共2页宋伟哲 
“流放宁古塔,永世不得入关”,这是清宫剧中常能看到的一句台词。观众们虽能大致晓得剧中台词的含义,却也不免有些云里雾里。被流放到那里的人命运最终如何?隋唐以来,流刑与死刑、徒刑、杖刑、笞刑一并组成了一套完整的刑罚体系,也就是...
关键词:刑罚体系 五刑 杖刑 流刑 流放 宁古塔 笞刑 徒刑 
再论清代刑事裁判中的复审制——以轻度命案为例
《法律史译评》2021年第1期249-274,共26页 李冰逆(译) 
前言关于清代的刑事裁判制度,历来的先行研究以律例等明文规定及《会典》等中央编纂的史料为中心展开分析,解明了从基层州县直到皇帝的精细的“复审制”的具体内容。其概要如下:所有案件在州县进行审理后,命盗案件及刑罚在徒刑以上的所...
关键词:刑事裁判 律例 流刑 命案 徒刑 刑罚 复审制 先行研究 
流刑制度起源研究——兼论北朝流刑制度形成背景
《中国监狱学刊》2021年第3期144-149,共6页赵洋 
2020年山西警察学院校级课题“治安视阈下的治安史课程建设”(YJ202021)的研究成果;2019年山西警察学院一般项目“治安史范畴及科研应用研究”(2019yyb014)的研究成果。
流刑是中国古代一种将罪犯远逐他方的刑罚,这一处罚方式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有相关文字记录。然而,流刑在早期却并非古代法制中常规的处罚手段,直至北魏,才得以从"权宜之法"成为常制。北朝流刑常态化的原因主要是在北魏法制逐渐完备的...
关键词:流刑 文成帝 “五刑”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