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书

作品数:1065被引量:826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泽渡韩伟党怀兴李春晓杨晓波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安徽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古汉语研究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华书局版《六书略》音注勘正
《古汉语研究》2017年第4期84-89,104,共6页刘晓南 余柯君 
中华书局1995年出版的《通志二十略》是该书目前唯一的点校本。本文通过对校、他校等校勘方法,纠正了该书《六书略》中的一些涉及注音及字形辨正方面的疏失,包括沿袭底本之误、沿袭众本之误、当注而失注三类。
关键词:《六书略》 点校本 注音讹误 
论汉字的“象”被引量:1
《古汉语研究》2015年第1期63-68,共6页陈晓强 
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形声字声符示源功能研究"(13LZUJBWZD004)
分析《说文?叙》对"象"的阐释和运用,可挖掘出"客观物象——主观取象——汉字形象"这一早期汉字的生成机制。汉字形象要完成记录词义的功能,还要经历象中取意的转化。对汉字之"象"进行研究,有助于加深对汉字生成机制和汉字记词功能的认...
关键词:汉字 六书  
《汉字的构造及其文化意蕴》出版
《古汉语研究》2014年第2期65-65,共1页
刘兴均教授《汉字的构造及其文化意蕴》由人民出版社2014年3月出版。该书从考察汉字早期字形结构人手,揭示字形与音义的联系,发掘其构字的理据,并从词汇训诂学、历史文化学的角度对汉字的构造及其文化意蕴进行全面研究。全书共分五...
关键词:汉字的性质 人民出版社 汉字构造 文化意蕴 “六书”理论 字形结构 历史文化学 “六书”说 
试论爱国民主战士马叙伦先生的汉字研究被引量:3
《古汉语研究》2004年第3期58-61,共4页郭芹纳 舟人 
马叙伦先生的汉字研究 ,有三点尤为突出 :使世界了解中国文字 ,精研六书理论并有独到见解 ,结合中国社会发展历史。其爱国热情和务实不苟的学风 ,需要继承。
关键词:马叙伦 汉字 六书理论 文化内涵 
郑樵的汉字生成理论被引量:1
《古汉语研究》2001年第1期50-54,共5页林志强 舟人 
本文根据《六书略》等有关材料,对郑樵的汉字生成理论作了一次探索,分析了“书画同出”、“起一成文”、“子母相生”等学说的内涵,并探讨了其汉字生成理论的内在逻辑关系,认为他的汉字生成理论已形成一个自成体系的框架,具有独创...
关键词:汉字 六书 郑樵 生成 存在 材料 独创性 书画 内在逻辑 学说 
《说文解字》的形训理论被引量:10
《古汉语研究》2000年第3期23-28,共6页叶斌 
《说文解字》一书是有自觉而深刻的理论作为基础的。尽管这些理论受到历来学者的重视,但是他们的看法至少有这么两个问题:(1)这些理论只是文字学的;(2)六书说只是一个平面上的。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阐发许书的形训理论,从而证明这些...
关键词:《说文解字》 六书说 文字学 形训 
“打”字的音和义被引量:7
《古汉语研究》1998年第4期92-94,共3页黄峰 
关键词:《汉语大字典》 《汉语大词典》 “打” 欧阳修 辞书编纂 意义和用法 《现代汉语词典》 普通话 始见书 《六书故》 
“播,抵也”补证被引量:1
《古汉语研究》1998年第1期36-36,共1页赵德明 
播,抵也”补证赵德明《广雅·释言》卷五上:“播,抵也。”王念孙《疏证》未详。刘凯鸣《广雅疏证·辨补续编》(一)(《文献》1988年第3期)认为“‘抵’盖‘诋’之形似而讹”。然而就笔者所见,刘说实欠斟酌。考《玉篇》:“...
关键词:《六书故》 济宁师专 孔安国传 广雅疏证 互文见义 秦汉以前 《玉篇》 王念孙 王逸注 抱朴子 
论郑樵的《六书略》被引量:6
《古汉语研究》1997年第2期30-35,共6页张标 
论郑樵的《六书略》张标郑樵(公元1104-1162年),字渔仲,号夹山人、西溪逸民。福建莆田人。南宋学者、文字学家。事迹具《宋史》本传、谢启昆《小学考》及顾颉刚《郑樵年谱》等。樵“敷陈古学,自成一家”。于经旨、礼乐...
关键词:六书略 《说文》 形声字 文字学史 象形字 郑氏 会意字 甲骨文 指事字 汉字系统 
戴侗“因声以求义”的理论与实践被引量:4
《古汉语研究》1996年第4期29-33,共5页刘福根 
戴侗“因声以求义”的理论与实践刘福根《六书故》是一部文字学著作,“是编大旨主于以六书明字义”①,所以论者多从文字学的角度评判其得失。本文则拟从训诂方法的角度探讨其“因声以求义”的有关理论及实际运用。声训,这一重要的训...
关键词:因声求义 理论与实践 《六书故》 戴侗 一声之转 声近义通 语音关系 语言文字 方以智 《四库提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