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前提

作品数:436被引量:933H指数:1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邱泽奇朱富强李云峰刘勇孙迪亮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复旦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数智时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三维审思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55-61,共7页樊瑞科 刘苗苗 
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论大数据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内涵、特征及价值”(202307064);河北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数智技术赋能我国网络意识形态风险治理研究”(HB23MK003);2024年河北省研究生示范课程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规律”(KCJSX2024066)。
“数据为基、算法驱动、虚实交融、人机互构”的数智时代方兴未艾,推动信息社会迈向新阶段。数智时代逐渐成为影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崭新境遇,意识形态工作数智化成为大势所趋。如何顺应这一趋势进而不断提升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
关键词:数智时代 主流意识形态 逻辑前提 建设实效 
大陈岛垦荒精神助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路径探析
《台州学院学报》2025年第1期44-49,共6页扈敏 娄欣星 
台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三台新秀”专项课题“大陈岛垦荒精神融入台州‘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路径探析”(21GHQ07);浙江省教育厅2023年度高校国内访问学者教师专业发展项目“‘共同富裕’视域下乡贤组织有效运行研究”(FX2023140);浙江省教育厅2023年度高等学校国内访问学者教师专业发展项目“和合美学文化融入高校美育实践研究”(FX2023139)。
大陈岛垦荒精神作为新中国建设时期的早期红色精神代表之一,涵养着“战天斗地,搏击长空”的斗争观“、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政绩观“、团结合作,促进稳定”的和合观,与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要求具有较高契合性。这些特质为共同...
关键词:大陈岛垦荒精神 共同富裕示范区 逻辑前提 价值意蕴 
深刻把握“第二个结合”的逻辑前提与目标指向
《党建》2025年第2期35-38,41,共5页金民卿 
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第二个结合”;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对“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这一重大命题的...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逻辑前提 目标指向 马克思主义 内在关系 内在规律 
区域文化学校传承的逻辑前提、价值意蕴与实现路径——以黄河文化为例
《中国教育学刊》2025年第1期85-91,共7页邵怀领 
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黄河流域文化与中华文明赓续传承研究”;山东省本科教学改革重大专项项目“黄河文化、黄河精神进课程教材研究”(项目编号:D2022001)研究成果。
以黄河文化为代表的区域文化是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重要育人资源。区域文化学校传承的逻辑前提是区域文化“谓何”以及学校传承“为何”这两个基本问题;从五育并举角度分析,包括黄河文化在内的区域文化具有培根铸魂、启智增慧、强体健...
关键词:区域文化 黄河文化 学校传承 文化传承 
儒家知行观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内在相通的三维审视被引量:1
《党史文苑》2024年第10期125-127,共3页王宾 王海波 
《优秀传统文化“两创”视域下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的构建研究》山东省青少年教育科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课题(23SCT097)。
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结合不是硬凑在一起的。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理念相通、实践品格相合的文化特质,作为“第二个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现实根基和...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实践品格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理论联系实际 知行观 逻辑前提 普遍认同 
“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逻辑前提、福建溯源与现实指向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4期8-14,共7页李红珍 
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关于推进生态省建设的重要论述和探索实践研究”(FJ2022XZB062);福州市社科规划重点项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福州的孕育与实践研究”(2023FZB03)。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强调“城市”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实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城市”的运用。在逻辑前提上,对马克思主义城市思想的理论借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汲取以及对国内外城市建设的实践反思构成了“城市生...
关键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城市生态文明建设 福建 
马克思主义超越性正义理论:逻辑前提、核心论题与理论特质被引量:1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4期127-136,共10页史锡哲 
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正义理论视域下的共同富裕研究”(项目编号:23XJC710010)。
正义何以被需要,即正义的环境是什么,正义的“超越性”如何理解,超越性正义理论有何特质,这是马克思主义超越性正义理论建构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建构马克思主义超越性正义理论应以重释休谟-罗尔斯提出的“正义的环境”为逻辑前提,把物...
关键词:超越性正义 正义的环境 核心论题 理论特质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赋能乡村治理的逻辑前提与路径被引量: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4年第16期121-123,共3页李莹莉 
长沙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22csskkt94)。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推动乡村治理的必然要求,具有极高的战略性价值和决定性作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赋能乡村治理,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为其提供了理论基础,党的百年基层治理经验为其奠定了历史根基,...
关键词:人才队伍建设 乡村治理 逻辑前提 路径探析 
深刻理解“ 第二个结合”的逻辑前提——以价值观主张的契合性为视角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7期1-9,181,共10页姚功武 张士海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的高度契合性研究”(2023MZD005);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思政课教学中社会思潮辨析引导研究”(21JDSZKZ06);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科研创新重点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的高度契合性研究”(2023ZD001)。
“天下观”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核心范畴和重要概念,是中国人对“天下”问题的总观点和总看法,具有鲜明深刻的多重内涵,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其集中体现为:哲学思维高度契合,中华传统天下观辩证思维方式同辩...
关键词:习近平文化思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天下观 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 “第二个结合” 
“第二个结合”的逻辑前提、价值意蕴与未来进路被引量: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18-24,共7页卢迪 李芳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新时代党的群众工作话语体系建构研究”(21YJA710015)。
“第二个结合”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历程的经验总结,标志着党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高度。通过探究二者之间价值立场的高度契合、哲学意蕴的共通共融、中国共产党的积极推动明晰了“第二个结合”的逻辑前...
关键词:“第二个结合” 逻辑前提 价值意蕴 未来进路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