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句方法

作品数:34被引量:40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史晓东苏劲松加羊吉于洪志徐涛更多>>
相关机构: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中译语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北京中科凡语科技有限公司更多>>
相关期刊:《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汉字文化》《语数外学习(初中版)》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考文言文断句方法例谈
《初中生学习指导》2022年第27期13-16,共4页冯家军 
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学生问题导学’阅读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G20CB01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断句,在古代被称为“句读”。一句话说完,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该停顿称为“句”。同一意思表述中的自然停顿称为“读”。古代的书籍不像现代汉语使用各种标点符号,而是需要读者自己去断句,明辨句读是读懂古书的先决条件之一。断句是...
关键词:中考文言文 答题技巧 断句 中考试题 现代汉语 句读 方法例谈 标点符号 
文不加点的“点”指什么
《文史博览》2022年第3期43-43,共1页许晖 
人们常常会把“文不加点”误解成文章写得非常快,中间连加标点符号的工夫都没有。这个误解是因为不了解“点”的含义,也不了解古书中的断句方法所致。古时候没有我们现在所用的标点符号,而是用“句读”来作标记。
关键词:标点符号 误解 文章 断句方法 
七年级文言文断句方法复习指导
《初中生辅导》2021年第19期45-48,共4页杨祥敏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传承载体,是现代汉语的活水源泉,因此学好文言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初中阶段是学生语文素养能力形成的重要时期,培养阅读能力是关键。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并理解其基本内...
关键词:浅易文言文 阅读目标 我国古代文化 语文新课标 传承载体 初中阶段 现代汉语 七年级 
巧借“特征”断句有法——文言文断句方法探微
《读写月报》2021年第10期33-35,共3页徐慧欢 顾志荣 
韩愈在《师说》中言,“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这里的“句读”指标点、读通文章,分析句读的过程就是断句。断句题是高考考查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传统题型,解答文言断句题,关键是要理解句意。此外,要既准确又快速地做好该题,还可...
关键词:《师说》 文言文 断句 方法探微 句读 巧借 句意 指标点 
文言文断句中考题的考查形式及断句方法
《语数外学习(初中版)》2020年第6期12-13,共2页刘春花 
文言文断句题侧重考查同学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判断分析能力和语言感知能力,是中考文言文阅读的基本题型之一。下面,笔者就介绍一下文言文断句中考题的常见考查形式以及断句的方法,以期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一、文言文断句中考题的考查形...
关键词:文言文阅读 考查形式 语言感知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 判断分析 断句 中考题 中考文言文 
掌握断句方法,轻松阅读文言文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2019年第6期27-27,共1页黄应全 
古文一般没有句读。断句就是在阅读时将句子分隔开使之便于理解的过程,也是检验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途径之一。同学们要根据作品内容用标点符号将原文的结构、停顿以及语气清晰地再现出来。大家想要准确地断句,除了要有语感,还要熟知各种...
关键词:文言文 文化常识 
高考文言文断句方法指津
《试题与研究》2018年第28期11-15,共5页肖锦川 
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断句读”。正确断句,需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因此,断句能力的高低,成了文言文阅读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而文言文断句也成为高考常规试题之一。
关键词:高考 阅读能力 历史文化 综合运用 古汉语 
高考文言文断句方法指津
《试题与研究》2018年第27期7-9,共3页肖锦川 
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断句读'。正确断句,需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因此,断句能力的高低,成了文言文阅读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而文言文断句也成为高考常规试题之一。2018年《考试大纲》在'古诗文阅...
关键词:柱天将军 文言文 波浪线 谢弘微 全国卷 总分关系 
断句方法,三招致胜
《语文月刊》2018年第2期11-15,共5页林世良 
自从课标高考语文考查断句选择题以来,各种报刊上评析的文章很多,但到目前我所见到的都只是从标点文言文的角度去思考、指导、评析,这不尽符合新高考的特点。达尔文说:"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他强调培养学生最重...
关键词:选择题 高考命题 标点 护儿 高考语文 达尔文 授之以渔 文言 授之以鱼 休烈 
《孟子》“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解被引量:1
《汉字文化》2018年第4期55-56,共2页赵华 
《孟子·吿子下》中"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的断句,学界认识不一。流行的做法是处理为:"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中学语文教材即采用这种断句方法。这种断句方法带来了一个问题,使得释义上左支右绌,难以成立,如:赵岐注:"使其...
关键词:《孟子》 断句方法 中学语文教材 《四书集注》 《孟子正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