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致远杂剧

作品数:24被引量:13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聂心蓉杨海凤戚光宇金蕾蕾何悦玲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武汉大学江苏省清江中学更多>>
相关期刊:《文献》《南都学坛》《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道德与文明》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马致远杂剧隐逸心态的哲学探讨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2025年第2期44-47,共4页陈霓 
结合元代杂剧作家马致远现存杂剧作品分析其隐逸心态,并就其心态形成的原因从中国传统哲学的角度进行探讨,发现其有三个特点:一是对归隐生活的热爱,其文化基因是老庄抱朴归真的价值取向;二是对生命本真的追求,其哲学基础为道家哲学中的...
关键词:元杂剧 马致远 隐逸心态 道家哲学 儒家文化 
关汉卿杂剧的人民性—— 与落魄文人马致远杂剧相较
《文存阅刊》2023年第2期47-49,共3页段文静 
关汉卿,马致远都是元代杂剧创作的大家,二人不同的性格形象与人生际遇造就了他们各自不同的创作倾向,其作品风格各异。关汉卿杂剧包含强烈的人民性,而马致远杂剧则透着落魄文人仕途失意的苦闷。本文将从作品内容题材,语言特征两方面对...
关键词:元代杂剧 关汉卿 人民性 马致远 落魄文人 
关汉卿、马致远杂剧题材来源比较研究
《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2012年第4期86-88,共3页戚光宇 杨海凤 
同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与马致远杂剧的题材来源有很大的不同,这与他们的人生体验、人生气质等有着很大的关系。或者说,不同的人生体验、人生气质影响了两位元曲大家对杂剧题材来源的选择。
关键词:关汉卿 马致远 题材来源 
关汉卿、马致远杂剧题材差异之成因探析被引量:1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1年第4期45-46,共2页戚光宇 杨海凤 
同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与马致远的杂剧题材却有很大的差异。就现存作品而言,关汉卿的杂剧题材相当一部分来源于现实生活,而马致远杂剧题材全部来源于历史。二者杂剧题材的差异,与他们不同的个性与人生经历有很大关系。
关键词:关汉卿 马致远 题材来源 
浅论全真教思想与马致远杂剧的关系——以《陈抟高卧》为例
《科教文汇》2010年第19期58-59,共2页李婧 陈苏萌 
马致远被称为"万花丛里马神仙",他的现存七种杂剧中有四种受全真教思想影响被归为神仙道化戏。本文对《陈抟高卧》这部最耐人寻味的剧作进行细致解读,理清它与全真教思想既有契合与共鸣又有偏离与背叛的关系,有利于更清晰地了解马致远...
关键词:全真教 元代文人 影响 非典型 
马致远杂剧的虚实相生之美被引量:3
《前沿》2010年第2期133-137,共5页金蕾蕾 
马致远杂剧前后期风格的转向,学界大多从考证式或俯视式批评角度来评析,这种分析方法离散了马致远杂剧内在的神韵。本文主要从鉴赏式批评角度出发,通过细读剧作,参悟其特有的虚实相生的美学色彩。其虚实相生之美表现在戏剧结构的时空错...
关键词:马致远 虚实相生 意象 
关汉卿与马致远杂剧之比较
《陕西教育(高教版)》2010年第1期176-176,共1页孙琳 
如果说关汉卿是蕴羁风流,放荡不羁的浪子,那么马致远则是怀才不遇,温文尔雅的书生;关剧往往取材于现实生活或传说中民众比较熟知的故事,语言当行,通俗易懂;而马剧则倾向于状写历史人物的浮沉或传说中神仙道化的内容,引经据典,...
关键词:悲剧指向 自我意识 社会关照 神仙道化剧 
在表现与再现之间——论马致远杂剧的创作主体性被引量:1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95-96,共2页徐秋林 
马致远的杂剧,就风格而言,以文采胜又不离本色,在格调上,马剧是早期文人剧的代表。马致远杂剧的创作主体性体现在人物设置和题材处理两方面。小人形象表现了作者的某种现实思考,题材上的文人化操作表现了作者的文人意识。
关键词:马致远 文人剧 小人形象 文人意识 
论马致远杂剧的文人化特点
《江汉论坛》2009年第9期93-96,共4页胡小成 
杂剧的文人化的进程,在元代,在文人参与创作的同时,就已开始了。马致远的杂剧就表现出了明显的文人化特点,具体来说就是故事情节的淡化,情感抒发的强化,在抒情中凸现作者的声音,曲辞创作的诗化、雅化。究其原因是文人把中国文学强大的...
关键词:马致远 杂剧 文人化 诗歌传统 
论马致远杂剧的散曲化倾向被引量:1
《四川戏剧》2009年第4期90-92,共3页穆海亮 
马致远的杂剧和散曲创作都颇具特色。贾仲明赞道:“战文场曲状元,姓名香贯满梨园。)朱权更列马致远为元曲家一百八十七人之首.
关键词:马致远 杂剧 曲化 散曲创作 贾仲明 元曲家 朱权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