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中国学

作品数:84被引量:102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刘招成孟庆波吴原元李金正刘彩艳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人类学与美国中国史研究的“文化转向”
《历史教学问题》2025年第1期57-64,202,共9页陈祖根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70多年来美国中国学研究范式的形成与变迁研究(1945—2019)”(20YJA770016)的阶段性成果。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人类学携手“文化转向”重新塑造了美国中国史研究的面貌。美国中国史研究的“文化转向”由汉学人类学开启。象征人类学构建了美国中国学新文化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借助特纳的“象征—仪式”理论,美国学界的中国史研究...
关键词:美国中国学 新文化史 汉学人类学 象征人类学 实践理论 
许芥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学》翻译选本的选学理念与历史分期
《小说评论》2024年第5期78-85,共8页李松 冯紫璇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文论关键词研究的历史流变及其理论范式构建”(22&ZD258)阶段性成果。
1980年美国著名华裔学者许芥昱(Kai-Yu Hsu)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学》(Literatur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1)在印第安纳大学出版社面世,在美国中国学学术圈引起了一定的关注。这是美国学界第一本中国当代文学选本。...
关键词:中国当代文学 印第安纳大学 文学史分期 时间线索 文学史观 文学选本 学术圈 美国中国学 
以期刊作为方法:美国的中国学学术史变迁被引量:2
《文化软实力研究》2024年第3期52-68,共17页李松 周雨秋 
2022年度中外联合科研平台种子基金计划“武大-杜克汉学与中国学期刊研究联合科研平台”(WHUZZJJ202211)阶段性成果。
中国学期刊是展示美国中国学领域科研成果的重要载体之一,为美国和全球的区域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台和思想资源。美国中国学期刊的发展反映了中美关系的冷暖亲疏,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冷战前后的曲折起步;中美建交前后的繁荣发展;全球...
关键词:美国中国学 学术期刊 中国学 冷战 中美建交 
从“制造”到“创新”:美国学界对中国科技形象的认知演变与传播对策研究被引量:2
《文化软实力研究》2024年第3期82-92,共11页于国辉 李勇威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西方左翼学者对资本主义私有化的批判性研究”(20KDC019)的阶段性成果。
从美国中国学的视野来看,当代中国的科技形象经历了从“起步者”到“追赶者”再到“挑战者”的三重转变。美国学者主要从政府角色定位、企业创新能力和科技人力资源三个维度分析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经验,其研究既存在着客观理性的一面,...
关键词:中国科技形象 美国中国学 认知演变 传播对策 
美国中国学的政治化倾向
《国外理论动态》2024年第1期10-11,共2页沈桂龙 
美国中国学兼具学术和智库双重功能,并在不同时期呈现出其中一种功能更为凸显的不平衡性。近年来,美国学界和政界通过“旋转门”频繁流动,中国学的智库功能尤为突出,且政治化倾向愈发明显。这种政治化倾向体现在近年来有关中国的一些核...
关键词:政治化倾向 核心议题 旋转门 美国中国学 不平衡性 美国学界 双重功能 凸显 
美国中国学研究取向转变过程的反思被引量:1
《史学理论研究》2023年第6期11-22,共12页侯且岸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美国中国学百年流变及其影响研究(1900—2000)”(项目编号:18BGJ084)的阶段性成果。
从传统汉学(Sinology)向中国学(China Studies)的转变是一个复杂的学术史过程,社会科学在其中发生了重要的催化作用。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从事中国研究的美国学者通过深入思考,进一步转向跨学科的地区研究(Regional Studies)。他们...
关键词:西方中心主义 学术研究 人文历史 社会科学 跨学科 学术史 研究取向 
反思美国特色史学的努力:柯文“中国中心观”探析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49-53,153,共6页王瑞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美国学者柯文的中国学研究”(2018BLS012)阶段性成果;南阳师范学院国家社科培育项目(2022PY003)阶段性成果。
柯文强调美国史家的身份、美国特色史学,旨在凸显“中国中心观”展现的内部视角或移情方法对于美国中国学家的价值。作为深受本国政治历史文化熏陶的美国史家,当其研究异域文化中国历史时,要完成内部视角观察中国的任务、达到求真的目的...
关键词:柯文 “中国中心观” 内部视角 美国中国学 
近五年(2017-2021)国内美国中国学范式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潍坊学院学报》2022年第6期89-93,共5页施怡 汪兵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校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新时代国家文化经典互译的路径选择和研究趋向”(YSK2019005)。
美国中国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是中美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也是积极完善美国中国学学科建设的基础工作。近五年来,国内研究者关于美国中国学范式研究的进展,不仅包括相关著作和硕博士毕业论文,而且还大致形成了总体性的研究、范式运用的...
关键词:美国中国学 学科建设 学术史 研究范式 理论取向 
警惕海外区域史研究解构历史中国的企图被引量:1
《历史评论》2022年第5期64-69,共6页孔迎川 
在一些西方学者所谓“全球史”视野中,中国边疆各区域从中国史中被割离出去,西北地区被囊括在“内陆亚洲”中,西南历史被纳入“赞米亚”的路径内认知,中国台湾发展则被不怀好意地放在“大东亚”的圈子里考量。这样,一幅完整的中国地图...
关键词:美国中国学 中国边疆 中国台湾 全球史 中国史 时局图 西北地区 后殖民 
象牙塔外的中国学——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和美国对华认知的重塑(1966-1972)被引量:1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52-62,189,共12页张焮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关心亚洲学者委员会与美国左翼中国研究的兴衰”(16CDJ001)。
美国中国学自诞生以来,在书斋和现实之间就有一条清晰的连接线。但关于美国中国学如何影响和改变美国对华认知及对华政策并未得到很好的研究。基于相关档案和原始文献,爬梳半个多世纪前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群体走出象牙塔的中国学,可以...
关键词: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 美国中国学 对华认知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