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四川

作品数:57被引量:58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陈岗杨兴梅钟华英陈长宁褚艳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江淮论坛》《龙门阵》《文化学刊》《江苏社会科学》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民国四川城市建设资金问题探析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24年第10期142-149,共8页范习中 
民国四川城市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有市财政收入、借款或发行债券、通过土地经济运行机制获取、西方教会筹集等渠道。由于市财政收入有限,借款或发行公债又会加重政府财政负担,通过土地经济运行机制获取资金和西方教会筹集资金仅在个别大...
关键词:民国 四川 城市建设资金 
民国四川代用币的再研究——以《古今货币的展览》目录为中心
《中国钱币》2023年第5期68-76,共9页马明宗 
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成都历史与成都文献研究中心2023年度重点项目《四川钱币史》(项目编号:CLWX23001);成都市社会科学院2018年度重大委托项目《天府文化系列丛书-蜀地钱币历史》(项目编号:2018TF-03)成果。
对四川代用币的关注与研究,最早可以追述到抗战时期。当时四川代用币退出市场的时间尚短,有的区域甚至还在流通,因此获取也较为便利。1944年,在重庆的说文社(由著名考古学家卫聚贤等人发起的推广考古学的组织)曾经借助重庆市道门口四行...
关键词:卫聚贤 著名考古学家 退出市场 目录 抗战时期 展览 货币 重庆市 
清末民国四川郫县豆瓣研究
《文化学刊》2023年第5期220-223,共4页徐琳 
郫县豆瓣是川菜调味品,也是郫县地方著名特产。郫县豆瓣历经发展变迁,在清后期逐渐由私人家庭手工生产过渡到以家族为主的社会化生产。其发展壮大和郫县温暖湿润的自然条件、人口迁移对辣椒物种的引进、水陆交通的畅通密切相关。郫县豆...
关键词:清末民国 郫县豆瓣 产生 演变 影响 
清代民国四川方志文献中的藏缅语资料概况
《语言历史论丛》2022年第2期101-117,4-5,共19页王振 
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清代民国中西方珍稀文献中的川西藏缅语资料集成与研究”(项目编号19VJX088)的阶段性成果
清代民国时期四川编修了大量方志,其中有十余部记录了川西藏、羌、彝等少数民族的语言,内容涵盖民族语词语、民族语歌谣、民族文字以及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情况等四个方面,在收词、注音等方面颇具特色。这类文献资料对研究清代民国四川...
关键词:清代民国 四川 地方志 藏缅语 
民国四川戏剧生态的都市化与现代化——以成都名报《新新新闻》为切入点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年第2期314-324,共11页吴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戏曲生态学论纲——20世纪中国戏曲生态格局变易及美学体系嬗变关系研究”(18CB167)的阶段性成果
纵观四川戏剧艺术生态的发展与沿革的历史,民国阶段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特殊阶段。其中,传统的川剧艺术在民国经三庆会改良,融入了社会发展的潮流,发挥了较好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而作为舶来品的话剧,也在西南抗战大后方的背景下,取得了...
关键词:川剧艺术 四川戏剧 抗战大后方 三庆会 戏曲改良 艺术生态 戏剧生态 民国 
孝道的现代转承——基于民国四川县级司法档案中亲子冲突案的考察被引量:1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6期81-89,共9页刘明琴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清代巴县衙门档案整理与研究”(16ZDA126)阶段性成果。
孝道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范畴,古代中国“孝治天下”以及孝道法律化对传统社会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重意义。从民国县级档案中的亲子冲突案看,父母尊亲在子女婚姻和财产等领域的影响力呈全面退却之势,但刑法中以“尊亲属”之名的条文内...
关键词:孝道 法律 社会 亲子冲突 司法档案 
近代化视野中的县级道教会研究——以民国四川的县级道教会为例被引量:1
《宗教学研究》2021年第4期81-87,共7页丁常春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四川全真道教研究”(17BZJ037)阶段性成果
四川是辛亥革命的发祥地、抗日战争的大后方,四川的县级道教会在民国时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民国时期四川省的全真、正一道徒众相继成立了100多个县级道教会。依据地方志、档案资料、口述史等对四川的县级道教会的成立、改组、组织架构...
关键词:民国 四川道教 县级道教会 四川省道教会 
民国四川县级通俗图书馆馆长群体研究被引量:1
《四川图书馆学报》2021年第6期83-86,共4页秦慧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清末民国时期图书馆事业档案整理与研究”(15ZDB128)研究成果之一;四川省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民国时期四川省县级通俗图书馆研究”(SC18B149)研究成果之一。
文章从民国时期四川县级通俗图书馆成立的社会背景入手,通过剖析四川县级通俗图书馆馆长群体的籍贯构成、年龄分布、任职条件及建馆举措等,总结出这一群体的显著特征,即大多具有军事背景,专职者较多以及有从事文化教育事业的丰富经验。
关键词:民国时期 四川 通俗图书馆 图书馆馆长 群体研究 
书院复活研究领域的一部力作——评《书院的复活:民国四川书院史》
《教育与教学研究》2021年第7期F0003-F0003,共1页申国昌 
书院复活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背景下的办学实践“回潮”。曾在抗战期间,处在大后方的四川,书院复活现象蔚为大观。但学界对这一现象的研究却甚为稀少。刘秀峰的新著——《书院的复活:民国四川书院史》就是以民国时期四川书院发展为案...
关键词:教育史研究 书院史 办学实践 抗战期间 刘秀峰 复活 学术价值 民国时期 
民国四川书法一瞥——青城山书迹考察
《文史杂志》2021年第3期62-66,共5页李玥 
青城山保留了四川书法最为兴盛的民国时期大量书迹碑刻。它们大多由川内著名学者书写。这些书迹,一是成为青城山悠久历史与艺术史的见证;二是为研究民国四川书法发展情况提供了珍贵资料,反映了在碑学之风的影响下,四川书法走上了碑帖结...
关键词:青城山 四川 书法 民国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