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勘

作品数:285被引量:314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王继红陈明龙国富张幼军姜南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世界宗教文化x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语境重构与经典塑造:《法句经》多语传本对勘举隅
《世界宗教文化》2025年第1期175-181,共7页常蕾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科建设“登峰战略”资助,编号DF2023TS04。
本文梳理《法句经》巴利语、梵语、俗化梵语、犍陀罗语、汉语与藏语等多个传本,基于多语言文本的系统比勘,聚焦其中一首偈颂有“知身如瓶”与“藏六如龟”两种异文,旨在揭示异读如何由误解演化为正解,并在不同语境中生成独立的诠释传统...
关键词:《法句经》 犍陀罗语 藏六如龟 水老鹤 多语对勘 
神与人:“人副天数”与“上帝形象”对勘
《世界宗教文化》2020年第4期124-131,共8页张迎迎 
董仲舒通过对“人副天数”的论证,提出天人同类,奠定天人感应的基础。奥古斯丁从上帝造人的角度论述人以“上帝形象”受造,从而具有认识上帝和认识自己的理性。两种体系在内在逻辑上存在本质不同,但是认识道路却具有融合共通性,在深刻...
关键词:人副天数  上帝形象 上帝 人性 基督 
从梵汉对勘看早期般若经“法身”思想的发展
《世界宗教文化》2020年第3期131-138,共8页赵文 
南开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批准号:330/63192128)资助。
印度大乘佛教中流行的“法身”概念,在早期部派佛教文献中并不多见。本文通过对般若文献不同版本的考察发现,“法身”是由见佛语境下的“法”或“法性”发展而来的,而在早期部派佛教中,“见法即见佛”的观念即已十分流行——这里的“法...
关键词:法身 《般若经》 法性 缘起 
《西夏文〈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对勘研究》
《世界宗教文化》2019年第3期7-7,共1页孙颖新 
本书以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藏西夏文《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为研究对象,对该经的全部存世编号进行了系统梳理。本书以西夏仁宗仁孝时期的校译本为研究底本,同时参校惠宗秉常时期的初译本进行了全文对勘和释读,通过对同一部...
关键词:西夏文献 对勘 俄罗斯科学院 系统研究 通假现象 仁孝时期 文献提供 研究所 
《无量寿经》经名探微被引量:1
《世界宗教文化》2018年第1期125-130,共6页常蕾 
从梵文来说,有大小两部不同的经典同名为Sukhāvatīvyūha(极乐庄严);汉文语境中,大小两部经典的古代汉译本都曾以《无量寿经》和《阿弥陀经》之名流传于世,且大本《无量寿经》数十个汉文译本的经名多有不同;敦煌文献中有一部经典虽然...
关键词:《无量寿经》无量光 无量清净 阿弥陀 梵汉对勘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