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

作品数:39被引量:66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肖学俊韩芸霞贺云翱孙家正颜晶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新疆艺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文化部更多>>
相关期刊:《人民音乐》《佛教文化》《民族论坛》《文艺理论与批评》更多>>
相关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漫谈锣鼓书
《曲艺》2023年第9期62-66,共5页沈鸿鑫 
锣鼓书也称南汇锣鼓书,流传于上海市和浙江省嘉兴、平湖一带。2003年,南汇锣鼓书被文化部列入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名单,2006年5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项目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为谈敬德、康文英。
关键词:锣鼓书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代表性传承人 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 南汇 
中国非遗保护工作的“四梁八柱”
《炎黄春秋》2021年第6期63-67,共5页朱佳 顾军 
导语: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始于2003年。这一年,文化部、财政部与国家民委等单位一道,联合启动了旨在全面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截至2021年,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经走过了整整18个年头。回...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国家民委 四梁八柱 非遗保护工作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 撑起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特点与管理
《兰台世界》2019年第A01期26-27,共2页王晓燕 
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使数以万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间流传,有些已濒于失传。为了使这些民间文化瑰宝存活下来,世代相传,不断发展,国家不仅启动了“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还...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 遗产档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 管理 文明古国 中华文化 遗产法 
非遗热中话非遗
《文化交流》2017年第12期44-47,共4页文俊 
自2003年初“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启动,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始走入全面、整体性的保护阶段.
关键词: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非物质 中国 
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化保护的实践与思考被引量:7
《档案与建设》2017年第7期80-83,共4页夏熔静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传承与延续的重要内容,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可以看出其本身就具有档案的属性,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这些属性则恰恰能对其实行档案化保护。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化保护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起...
关键词: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 非物质文化遗产 档案化 苏州市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实践 文明传承 试点地区 
田明山国画作品欣赏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第5期F0003-F0003,共1页田明山 
田明,湖南湘西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文史馆研究员,民族文化学者。田明幼承庭训,系徐悲鸿、张大千再传弟子。现为吉首大学、湖南城市学院、重庆长江师范学院、湖北民族学院兼职研究员、客座教授,湘西州政府民族民间文化保...
关键词:作品欣赏 田明 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 湖北民族学院 专家委员会 国画 湖南城市学院 湖南省 
河北武强年画与环境艺术设计
《环球市场》2016年第26期135-135,共1页魏津 
河北省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项目课题编号:HBWY2015-Y-G007
木版年画是中国民间美术的巨大遗产,是一种承载着人民大众对未来美好生活憧憬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它展现出农耕时代人民的精神面貌和社会生活的全景。木版年画艺术风格独特,数量大、产地多、风格多样、技术高超,地域性及民俗性突出...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 武强年画 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 中国民间美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 河北 艺术表现形式 木版年画 
江苏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对策思考被引量:6
《群众》2016年第4期49-50,共2页贺云翱 
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事业兴起于21世纪初。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公布"昆曲"列入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2年,江苏实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2004年,该工程正式转变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动。
关键词:保护与传承 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口头和非物质遗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苏非 2001年 21世纪 
古老技艺的传承与保护——谈羊羔酒酿造技艺
《群文天地》2014年第3期84-88,115,共6页张洁 
面对日渐消逝的古老文化,世界格外关注,中国也于2003年开始实施为期17年的“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一个新的名词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那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几番摸索、实践下,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始走上全面的、...
关键词:手工技艺 传承与保护 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 酿酒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酿造 市场化进程 
非遗传承人档案工作机制亟待构建被引量:3
《浙江档案》2013年第11期61-61,共1页徐智波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全面、整体性非遗工作,开始于2003年的“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十年过去了,非遗传承人档案内容不完整,档案管理不规范的状况依然十分明显,已经严重影响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档案工作机制 传承人 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可持续发展 档案内容 档案管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