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

作品数:4786被引量:3454H指数:1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胡海义宋芝业杨宗红周邦君张家壮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明末清初江南文人艺术风格流变的成因研究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2023年第5期52-55,共4页熊婧怡 陈建新 
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明末清初之造物思想嬗变及创新价值研究”(项目批准号:20BG133)阶段性成果之一。
古代造物之于现代设计,宛如沃土之于树苗,现代设计实践中,以古为鉴尤为重要。明清之际,文人奇士辈出,造物空前繁盛。文章从该时期江南地区的文人造物艺术风格的流变过程入手,将影响其流变的宏观成因归结为时代、经济、社会环境三种,并...
关键词:明末清初 文人造物 江南 流变 
明末清初中国伊斯兰汉文译著中的波斯诗歌
《中国穆斯林》2023年第2期31-39,共9页沈一鸣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东方古代文艺理论重要范畴、话语体系研究与资料整理”(项目批准号:19ZDA28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历史研究院重大研究专项一般委托项目(21@WTA002)阶段性成果。
自16世纪中胡登洲(1522-1597)创建经堂教育,中国穆斯林学者在接受儒家教育的同时,或师从来华旅行的中亚苏非学者,或自行寻觅、精研波斯文1作品,从而逐渐具备了用中文阐释和讲解伊斯兰义理的能力。至17世纪,这些穆斯林学者已创作出大量...
关键词:胡登洲 伊斯兰 汉克塔布 汉文译著 经堂教育 儒家教育 苏非 16世纪 
明末清初绘画之“逸”探微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6期135-138,共4页孙壹琴 罗筠筠 
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20FZWB022);广东省教育厅2018年创新特色项目(2018WTSCX023)。
明中后期,画坛对“逸”的阐释,逐渐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以《画禅室随笔》、《绘事微言》与《南田画跋》为基础,从“逸气”、“逸品”与“逸笔”三个层面,阐析明末清初绘画之“逸”的内涵与特征。明末清初时期,画理之“逸”重在意会,...
关键词:隐逸 随性 文人 脱俗 
查士标与清初扬州画坛的新安画风被引量:1
《美术观察》2022年第12期51-55,共5页任军伟 
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查士标与清初扬州画坛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批准号:20BF087。
长期以来,学界对于“扬州八怪”之前的扬州画坛缺少相应的重视。清初扬州画坛究竟有没有一个较为强势的画派或者一种流行的画风存在,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本文以查士标为切入点,探讨其新安画风的形成、特色以及在清初扬州画坛的影...
关键词:查士标 明末清初 扬州画坛 新安画风 
作为创世隐喻的自鸣钟——反思明末清初时期传教士引入的钟表与机械知识
《自然辩证法通讯》2022年第10期14-23,共10页苏文捷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西方与近代中国沿海的图绘及地缘政治、贸易交流丛考”阶段成果(项目编号:20&ZD233)。
明清时期被介绍到中国的自鸣钟绝不仅是外交礼物或西洋奇器,钟表及其相关的机械知识也是传教士向中国士人学者阐释基督教宇宙观的重要媒介。天地万物有没有外在的设计者和推动力?这是早期现代中西对话中浮现出的核心宇宙观差异。在辩教...
关键词:自鸣钟 基督教创造论 机械世界观 耶稣会传教士 明清西学 
明末清初的唐宋文之辨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55-65,共11页何诗海 王涵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历代别集编纂及其文学观念研究”(21&ZD254)。
明末清初关于唐、宋文差异及地位的讨论,深刻影响了古文演进历程。启祯时期流行宗唐观念,既推崇以韩愈、柳宗元为代表的唐代古文革新,又不排斥唐代骈文创作。其中,秦汉派后裔基于对骈文的肯定,在师法秦汉的统序中特意兼采韩、柳,强调唐...
关键词:明末清初 古文演进 唐文 宋文 文章辨体 
明末清初吴中地区文人戏曲合作初探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22年第5期39-44,共6页郑世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9ZD05)。
吴中地区自古即是文化重镇,明末清初人文犹盛,此一时期,文人的群聚之风也是愈演愈炽,诗会雅集、结社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而明嘉靖年间昆曲的改良和流播,又为文人们的聚会雅集增添了新的形式,除了氍毹园林之中的戏曲观演,案头上的戏曲...
关键词:明末清初 吴中地区 文人 戏曲合作 
明清易代之际的花卉赋书写策略
《民族文学研究》2022年第5期56-66,共11页李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赋学编年史”(项目编号:17ZDA240)阶段性成果。
明末清初的花卉赋多受到作者遗民心态的影响,表现出家国之痛与易代之悲,以及对儒家道德观的坚守。随着时代变迁和清朝文化政策的实施,明遗民逐渐缓和了对清廷的态度,借花卉赋书写展现出对易代之悲的调和心态。清初满人花卉赋“经世致用...
关键词:明末清初 花卉赋 士人心态 民族文化 
明末清初民间海外贸易航路的发展变迁
《海交史研究》2022年第3期26-41,共16页聂德宁 张元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古代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图像资料的收集、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8ZDA18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东南亚经济文化交流史研究”(项目编号:20JJD770010)的阶段性成果
从明代后期以至清代初期,中国民间海外贸易航路历经了若干重大的变化和发展,突出表现为从明朝后期福建海澄月港的一口出洋兴贩,到明末清初东南沿海地区的多口出洋通商贩贸格局的形成以及从明朝后期东洋、西洋贸易航路的限定,到明末清初...
关键词:民间海外贸易 航路 发展变迁 明末清初 
论徐庾骈文在明末清初的接受
《华中学术》2022年第3期73-83,共11页林耀琳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明清骈文文献整理与研究”【18ZDA251】的阶段性成果
明末清初是六朝诗文,特别是骈体文学流行的时代。遭受唐宋古文运动打击的六朝骈文,在经过元至明代前中期的衰微之后,到明末清初重新崛起,得到较多文士的重视和效法。六朝逐渐被视为骈文成就的典范,徐陵和庾信则多被视为最高代表,成为取...
关键词:徐庾 骈文 明末清初 审美 接受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