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碑

作品数:2433被引量:628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罗晓欢卢蓉黄曼王久宇黄巧更多>>
相关机构: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泰康健康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上海杨艺园林工程有限公司重庆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东汉末年墓碑文文学成就探析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22年第5期72-81,共10页孙立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东汉清议与士人文化新变研究”(18FZW013)的阶段性成果。
受东汉末年政治环境的影响,文人儒士在墓碑文的写作手法上多有开拓。从行文语言上看,以隶事运典为尚,且多用修辞手法,这既表现在对逝去碑主的品赞性用语上,又表现在碑文本身的行文语言上。从情感表达方面来看,哀婉的文辞中蕴含着清流士...
关键词:东汉末年 墓碑文 文学成就 
墓碑亲属类称谓语的意义变迁与身份认同——对北京某公墓的考察
《外文研究》2022年第3期13-20,105,共9页殷成竹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中国‘死亡话语’及发展考察”(19AYY001)。
墓碑作为纪念逝者的重要符号形式,其对逝者身份认同的话语表征与建构需要得到关注。本研究选取了北京某公墓墓碑文本的亲属类称谓语作为研究对象以探索其意义变迁。研究发现,称谓语使用呈现了“死亡”意义的弱化乃至消失的趋势;同时,不...
关键词:称谓语 公墓 意义变迁 死亡话语 身份认同 
川渝地区清代墓碑建筑的“门户之见”
《寻根》2022年第1期86-91,共6页罗晓欢 何静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清代四川地区民间墓葬建筑艺术考察与研究”(19FYSB045);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巴蜀地区明清石构建筑实测和口述文献数据库建设与研究”(19YJA760042);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川渝地区清代女性墓葬建筑装饰艺术研究”(CYS2126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国自古就有“事死如事生”的观念,对阴宅(墓葬建筑)营建和装饰自是尤为用心。明清时期,川渝地区地上仿木结构的石质墓葬建筑流行开来,这些被统称为墓碑建筑,即是立在土冢前,刻有墓主信息的建筑部分,由最初的铭旌发展为仿制阳宅进行“...
关键词:仿木结构 事死如事生 墓葬建筑 石质 铭旌 门户之见 川渝地区 
新出北周刘义夫妇墓碑墓志考释被引量:3
《甘肃社会科学》2022年第1期154-161,共8页丁宏武 刘伟强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唐前河陇文学文本辑校整理与研究”(19YJA75100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唐前出土文献及佚文献文学综合研究”(17ZDA254)。
甘肃省榆中县新近出土的北周刘义夫妇的墓碑和墓志,不仅记载了苑川刘氏的家族盛况,补充了正史记载的阙失,为深入了解北朝后期河陇豪族的发展状况提供了新的史料和信息,而且再次印证了十六国西秦以来榆中县苑川河流域曾经的繁荣和辉煌。...
关键词:北周 刘义 碑志 榆中 苑川 
生者与逝者“对话”中的价值判断与传承——贵州某公墓墓碑的多模态考察被引量:3
《外语研究》2021年第4期46-52,共7页孙铭徽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当代中国‘死亡话语’及发展考察”(编号:19AYY001)的阶段性成果。
本研究通过对中国贵州省某墓园墓碑上“对话体”碑文的分析,探究生者与逝者“对话”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与传承。通过对墓碑上的语言资源(碑文)和符号资源(材料、颜色、字刻、花纹)整合分析,发现生者和逝者在个性品质和行为等两个...
关键词:符号景观 碑文 对话 评价理论 价值判断 
吐蕃石碑形制及装饰图案研究--兼论吐蕃立碑传统由来
《西藏研究》2021年第4期58-67,共10页卢素文 
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皮央·东嘎佛教遗存研究”(项目编号:20CKG018)阶段性成果
吐蕃石碑一般由碑帽、碑身、碑座组成。通过对吐蕃石碑的形制、装饰图案以及立碑位置等进行分析,结合相关文献和历史背景得出以下结论:其一,吐蕃石碑形制与唐代经幢颇类,唐代经幢与尊胜信仰有关,结合藏文《尊胜陀罗尼经》在吐蕃的译传,...
关键词:石碑形制 吐蕃 墓碑 寺碑 
从“史笔”到“文笔”——论唐前墓碑文的文学嬗变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4期36-49,共14页林家骊 何玛丽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6AZW005)。
墓碑文是中国古代文人重要的应用类文体之一,自两汉以来不断发展,其稳定而长久的创作实践蕴藏了重要的文学价值,尤其是发展的前期,是厘清其文学化进程的重要阶段。两汉时期,碑在物质意义的基础上确立了文体意义,并在史传的文体渗透下确...
关键词:墓碑文 唐前 史笔 文笔 文学性 文学嬗变 
试论四川方言与民俗的田野调查与研究——以四川地区清代宗族类牌坊、墓碑铭文为例
《文史杂志》2021年第3期25-30,共6页黄尚军 邹毅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清代巴蜀宗族类碑铭文献搜集与整理”(项目编号17XZS020);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一般项目“艾芜笔下的四川民俗文化研究”(项目编号DFWH2020-010)的阶段性成果。
方言的形成、消长和融合,固然有语言自身的发展规律可循,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外部条件的影响。罗常培先生指出:“语言学的研究万不能抱残守缺地局限在语言本身的资料以内,必须要扩大研究范围,让语言现象跟其他社会现象和意识联系起来,...
关键词:罗常培先生 四川方言 民俗 外部条件 调查与研究 语言学 
傅地坑“诰赠傅氏三世墓碑”考探
《宁夏社会科学》2021年第2期187-193,共7页贠有强 
201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西北丝路途经地旧志编纂与刊行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8BTQ041)。
"诰赠傅氏三世墓碑"修建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位于宁夏盐池县大水坑镇红井子行政村傅地坑(又称傅家地坑)自然村境内,该墓碑是研究清代前期墓葬及相关问题的珍贵文物。通过运用田野调研、文献资料、现场访谈、考证等研究方法深入系...
关键词:清代 墓碑 傅成 
清代四川地区四角攥尖墓碑的营建之道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21年第1期100-108,共9页罗晓欢 王慧灵 
国家社科项目“清代四川地区民间墓葬建筑艺术考察与研究”(项目编号:19FYSB045);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巴蜀地区明清石构建筑实测和口述文献数据库建设与研究”(项目编号:19YJA760042);重庆师范大学重大重点培育项目“‘湖广填四川’移民地区明清墓葬建筑艺术数据库建设与研究”(项目编号:17ZDPY01)。
清代四川地区的四角攥尖式墓碑又称为“四方碑”或“轿子碑”,其“四柱顶帽”的基本结构,“四面环视”的视觉秩序,“四角攒尖”的屋顶样式,“四平八稳”的整体意象,反映了在“湖广填四川”这一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川、渝等地独特的丧...
关键词:清代墓葬建筑 四方碑 墓葬美术 中国传统建筑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