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

作品数:1310被引量:355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柏俊才陈治勇聂永华王文倩刘玉玺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郑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徐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文学教育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木兰诗》教学研究
《文学教育》2019年第26期58-59,共2页张晨蕾 
语文教师在对《木兰诗》进行教学时要联系教材中的助读系统去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让学生在文本与语言的统一中实现思维能力的提升与发展、文学品读和欣赏中发展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以及在习得中传承中国传统优秀...
关键词:《木兰诗》 核心素养 语文教学 
《木兰诗》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法
《文学教育》2018年第11期60-61,共2页谈哲鸥 
语文课中的诗词教学,一向在语文教学中处于比较特殊的地位。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古诗词更以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而传唱千古不衰,面对着如此优秀的文化财产,我们应该正确引导学生去学习,去品味。以《木兰诗》为例...
关键词:木兰诗 兴趣启发 问题启发 情境启发 
《木兰诗》教学设计被引量:1
《文学教育》2016年第2期80-81,共2页刘易 
笔者依据孙绍振先生对《木兰诗》的精妙独到的分析设计本次教学,设想通过"写英勇却不写英雄如何英勇善战"这一主问题引导学生透彻理解木兰的非英雄姿态,清楚地明白《木兰诗》为何称作经典。
关键词:《木兰诗》 教学设计 
《木兰诗》片段赏析
《文学教育》2014年第21期83-83,共1页曾艳艳 
作为"乐府双璧"之一的《木兰诗》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成就。本文主要对木兰出征前准备的片段,从结构作用、句式手法、艺术特色等方面展开鉴赏,分析其对木兰形象塑造的作用。
关键词:《木兰诗》 结构作用 艺术手法 
《木兰诗》教学内容述评
《文学教育》2013年第18期58-59,共2页谷亚男 
《木兰诗》是中学教材的一篇重要课文。在教学中到底应教什么,怎么教,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梳理了具有代表性的20个课例,拟就其在课堂教学中"实际教了哪些内容"做一个相对全面的综述和评议。
关键词:《木兰诗》 教学 综述 评议 
《木兰诗》表现手法探析
《文学教育》2013年第5期83-83,共1页时云 
《木兰诗》是北朝民歌中最具艺术特色的诗篇。它的艺术成就在于恰当地运用了多种民歌传统的表现手法,有力地塑造了人物形象,烘托了主题思想。
关键词:艺术 手法 人物 主题 魅力 
《木兰诗》创新教学谈被引量:1
《文学教育》2011年第14期134-134,共1页周银玲 
一.抓住诗歌的情节特征,让学生积极开展情景探索,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
关键词:《木兰诗》 创新教学 情节特征 创造兴趣 学生 
悲喜剧中的乐府女性
《文学教育》2010年第22期28-29,共2页刘云生 
中学语文教材选编的三首乐府诗:《木兰诗》、《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它们最令人回味、称道的就是塑造了三个光辉的女性形象。说起乐府女性,人们首先映现且必定想到的,就是木兰、罗敷和刘兰芝这三个典型。也只有她们把乐府女性...
关键词:女性形象 乐府诗 悲喜剧 《孔雀东南飞》 《木兰诗》 《陌上桑》 教材选编 中学语文 
《木兰诗》赏析被引量:2
《文学教育》2010年第10期113-113,共1页李涛 
《木兰诗》中国北朝长篇叙事乐府民歌。又称《木兰辞》。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做官,但求回家团聚的故事。诗中热情赞扬了这位奇女子勤劳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英勇战斗的精神,以及端庄...
关键词:《木兰诗》 北方游牧民族 赏析 《木兰辞》 乐府民歌 女扮男装 保家卫国 热情 
《木兰诗》教学设计被引量:1
《文学教育》2010年第10期71-71,共1页王彤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巾帼英雄的事迹,请讲一讲。(学生讲)今天我们来学习南北朝时期的一首北方民歌《木兰诗》,相信大家会对女英雄木兰有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
关键词:《木兰诗》 教学设计 南北朝时期 导入新课 女英雄 同学 学习 学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