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文化

作品数:101被引量:218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翟鹏玉刘畅潘其旭陈慧杰韦美日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民族大学广西艺术学院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那”山“那”水“那”地——广西壮族稻作“那”文化
《中国粮食经济》2024年第10期77-79,共3页程哲 
2023年秋收季,综艺节目《乐队的夏天3》中,来自黔桂交界处的广西南丹乐队“瓦依那”一曲《大梦》让无数听众潸然泪下,在社交媒体上被刷屏。在壮语中,“瓦”是“花”的意思,“那”代表“水田”,瓦依那,在壮语中意为“稻花飘香的田野”。...
关键词:壮语 社交媒体 综艺节目 广西壮族 广西南丹 文化 
面向东盟的“那”文化翻译传播:语言经济原则与策略
《大学教育》2024年第20期143-148,共6页蒋戴丽 
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职业教育英语教学改革专项课题“语言经济学视角下职业教育英语教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2023ZJY1136)。
文章从经济的视角研究“那”文化翻译传播,通过探讨“传播什么”“对谁传播”和“怎样传播”,论述面向东盟国家进行对外翻译传播时可遵循的原则(价值、效用、费用及效益),使对外翻译传播具备人文性、经济性及社会性等多重价值。采用直...
关键词:“那”文化 对外翻译传播 语言经济 
广南八宝“那文化”在插画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以“那糇芒”大米品牌为例被引量:1
《中国包装》2024年第5期128-131,共4页刘玥 
本研究基于实地调研,重点分析“那文化”在经济、文化、旅游、政策等方面的作用,随后探讨“那文化”原则在插画包装设计中的运用,强调其对品牌形象增强、消费者吸引力提升和文化信息传递的重要性。通过设计实践,结合传统文化和现代审美...
关键词:那文化 广南八宝 八宝贡米 包装设计 插画艺术 乡村振兴 
稻作文化融入小学劳动教育项目式学习的实践研究——以劳动教育学习项目“年味渐浓·米糕飘香”为例
《广西教育》2024年第10期22-26,共5页黄滟 
南宁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立项课题“‘本土+’小学劳动育人项目式学习的实践研究”(2022C476)的阶段研究成果。
劳动教育是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途径。依托地方优秀文化资源开展劳动教育,建构真实的劳动教育情境,以项目式学习为抓手,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本研究主要以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劳动教育课程校本化为基础...
关键词:劳动教育 项目式学习 本土文化 稻作文化 “那文化” 
壮族传统乡村聚落“那空间”形态研究——以桂西南地区村落为例
《小城镇建设》2024年第3期120-128,共9页张东 黄媛婷 程明洋 
广西西南部珠江支流左江、右江是壮族先民的发源地,民族村落极具特色。“那”在壮语中意为水田,桂西南壮族的民族文化体系以独特的“那”文化为主,“那空间”是该区域中与壮族民族文化相对应的传统村落典型空间形态。本文结合民族学系...
关键词:乡村聚落 壮族 空间形态 “那文化” “那空间” 桂西南地区 
元宇宙视域下广西非遗“那”文化的多元情境融合传播策略研究
《魅力湖南》2024年第1期86-88,共3页黄宇静 韦伟庆 
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2019年度校级科研一般项目“基于融媒体视角下的隆安“那”文化传播策略研究(2019YJKY08);2023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广西非遗元宇宙融合多元情境的展示设计策略研究”
文章主要聚焦元宇宙技术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应用潜力,以广西壮族“那”文化为例,从传播主体建设、优化传播内容、创新传播渠道等方面深入探讨元宇宙技术如何通过情境融合创新传承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在元宇宙视域下“那”文化...
关键词:元宇宙 “那”文化 文化传播 广西非遗 
“那”文化在农类院校校园文化中的应用创新
《智慧农业导刊》2024年第1期43-47,共5页李祥祥 李富宁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2022年校级课题人文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YZS2235);2020年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2020KY36001)。
地域是文化形成的重要磁场,文化的地域性是自身历史佐证的浓缩剂。“那”文化的最根本的最核心的是农耕文化,“那”文化源远流长,浓缩着壮乡人民质朴、纯真的生活、劳作情怀,在广西乡村振兴进程中,尤其是农类院校的办学特色彰显、精神...
关键词:“那”文化 农类院校 农耕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 文化品牌塑造 
文化媒介视域下的壮族糯食文化研究
《中国民族博览》2023年第22期43-45,共3页覃萍 
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2020年度校级科研重点项目“壮族‘那’民俗文化创造性转化及其实践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0XJKY01)。
糯食是壮族传统的饮食文化之一,也是“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糯食在壮族的日常生活中的不同场合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和功能,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糯食文化。糯食作为一种文化媒介,也因此产生了多重的文化功能,...
关键词:文化媒介 壮族 糯食文化 “那”文化 
基于稻作文化下的“那”字壮语地名空间结构特征研究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3年第19期87-92,共6页屠娉婷 莫媛媛 
第六批广西壮族自治区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广西‘双百’稻虾生态养殖科技创新与产业化示范”:稻虾生态休闲渔业新模式开发与产业化示范(课题编号:AA20302019-8);2022年广西艺术学院科研育人示范项目“广西稻渔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育人研究”(课题编号:YR202204)。
地名是对特定地理形式或空间的标记,它反映当地的地理和人文特征。广西南宁市地理位置处于“那”文化圈内,“那”在壮语中即“稻田”之意,用“那”字命名就是广西地名具有的一大特征。该文通过对南宁“那”字地名的空间属性、区域关系...
关键词:地名文化 空间结构 稻作文化 “那”文化 壮语地名 人文 
“那”乡有稻 和谐之道 走进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广西隆安壮族“那文化”稻作文化系统被引量:2
《中国民族》2023年第4期112-116,共5页韦颖琛 
绿油油的稻田承载着农人的希望。春天,广西壮族自治区隆安县,遍布山坡平坝的稻田里一派繁忙景象,农民正在以人工或机械化方式忙碌地插秧。隆安位于广西西南部、右江下游两岸,有着“中国那文化之乡”的美誉。这里河道纵横,湿地密布,水、...
关键词:稻作文化 稻作农业 文化之乡 隆安 和谐之道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广西壮族自治区 机械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