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律

作品数:1011被引量:527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温金玉彭瑞花严耀中魏迎春圣凯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香港特区政府研究资助局资助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佛教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跨宗教视阈下的印度佛教戒律研究举隅
《世界宗教文化》2024年第4期57-64,共8页吴娟 
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项目“印度佛教根本说一切有部《律事》的梵语写本和藏语译本研究”(编号:2018VJX071);北京市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印度佛教律典的汉藏译本比较研究”(编号:23WXA002);清华大学自主科研文科专项(编号2021THZWWH03)的阶段性成果;清华大学基础文科发展项目资助。
佛教在古代印度并非孤立发展,而是与婆罗门教和者那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运用比较宗教学方法,以裸行、拔发、妄语、针对灾难制戒、偿还亡僧债务等事项为例,将印度佛教现存律典与者那教经典及注疏、婆罗门教《法经》《法论》进行对...
关键词:印度佛教 文者那教 婆罗门教 戒律  比较宗教学 
酒与古代佛教僧人之戒律实践
《文史哲》2024年第4期58-69,165,166,共14页王磊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汉唐时期佛教律学的发展与佛教中国化研究”(18CZJ005)的阶段性成果。
佛教戒律经典及其他经典文本都明言禁止僧人饮酒乃至从事酤酒、酿酒等与酒相关之活动。但大量的考古资料和文献记载证实,在佛教从印度自西向东传播的过程中,从犍陀罗经中亚再到东亚的广泛区域内,沿途各地的僧人在寺院生活中都有饮酒或...
关键词:佛教  戒律实践 经典文本 
藏传佛教律仪的中国化诠释
《民族学刊》2024年第7期118-127,158,共11页尕藏加洋 旦知肖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多民族融合视域下藏族朝圣内地佛教圣地相关藏文文献整理与研究”(19CMZ011)阶段性成果。
佛教戒律作为佛法之本、修行之基础,其传译和本土化实践体现了佛教中国化的直观特征。吐蕃时期设立的僧相制度和养僧制度,标志着前弘期吐蕃佛教的本土化现象。中原禅宗和尚在吐蕃的传法授戒,对藏传佛教戒律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后...
关键词:佛教中国化 藏传佛教 戒律 本土化 
隋唐佛教戒律神圣性与世俗性的探讨
《中国佛学》2024年第1期277-284,共8页崇戒 
隋唐时期大乘佛教和菩萨戒得到进一步的弘扬,在戒律如何本土化、出世与入世的问题上,禅、教、律三宗站在各自的角度给予了积极的回应。天台、华严等教派人士继续秉执前朝融合儒学的方法,将世俗伦常摄入人天教的戒法之中,指出佛律在治世...
关键词:戒律 儒家伦常 南山律学 无相戒 
智慧与权巧:作为音乐家的佛陀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24年第3期19-23,共5页周钟 刘舒怡 
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佛教中国化视阈下的汉传梵呗艺术史书写”(项目编号:23BZJ003);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当代美育对传统乐教资源的继承和转化研究”(项目编号:20YJC760142);2024年江苏高校“青蓝工程”资助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佛典中一则佛陀奏乐的公案引起我们对佛教音乐意蕴的追问,通过对佛陀音乐修养、音乐观的探讨,可以知道佛陀对音乐的真实态度是批判与肯定、禁与用的辩证统一,并反映在教理和戒律中,而执于任何一端都不能代表佛陀的本怀。在了解佛陀的音...
关键词:佛陀奏乐 佛教音乐观 戒律 智慧 善巧方便 
道济禅师的双重形象:疯僧与菩萨
《国学(汉斯)》2024年第1期96-100,共5页苏培源 孟领 
在中国佛教历史上,南宋道济禅师是一位特立独行的和尚。他既是一位破衣烂衫喝酒吃肉的疯和尚,同时也是万众信仰的活菩萨。我们从道济禅师的出身、性格、经历以及佛教戒律等不同角度,探讨他的双重形象及其内在根据。
关键词:道济禅师 菩萨信仰 佛教戒律 
正统之辩:藏传佛教后弘期戒律传承问题的争论被引量:1
《西藏研究》2024年第1期76-83,157,158,共10页楞本先 
佛教认为戒律是佛教存续的重要基础,梳理藏传佛教不同戒律传承的形成和发展,分析后弘期藏传佛教高僧对律部经典阐释而起的律统之争及其戒律实践,可以厘清高僧对律部经典的创造性实践和藏传佛教戒律本土化的演进过程。藏传佛教发展史上...
关键词:藏传佛教 教义阐释 戒律传承 喀且班钦 
从持戒到节俭:能海法师的佛教传统与现代意义
《法音》2024年第1期66-70,共5页德光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传佛教僧众社会生活史”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7ZDA233。
戒律,是佛教信仰与实践的基石,不仅能够规范个人言行,降伏内心烦恼,也能保持僧团的清净与和谐。戒律的传承与弘扬,对于佛教的延续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佛教戒律中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让人们少欲知足,这与中华民族勤俭惜福的...
关键词:佛教信仰 能海法师 佛教戒律 持戒 僧团 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美德 传统与现代 
晋唐时期中土僧人西行求律及贡献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40-47,共8页梁霞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丝绸之路青海道沿线多元文明互动中的佛教与文化认同研究”(18BZS169)。
佛法东传,经论先行传译,汉晋以来翻译出了大量佛经。但因对佛典翻译不善,佛典不齐备等因素,为广寻完备的佛教原典,汉地僧人踏上了西行求法道路。戒律是佛教“经律论”三藏之一,但在中土戒律的传译相对滞后,律藏残阙,律典传译不足,维持...
关键词:晋唐 佛教 僧人 西行求法 戒律 
汉传佛教律典中的“时药”概念与其变化
《宗教学研究》2023年第5期97-102,共6页李欢 
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汉传佛教医疗社会史”(19CZJ005)阶段性成果。
“时药”是佛教饮食生活中最基本的部分,它不仅代表着僧人日常食物的种类,也包含了佛教早期饮食生活中的戒律内容,其部分饮食制度影响汉传佛教至今。本文通过汉传佛教律典文献,探寻了佛教中作为日常饮食的“时药”变化过程,这包括了名...
关键词:佛教饮食 戒律 时药 五正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