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伦理观

作品数:60被引量:81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陈爱华王茜陈晓英王琼玉郑洪涛更多>>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渤海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中原工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资助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马克思科技伦理观审视人工智能的伦理“风险象”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25年第1期44-53,共10页郑圳 
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科技伦理(科研诚信)专项“人工智能伦理风险评估的指标与方法研究”(23SLB-18)。
人工智能伦理风险与人工智能的发展相伴而生。用马克思科技伦理观审视人工智能的伦理“风险象”,看到人工智能作为中介介入社会生活使得人与自我的伦理关系失衡,或将引发主体能动性消散、主体自主性消退、主体自为性消解风险;人与人的...
关键词:马克思 科技伦理 人工智能 伦理风险 
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中的科技伦理观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90-97,共8页范晓航 
美国著名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揭露了美国工业化进程中采用科学技术新发明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田园生态环境恶化、工业资本主义生产模式造成的人性异化、科技工作者疯狂的科学试验存在引爆世界战争危险性等现代性问题。在此基础...
关键词:罗伯特·弗罗斯特 科技伦理 生态后现代主义 
人工智能时代大学生科技伦理失范现象分析
《中国信息界》2024年第6期I0013-I0013,176-178,共4页常青 
引言近年,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自动内容生成技术(也称生成式AI技术)在大学校园快速普及,在推进高校教育模式智慧化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大学生的科技伦理失范现象。本文旨在通过对人工智能时代大学生科技伦理失范现象的深入剖析。...
关键词:伦理失范 大学生科技 人工智能 智慧化 AI技术 科技伦理观 大学校园 生成式 
习近平科技伦理观的生成源起、核心要义与价值意蕴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第6期1-8,共8页周师 陈亮 
安徽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及其原创性贡献研究”(2022AH040090)。
习近平通过吸收、继承和借鉴马克思恩格斯、中国共产党人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科技伦理思想,并在直面和应对科技迅猛发展带来的伦理挑战中形成了自己的科技伦理观。习近平科技伦理观包含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科技价值导向、遵循科技...
关键词:习近平 科技伦理 以人民为中心 科技向善 
医学院校科技伦理教育价值意蕴研究被引量:1
《中国医学伦理学》2023年第8期915-918,共4页贾博 王国桢 沈洋 
2020年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化研究”(2020113);贵州省高校人文医学研究中心项目“数字人文视域下医学高校学科服务优化路径探究”。
伴随着信息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科技创新为全球带来福祉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严峻挑战。为有效应对伦理挑战、规避伦理风险,医学院校因时因势系统地开展科技伦理教育以培养医学生向上向善的科技伦理观,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既...
关键词:医学院校 科技伦理教育 科技伦理观 科技强国 健康中国 
大学生科技伦理观的培养与塑造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2023年第5期55-58,共4页张博心 
2023年碑林区科技计划项目——软科学研究项目编号:RKX202303。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当代社会,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日趋密切。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科技伦理问题也逐渐凸显。科技伦理观作为一种思想观念,其实质是对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伦理问题的认识和处理方式,它是一个人对科学技术及社会的道德判...
关键词:科学技术 大学生科技伦理观教育 大学生综合素养 大学生思想引领 大学生能力提升 
习近平科技伦理观的三重内涵及其当代价值被引量:4
《学术交流》2023年第4期16-26,共11页牛小侠 杨倩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专项重点项目“高校善用‘大思政课’培根铸魂研究”(22VSZ009);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贡献研究”(AHSKZD2021D05)。
习近平立足辩证唯物主义和人类社会发展大局,继承和发展了中华传统科技伦理观与马克思主义科技伦理观,破解当今科技伦理难题形成其当代科技伦理观,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技生态伦理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科技伦理观、为人类造福的...
关键词:习近平 科技伦理观 以人民为中心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科技伦理观分析被引量:1
《武夷学院学报》2023年第2期71-75,共5页柯涌晖 
2022年度福建省创新战略研究联合项目(2022R0155)。
通过梳理近现代科技伦理观的研究进展,指出其存在的虚假对立、价值倾向、诉求差异三个方面的缺陷。从哲学转向维度分析,科技伦理观当代困境是由于主体性本体论导致的“工具理性”和原子主义,“主体间性”虽得到一定程度缓解,但仍需要新...
关键词:生态文明 科技伦理 技术发展 
理工类院校课程中马克思主义科技伦理观的融入与贯通
《新丝路》2023年第1期178-180,共3页何文迪 
理工类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本质上是在专业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协同效应,形成“全链条思政”模式的一种教学过程,是理工类院校精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然环节,也是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的必要举措。将马克...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科技伦理 科学技术 课程思政 
习近平总书记科技伦理观对当代科技异化的消解作用探析被引量:1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22年第6期20-25,共6页艾志强 孟虹 
教育部2020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资本逻辑宰制下的技术风险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YJAZH002)的部分研究成果。
科技异化产生于19世纪的资本主义社会,是马克思科技观的重要观点之一。科技异化在当代主要表现为科技的非理性应用对人的主体性的消解、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对社会稳定的负面影响。习近平总书记科技伦理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技观...
关键词:习近平 科技伦理观 科技异化 消解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