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感性

作品数:249被引量:185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文苑仲于建华李乾明金铁明盛春梅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东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基地重大项目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新闻与写作x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澎湃”,为谁澎湃——对话“澎湃”新闻产品总监、新闻发言人孙翔被引量:5
《新闻与写作》2014年第8期60-61,共2页周珊珊 
不管怎么说,众声喧哗中,"澎湃"真的澎湃了一次。它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但它的发刊词却细水绵长;它出生在技术崇拜无处不在的年代,而它高举的却是理想主义旗帜;它为读者而生,却在无意中成为媒体人关注的焦点。这种矛盾和纠结,谁说不是当前...
关键词:媒体实验室 新闻发言人 产品总监 成长故事 理想主义色彩 可感性 原创新闻 新闻机构 互联网产品 新闻工作 
美学原则在新闻写作中的运用
《新闻与写作》1994年第2期46-46,共1页
美感的基本点之一,是事物“本身的整体美”,或者说是形象的直接性和可感性,离开了形象,美感就不存在。新闻的主体是人。我们说的形象主要是人物的形象。人物形象分外表形象和内心形象两种。表现人物外表形象,办法之一是对人物加以富有...
关键词:新闻写作 美学原则 可感性 陪衬人 手法运用 真实美 物自身 克伦威尔 主题风格 左拉 
二、新闻的形象 (上)
《新闻与写作》1991年第9期27-29,共3页黄抗生 
新闻的美感,直接诉诸于新闻作品中的形象。形象,是美的“载体”。没有形象的新闻作品,也就无所谓美。形象的最主要特征,就是它的具体可感性。新闻作品中的形象,如;人物、景物、事物、故事等,它们犹如生活中存在的那个样子呈现在我们面前...
关键词:写作过程 可感性 一团团 审美意象 使人 三十六 新华社社长 二时 人从 现场感 
诗的意象(下)
《新闻与写作》1988年第2期21-22,共2页张同吾 
描绘性意象,旨在通过对意象或意象群的描绘,创造出美妙的或是深邃的意境,有着鲜明的可感性:在现代和当代诗创作中,更多地是出现暗示性意象,有人称为复杂性意象。即通过比喻和象征,把抽象的感知和情思具象化,开拓思维空间,给人以多方面...
关键词:意象群 诗创作 描绘性 暗示性 思维空间 可感性 具象化 贺敬之 舒婷 俞平伯 
新闻特写的写作下
《新闻与写作》1985年第8期17-16,共2页孙世恺 
怎样写好新闻特写呢?新闻界有位研究者说得好:“特写写作的功夫在写作之外,首先要把功夫下在现场观察上,一面观察,一面进行形象思维,把现场生动的形象深深地印在脑海里,然后再流到笔尖上。”这个意见,确是经验之谈。下面按照新闻特写的...
关键词:新闻特写 从采访到写作 怎样写好新闻 用事实说话 现场观察 人物特写 生活本质 可感性 人物特征 背景情况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