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教

作品数:323被引量:357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魏义霞王爱平张颂之范玉秋邱巍更多>>
相关机构:黑龙江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山东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资助项目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陈独秀的宗教观
《自然辩证法通讯》2025年第1期117-126,共10页李醒民 
陈独秀对孔学或孔子既有肯定,也有否定,但是对孔教是断然反对的:既不能成为独立的宗教,更不能作为国教入宪。对于基督教的正反两方面的功能,他持比较公允的态度。至于他对宗教总的观点,从他的诸多话语看似乎有矛盾之处,有些表达也有激...
关键词:陈独秀 宗教观 基督教 孔学或孔教 
国家转型视域下康有为孔教观的得失及其当代启示
《世界宗教研究》2024年第12期69-79,共11页刘丹忱 
在中国从传统王朝国家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型的历史背景下,康有为试图设立孔教,对儒学做一次现代性转化的尝试,“毕其功于一役”地解决国家的救亡图存、中华民族的认同凝聚、中华文化的赓续传承等时代问题,从中国历史的结果看,是以失败而...
关键词:国家转型 康有为 孔教 国教 当代启示 
康有为的孔教观及其儒学思想史意义反思
《世界宗教研究》2024年第10期10-20,共11页张志刚 
所谓“儒教之争”,关乎如何理解“儒家、儒学或儒教”的主要特性,如何阐释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如何进行中外文化比较、世界文明对话等。若要从头梳理“儒教之争”的问题意识及其争端所系,便不能不深究康有为的孔教观。通览《康有为...
关键词:康有为 孔教观 人道教 敷教在宽 儒学思想史意义 
清末陈焕章的“孔教”活动
《岭南文史》2024年第3期84-90,共7页周军 
陈焕章受到家庭、康有为的影响,初具孔教思想,留学美国时,为外国人所刺激,开始在美国传播儒学,并创办昌教会。主要方式是开设义学,仿效三献礼中的乐歌,撰写《尊圣歌》《颂圣歌》《希圣歌》,完善宗教仪式,从而积累了讲学和传教的经验。...
关键词:清末 陈焕章 孔教 海外传教 
孔教刊物与孔子“救世”形象的重塑与传播——以《爱国报》为中心的探讨
《平顶山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35-42,共8页刘进才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9AZW019);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支持计划(2023-CXTD-10)。
作为一种新的文化传媒,现代报刊传播孔子形象功莫大焉,孔教会成立以后,各级孔教机构迅疾创办一系列孔教刊物。1923年创刊的《爱国报》把传播、发扬孔子之道与爱国救世相结合,尤其是每期刊载不同作者的《爱国报》祝词更强化了对圣人形象...
关键词:孔教刊物 孔子 《爱国报》 救世形象 
孔教圣地与神秘异域——拜伦的“中国印象”
《东方丛刊》2024年第1期136-153,共18页倪正芳 
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比较文学视野下的拜伦诗剧研究”(项目编号:18YA242)的阶段性成果
拜伦的中国观与17、18世纪处在“中国热”时的欧洲中国观相比并没有本质的不同。在他的笔下,中国基本上还保持着正面的形象,有孔子学说教化下高尚的道德,有以茶叶、瓷器等为代表的优雅的文明;既具有遥远异域性和虚拟想象性特点,还具有...
关键词:拜伦 中国观 正面形象 文学盲区 
第四讲:何为“礼法”?
《晚晴》2023年第8期46-49,共4页俞荣根 
清儒戴东原云:“人死于法,犹有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此“理”,即宋明理学阐扬之“理”,实为民间的礼俗习惯法之异名。凡事久必生弊,制逾则为祸,常过则为妖。所谓捧得越高,摔得越惨。这就是两千年相延“礼法”之悲剧命运。这以后,“...
关键词:习惯法 污名化 戴东原 礼法 妖魔化 宋明理学 悲剧命运 反孔教 
梁启超思想嬗变探源——以对孔子思想的评价之转变为例
《学术交流》2023年第8期19-31,共13页翟继军 
梁启超一直以思想善变、多变而为世人瞩目。对于孔子思想,梁启超历经尊孔保教、拒斥孔教和倡导孔子哲学等不同阶段,最终完成了复魅。中国近代社会政治思想的时代浪潮、梁启超本人的中西文化思想以及他善变的性格特质,共同构成了他思想...
关键词:梁启超 孔子 尊孔 孔教 
孔教与现代中国的合法性之争——读《孔教与国家建构:变奏与复调的历史(1895-1919)》
《世界宗教研究》2023年第8期123-128,共6页曹金羽 
当提及晚清民初局势,“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已是共识,在这波诡云谲的历史变迁中,最根本的追问事实上指向现代中国的合法性建设。告别晚清,从帝制走向共和,这构成了中国现代性计划的核心,但它同时也带来了社会全方位的合法性危机。思想...
关键词:学术概念 合法性危机 晚清民初 国家建构 中国现代性 波诡云谲 孔教 大变局 
现代性与认同危机:新文化运动对儒家的批判被引量:1
《理论界》2023年第6期80-86,共7页王志远 
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中国思想界的大事件,在西方持续影响下,中国知识分子借助现代刊物第一次集体反思传统。从对康有为、陈焕章等人推动孔教入宪的批判开始,新文化运动就带有强烈的政治批判色彩,它力图阻止儒家思想重新制度化的努力。...
关键词:现代性 制度化儒家 孔教 礼教 文学革命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