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文本

作品数:19被引量:60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李建宗贺学君陈建宪李世武张颖更多>>
相关机构:河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华中师范大学云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民族艺术研究》《青海民族研究》《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甘肃省高等学校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计划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文献·形态·结构:《黑暗传》唱本整理研究举隅
《艺术传播研究》2024年第6期91-102,共12页凌崎 
湖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湖北省社科基金前期资助项目)“汉江流域传世民歌整理研究”(编号:21ZD112);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鄂西北传世孝歌唱本收集整理与数字化保存”(编号:21Q235)的阶段性成果。
《黑暗传》通常被认为是一部关于创世的汉族神话史诗,当下,它以两种文本样态留存于世:其一是唱本,即书面文本,其唱词书写与指示性符号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格式形态;其二是歌唱表演文本,即口头文本,包括民俗活动中的原生表演和“非遗”语境...
关键词:《黑暗传》 唱本文献学 形态结构 口头文本 互文性 
藏族口头文本的叙事与意义——热贡“萨朵”赞词的宗教学解读
《中国藏学》2024年第6期174-184,219-220,共13页当增吉 
青海省“昆仑英才·创新创业”拔尖人才支持计划项目阶段性成果
人类对于自己居住空间的理解带有某种圣化的情节,比如土地象征着一个宇宙,而“我们的世界”总是在宇宙的中心,透过这个中心得以实现与神圣的接近。在热贡当地文化里,空间的神圣化方式之一是通过口头演说“萨朵”(·地域赞)赞词来实现的...
关键词:“萨朵”(地域赞) 赞词 热贡 宗教文化景观 中心 
书写文本转换口头文本过程中“艾”的运用——以甘珠尔胡尔奇演述的《成吉思汗》为例
《内蒙古艺术》2023年第4期42-49,共8页菊花 
口传思维是民族民间音乐艺术创作演绎观念的本质。本文以“本子因·乌力格尔”《大元盛世青史演义》和“胡仁·乌力格尔”国家级传承人甘珠尔胡尔奇演述的《成吉思汗》两种文本为研究对象,结合对甘珠尔胡尔奇的口述采访,通过书写文本与...
关键词:“本子因·乌力格尔” “胡仁·乌力格尔” 文本转换 “艾”的运用 《成吉思汗》 
跨界与联结:中尼边境普兰口岸“宣”文化的口头文本与时代效力
《西藏艺术研究》2022年第1期72-84,共13页任赟娟 
2021年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9批面上资助项目(2021M692805);2022年度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多民族交融视野下的西藏阿里民俗艺术整理与研究"(2022NO2)的阶段性成果。
宣舞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有千年历史并在阿里高原活态流播,在文明互鉴的新时代背景下成为强化中尼、中印跨境族群对藏文化根基认同的重要载体。本文基于西藏自治区阿里普兰国际口岸采撷的二十五首宣舞口头传统文本遗存译介,讨论...
关键词:“宣” 多媒介传播 口头文本 中尼边境 文化认同 
口头文本与田野调查:中国宗教的研究——田海教授访谈
《道教学刊》2019年第1期3-8,共6页闫爱萍 
田海(Barend J.ter Haar),牛津大学邵逸夫中文讲座教授,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的教授,中国研究中心的主任,博士研究生计划负责人。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上的白莲教》(The White Lotus Teachings in Chinese Religious History)...
关键词:关公信仰 白莲教 田野调查 
视觉文本与史诗口头文本的互文性——以彝族毕颇身体装饰及祖师坛神像为中心被引量:4
《民族艺术》2018年第3期79-86,共8页李世武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彝族史诗<梅葛>演述传统研究"(17BZW179)阶段性成果;云南大学青年英才计划资助
《教路·分家》是彝族罗罗颇社区歌手毕颇在丧葬仪式中活形态演述的一部濒危的口头史诗。史诗的演述形式以口头文本为主体,同时涉及歌手的身体装饰、歌手供奉的祖师坛神像等作为视觉文本的物质文化。毕颇的身体装饰及祖师坛神像与史诗...
关键词:《教路·分家》 演述传统 视觉文本 口头文本 互文性 
历史与文本之间:蒙古族土尔扈特部长调叙事被引量:1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82-90,共9页张颖 
"北京市属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建设与教师职业发展计划项目"<中国跨界民族音乐文化的考察与研究--东南亚;东北亚以及北方草原音乐文化的跨境之统合>阶段性成果之一
国家、民族、族群在其发展历程中,形成不同的记忆,并通过符号文本、书面文本、口头文本等多种形式来延续,并在此过程中完成历史的再表述。蒙古族长调作为口头文本,一方面以歌词的延续来承载其族群特殊历史过程,另一方面进行着现代变迁...
关键词:历史记忆 口头文本 蒙古族 土尔扈特部 长调音乐 
中国民间文学和谐论被引量:1
《广东社会科学》2016年第5期176-184,共9页李雄飞 
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清代西调辑校及其文本解读"(项目号14BZW070);广东海洋大学创新强校工程项目"‘回回曲’考论"(项目号GDOU2014050232)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民间文学的书面作品呈现出形式、内容等稳定的完美和谐,纸质异文呈现出文字、图片等后续的局部和谐,口头文本呈现出声音、场景等原初的动态和谐。这三种丰富复杂的文本和谐围绕着和谐因素的综合运用与不和谐因素的多重冲突而展开,...
关键词:中国民间文学 作品 异文 口头文本 和谐 
东巴仪式表演的文本结构探析
《民族艺术研究》2015年第4期46-50,共5页杨杰宏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纳西东巴文献搜集;释读刊布的深度开发研究"(11AZD073)阶段性成果
仪式也是文本,东巴仪式表演文本是以口头演述与仪式表演互为文本的。平行结构是东巴口头传统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句法结构,而在与东巴口头传统演述相结合的仪式表演中也同样存在着这一句法结构。从东巴仪式表演类型分析,其结构可分为以下...
关键词:平行式 东巴 仪式表演 口头文本 仪式叙事 
"文化表演"与"口头文本"
《内蒙古社会科学(蒙文版)》2012年第6期73-80,共8页乌兰其其格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