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误

作品数:19被引量:8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于智荣张进德丘振声杨萍郭永芳更多>>
相关机构:淮海工学院长春师范学院河南大学广西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语文建设》《史学月刊》《江西社会科学》《现代交际》更多>>
相关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结果加重犯未遂辨析与匡误
《江西社会科学》2024年第12期126-133,共8页张建军 
甘肃省基础研究计划—软科学专项“甘肃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研究”(23JRZA382)。
我国学者在结果加重犯的未遂形态问题上存在较大分歧,先后提出了全面否定说、全面肯定说和部分肯定说等不同的学说,但这些观点均存在值得商榷之处。否定说在理论上难以自洽,且有将犯罪成立与犯罪既遂相混淆之嫌。作为加重的犯罪构成情...
关键词:加重结果犯 基本犯 犯罪未遂 犯罪成立 犯罪既遂 
《四库全书总目》“小说家类”匡误被引量:3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1-5,共5页张进德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文化生态与明清长篇家庭小说的叙事策略"(2012BWX022)阶段性成果
《四库全书总目》凡例、总序、小序以及每部书之下提要的文字多出于纪昀等名儒硕彦之手,价值一直为学界所公认,但也存在不少瑕疵。其中"小说家类"的理论表述与作品提要就存在扞格的情况,主要表现为:序文对小说虚妄性质的认知与提要对具...
关键词:《四库全书总目》 小说家类 匡误 
《汉语大词典》同义复词匡误二则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129-133,136,共5页王恩建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YYD025)成果之一
同义之词多并列,是古人行文的一个重要规律,也是双音节词最为习见的组合方式。同义复词作为古代汉语中一种普遍而又特别重要的的语言现象,可以由同义并列结构中的已知成分的意义推知另一成分的未知意义。本文就《汉语大词典》中的同义复...
关键词:汉语大词典 同义复词 贪鄙 咨访 匡误 
王孟英匡误案中脉诊的应用
《四川中医》2013年第9期26-27,共2页崔晓敏 齐向华 
脉诊是中医四诊之一,是中医临床诊察病情、辨别病证的重要诊断方法,对于患者的诊断具有其他三诊所不具备的优势。中医认为脉诊能够较真实地反映患者机体内气血阴阳功能变化,反映人体的机体形体结构及功能状态等相关信息从而直接、准确...
关键词:王孟英 医案 脉诊 误诊 
“匡误纠偏”与“立论陈策”——申论“反驳题”解题思路与方法
《应用写作》2012年第7期51-55,共5页韩大伟 
2012年国考《申论》(关于“社会道德”问题)第二题是:“给定资料5”中提到,某网站曾组织网民进行了一场讨论。请你根据“给定资料”,反驳“网民A”的观点。(20分)要求:(1)观点明确,分析透彻,论据充实;(2)语言流畅,层次...
关键词:《申论》 解题思路 立论 纠偏 匡误 社会道德 说服力 网民 
哈萨克文学作品汉译文本词语误用举隅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8-14,共7页吴若愚 
随着各民族文化交流的加强,在众多翻译家的努力下,一大批哈萨克文学作品被陆续介绍给广大的汉语读者。众多汉译文本的出现,对哈萨克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发挥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就以现有的翻译成果而言,一些汉译文本存在不少语言瑕疵,...
关键词:哈萨克文学 作品 汉译文本 词语 匡误 
四个成语的匡误和辨析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95-96,共2页付丽敏 
汉语中的成语无论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还是近现代形成的,在结构、含义和用法上都具有凝固、独特、不可随意改变的特点。违背成语的运用规律,就会导致错误。
关键词:成语 匡误 辨析 
《汉语大词典》同义语素合成词释义匡误四则被引量:1
《汉字文化》2007年第3期82-86,共5页于智荣 
《汉语大词典》虽为迄今为止收词最全、释义最精当的语文辞书,但仍存在着释义不确等方面的问题,这释义不确有的是由于对两个同义语素构成的联合式合成词中的一个语素望文生训所致,现举具体词例加以辨析。
关键词:《汉语大词典》 同义语素 合成词 释义 语文辞书 联合式 收词 词例 
匡误的匡误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4年第7期110-111,共2页李美仙 
关键词:协调音节 现代汉语 文说 四字格 古代汉语 编校质量 试举 文字差错 双音节 羡余成分 
《古代汉语》通假字注释匡误被引量:2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50-52,共3页于智荣 杨萍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几经修订,并补正了一些以往的疏误,其质量进一步提高,但其在通假字注释方面仍然存在着将同源字、同义词、异体字、本借字与通假字误注等现象。这里分别以同源字为通假字而误注、以同义词为通假字而误注,以及...
关键词:《古代汉语》 通假字 误注 辨析 匡正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