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索财物

作品数:49被引量:79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杨俊张明楷肖中华贾宇林亚刚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政法大学苏州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北政法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地方政府管理》更多>>
相关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斩断伸向未成年人的“黑手”
《瞭望》2023年第20期41-41,共1页《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未成年人犯罪成因复杂,一些成年犯罪分子在其中扮演着教唆者的角色。父亲诱导16岁女儿骗来朋友后,对其进行恐吓、捆绑、拘禁以索要赎金;两名成年人拉拢、引诱两名未成年人,指使他们打砸摊位、殿打摊主并勒索财物;一名未成年人被某技术...
关键词:犯罪分子 未成年人 信用卡 勒索财物 话务员 拘禁 服务费 
锁定智能手机并勒索财物行为的定罪与量刑
《清风苑》2022年第8期38-41,共4页任留存 姜静静 
2018年7、8月份,被告人黄某以出售淫移视频为名,通过网络诱骗被害人先注销其苹果手机上原有的ID,再使用被告人提供的ID及密码登录。随后,被告人黄某立即在电脑上使用新的ID及密码登录苹果官方网站,利用苹果手机相关功能将被害人的手机...
关键词:密码保护 官方网站 智能手机 苹果手机 被害人 锁定 
抢劫罪与勒索财物型绑架罪的界分问题——以黎力绑架案为例
《宜宾学院学报》2016年第11期80-85,92,共7页马路瑶 
抢劫罪的成立以当场性为必要,而勒索财物型绑架罪在成立时并不排除满足当场性特征的可能性,因而不能将是否具备当场性作为区分两罪的标准。抢劫罪中财产法益被害人与人身法益被害人具有同一性,而勒索财物型绑架罪中因为以行为人利用第...
关键词:人质 抢劫 绑架 当场 同一性 
盗窃后勒索财物行为的刑法评价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5年第5期54-61,共8页郭小亮 
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项目"罪数理论研究"(12FX03);江西警察学院科研项目"财产犯罪的事后行为研究"(2014YB010)阶段性成果
盗窃后勒索财物的行为,不属于不可罚的事后行为,应当单独定罪评价。盗窃车牌等价值低廉或者仅具有主观价值的财物后勒索的,以敲诈勒索罪论处。盗窃营业执照等国家机关证件后勒索的,构成盗窃国家机关证件罪和敲诈勒索罪的牵连犯。盗窃仪...
关键词:盗窃罪 敲诈勒索罪 不可罚的事后行为 胁迫 刑法评价 
浅析勒索型绑架罪与索债型非法拘禁罪的主观方面被引量:3
《学术交流》2014年第12期69-72,共4页谢慧 
北方民族大学2012年度科学研究项目"绑架罪相关问题探讨"(2012Y005)
"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就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即行为人明知是他人(包括国家、集体或其他公民)的财物,而意图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转归自己所有或控制;"为索取债务"是行为人的主观心理态度,当然应当以行为人的主观认识为标准,行为人认为有债...
关键词:勒索财物 索取债务 债权债务的关联性 
龙心玉佩之遭遇不良少年勒索财物
《故事作文(高年级版)》2014年第9期56-59,共4页少君 文娟 
绑架罪中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的认定及情节较轻条款的适用被引量:1
《人民司法》2013年第20期13-19,1,共8页张华松 
绑架罪要求行为人必须有向他人勒索财物之行为或证明存在勒索财物目的的证据,如果行为人没有勒索行为,现有证据亦不能证明有勒索目的,不能认定绑架罪。
关键词:绑架罪 情节较轻 故意杀人罪 刑法总则 既遂 量刑情节 剥夺政治权利 社会危害程度 被告人供述 法益 
盗窃机动车号牌勒索财物行为的刑法性质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3年第7期79-80,共2页李顾芳 
盗窃普通机动车号牌勒索财物案件中,盗牌行为和索财行为各自侵害了不同的法益,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行为,应予分别评价;盗牌行为可能成立盗窃罪,索财行为则可能成立敲诈勒索罪;最终处理应结合牵连犯理论和案件实际情况,区分不同情形认定为...
关键词:非法占有 盗窃 敲诈勒索 国家机关证件 牵连犯 
私扣公司车辆并勒索财物的行为认定
《中国检察官》2012年第6期77-77,共1页许志玲 林志标 
[案情]李某(系邵某夫妇聘请的司机)以邵某夫妇欠他工资11000元为由将邵某夫妇的一辆金优牌重型自卸车(该车登记车主是某物流有限公司,实际车主是邵某夫妇,邵某夫妇挂靠于该公司)从某工地上开走,藏匿于该工地附近山坡,同日因群众举...
关键词:行为认定 公司 财物 车辆 重型自卸车 群众举报 派出所 车主 
绑架罪既遂标准的重新论证--以刑法修正案(七)的相关修改为背景被引量:6
《法学评论》2012年第1期147-153,共7页付立庆 
绑架行为一经完成,绑架罪就属于既遂,而不需要勒索财物行为的实施,更不需要勒索财物目的的实现,这是在绑架勒赎型犯罪之中学界的通说见解。尽管这一观点总体上是合理的,但是还需要细致的论证:在理论上,将绑架行为完成作为本罪的既遂标...
关键词:绑架行为 得逞 复行为犯 主观的超过要素 勒索财物 犯罪中止 共同犯罪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