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感性

作品数:182被引量:261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丁国旗杨建刚徐碧辉齐鹏王刚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北京大学福建师范大学辽宁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文学—文学理论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建构生态新感性:生态批评与实践的必由之路
《新华文摘》2024年第24期95-97,共3页王庆卫 
在当代全球生态危机的背景下,生态批评既是一种备受瞩目的文学批评类型,又是生态主义思潮中重要的话语力量。然而生态批评理论的当前建构中存在着主体研究方面的缺环,以及生态理论与生态实践场域相关性研究的不足,这两个问题的焦点可以...
关键词:生态批评 全球生态危机 文学批评 新感性 实践场域 话语力量 必由之路 
新媒介文学的感性变革与审美批判
《社会科学辑刊》2024年第6期209-215,共7页周才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4BZW128)。
新媒介文学是文字、影像与编码语言的艺术,它因技术赋能而形成了独特的文学特质与崭新感性。大数据与云计算介入新媒介文学,其文学特质表现为语言的数字化与复合型、文本的可变性与多义性、场景的虚拟性与智能化。由新媒介文学延伸的新...
关键词:新媒介文学 新感性 审美主义 数字资本 
建构生态新感性:生态批评与实践的必由之路被引量:1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4期59-68,F0003,共11页王庆卫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生态批评的生态马克思主义范式建构研究”(17BZW072)。
生态批评的发展一直被自身相对于现实生活的“异质性”所困扰,即生态批评传达的生态观念因与生活意识的隔膜而难以转化为实践态度,作为“客观知识”的生态观念尚未获得接纳和实践它的主观条件。这一异质性只有通过建构以生态和谐为核心...
关键词:生态感性 生态批评 生态实践 生态和谐 
感觉质与呈符化:当今符号美学的“新感性”趋势被引量:5
《符号与传媒》2023年第1期5-21,共17页赵毅衡 
本文讨论的是感觉质、呈符与艺术产业的符号美学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与艺术符号学的关系,以及与当今艺术产业的关系。从符号美学审视,可以发现当代艺术与艺术学的总趋势是越来越重视感性,而感性的基础是皮尔斯首先阐述的“感觉质”,而感...
关键词:十进阶 感觉质 呈符化 符号美学 
康德美学与当代中国生活论美学的建构
《华夏文化论坛》2022年第2期175-182,共8页王晓敏 杨建刚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西方文论与中国当代文论的范式转型研究”(项目编号:20BZW025);山东大学齐鲁青年学者资助项目
当代中国生活论美学尝试颠覆以“审美无利害”为核心的康德美学,倡导“感性回归”,恢复艺术与生活的连续性,使美学走向“民主”。但生活论美学对“审美无利害”的理解并不符合康德的本意,也使自身陷入矛盾:缺乏审美发生的契机和准入标准...
关键词:日常生活美学 生活美学 审美无利害 形式的合目的性 新感性 
“新感性”:马尔库塞对李泽厚的窾要之功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5期91-96,共6页史华威 
赫伯特·马尔库塞“新感性”的美学思想对李泽厚“新感性”的建立有窾要之功,他们之间的联系从文献资料来看始于20世纪80年代。李泽厚的“新感性”并非一日之功,早在70年代初期就已经开始建构主体性实践哲学,作为“积淀说”的完善和“...
关键词:“新感性” 李泽厚 赫伯特·马尔库塞 
“快闪”文艺实践与“日常生活”的意识形态建构——以“我和我的祖国”爱国主义题材系列活动为例被引量:2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107-113,共7页王刚 肖蕾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空间融合’进程中的文艺学场域建构与知识路径”(16XZW005)。
系列爱国主义题材“快闪”活动已日渐成为“空间融合”进程中大众文艺实践的一种新范式。其有着鲜明的主题性和明确的宣传目的、注重集体性感性经验的有序分配和建构、主流意识形态情感表达从形式到内涵上不断转型,以“感性共通”的方...
关键词:爱国“快闪” 国家认同 新大众文艺实践 审美新感性 “日常生活” 
消费社会语境中感性的重建——以马尔库塞、韦尔施为例被引量:1
《江西社会科学》2019年第9期101-107,共7页张青 
对感性的关注是西方现代哲学中较为突出的知识传统。在这一传统中,无论是从积极的面向来审视,还是从消极的面向来思考,感性都会被赋予重要的社会价值,成为肯定或否定社会与人性的尺度。'新感性'是马尔库塞社会批判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寄...
关键词:消费社会 新感性 马尔库塞 韦尔施 听觉优先性 
论新感性与审美生活世界的重建——马尔库塞美学思想的根本问题被引量:1
《中国文学批评》2015年第3期64-72,127,共10页张贤根 
针对人遭受技术文明与现实社会压抑的问题,马尔库塞提出了基于艺术与审美的新感性,并力图以此为基础建构一个审美生活世界。在新感性与审美生活世界的重建之中,商业化、急功近利与对低级趣味的迎合等,是当代文艺创作与研究必须克服的重...
关键词:新感性 审美 生活世界 马尔库塞 
论“新感性”建构意义上的艺术生成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110-112,共3页张思光 
马尔库塞新感性理论建立在人本主义的哲学基础之上,是在后工业时代面对人的危机、情怀的危机和艺术的危机而提出的。马尔库塞强调建立以个体意识为核心的艺术自律体系,从而为艺术在当下的建设中寻求理论支撑和生命源泉。他的"新感性"与...
关键词:马尔库塞 新感性 艺术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