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缀

作品数:1274被引量:1559H指数:1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农革周国栋徐秀梅李寿山李业丽更多>>
相关机构: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苏州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中国语文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粤台片客家话看汉语小称词的两项演变
《中国语文》2024年第1期20-35,126,共17页蒋玉婷 
本文深入考察广州增城程乡腔客家话小称形式的功能,结合广东省其他十个粤台片客家话点“子”义语素的用法,还原该片区客家话曾经有过小称“子”缀的历史。该段历史的还原,使汉语小称词的两项尚未受到充分关注的演变得以揭示:从小称词到...
关键词:小称 客家话“子” 状态词后缀 句末助词 
福州方言重叠式形容词的后缀
《中国语文》2020年第4期443-449,511,共8页陈泽平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明清官话与闽方言的接触研究”(17BYY011)的成果之一。
福州方言重叠式形容词的附加成分具有复杂多样的语音形式。本文先根据各种音形的交替和组合规律,归纳出三个语素。然后证明三个语素分别来自“底/地”“着”和“的”,层累在福州方言的共时系统中。共时分析和语源考证的结果可以相互印证。
关键词:福州方言 重叠式形容词 后缀 语素音位 
客家方言名词后缀“子”“崽”的类型及其演变被引量:13
《中国语文》2020年第1期66-76,127,共12页庄初升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海内外客家方言的语料库建设和综合比较研究”(14ZDB103)的资助
客家方言中与北京话“子”缀、儿化大体对应的名词后缀主要有“子”“欸”“哩”“仔”“崽”五种。论文首先考察名词后缀“子”的类型及其演变。陆河话“子”缀,普宁船埔话缀,新竹话缀,可见海陆腔客家方言具有[ts■]>[t■]>[■]完整的...
关键词:客家方言 名词后缀 “子”缀 “崽”缀 音变链 弱化 
奉化方言的名词小称后缀“细”被引量:2
《中国语文》2018年第3期333-334,共2页崔山佳 
浙江奉化方言有名词小称后缀“细”,既可用于表示小动物,也可用于表示小植物,“细”相当于其他方言的小称后缀“儿”等。“细”作为名词后缀似乎为奉化方言独有,宁波市区和邻近的余姚、鄞州都没有,朱彰年等(1991;2016)、朱彰年等(1996)...
关键词:名词后缀 “细” 小称 方言 奉化 小动物 “儿” 泛指 
上声单音名词+后缀“儿”“子”构词的统计分析
《中国语文》2016年第6期745-750,共6页王涛 
本文通过对相关辞书的统计,得到上声单音名词X及其变体形式"X儿""X子"在现代汉语词汇中的数目、在各自体系中所占的比重以及它们之间的比率关系。结合汉语音节的音长理论,经过对各数值的对照分析,本文认为上声字"前长后短"的调值特性使...
关键词:上声单音词 莫拉 构词条件 音长补偿 
东台方言的后缀“儿”和“儿+子”被引量:7
《中国语文》2014年第3期267-267,共1页蔡华祥 
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语方言自然口语变异有声数据库建设"(批准号:12&ZD177);2013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江苏江淮方言语法比较研究"(批准号:13BYY046);2013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汉语方言里的‘儿'‘子'‘头'研究"(批准号:2013SJB740026)
东台方言属于江淮官话泰如片,在偏北、偏西的扬州、盐城等地后缀“子”构词能力很强,在偏南、偏东的南通、泰州地区则后缀“儿”或儿化韵十分丰富,如姜堰(张建民,1991)、如皋(鲍明炜、王均,2002)。东台方言正处在这两种类型方...
关键词:后缀“子” “儿” 方言 江淮官话 构词能力 泰州地区 儿化韵 张建民 
“(太)+形容词+生”组合中“生”的性质及来源被引量:6
《中国语文》2014年第2期127-133,191-192,共7页刘传鸿 
学界普遍认为"(太)+形容词+生"组合中"生"为后缀,来源于中古词缀"馨",然而文献中"形容词+生"出现位置的局限性及句法功能等表明,"形容词+生"并未成词,"生"自然不是词缀。鉴于"生"要求出现于句末,且所出现语境均表强调感叹语气,"生"当定...
关键词: 后缀 语气词  
晋豫一带方言Z变音源于“头”后缀试证被引量:20
《中国语文》2013年第4期308-315,383,共8页王临惠 
200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晋豫两省太行山沿麓方言历史比较研究"(08BYY013)的阶段性成果
集中分布于河南北部、山西东南部及西南部的Z变音现象不是从"子"尾演变来的,而是从"头"尾演变来的,演变中经历了声母脱落、合音、变调等过程。从分布特点及近代移民资料上看,河南方言中的Z变音现象极有可能是明代山西移民方言影响的结果。
关键词:山西方言 河南方言 Z变音 演变 
扬州方言表微标记“头”被引量:6
《中国语文》2009年第5期448-448,共1页张其昀 
关键词:“头” 标记 方言 扬州 数量短语 结构成分 后缀 语音 
《中古汉语的“儿”后缀》商榷被引量:2
《中国语文》2006年第6期550-552,共3页蒋宗许 
汉语后缀“儿”,王力先生认为产生于唐代,后来的相关论著基本上遵循王说,只是在举例上有所异同。竺家宁《中古汉语的“儿”后缀》(《中国语文》2005年第4期)一文从汉语史的角度分三节展开论证,最后结论为:“词尾‘儿’在汉代即...
关键词:中古汉语 “儿” 后缀 《中国语文》 汉语史 王力 词尾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