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文性写作

作品数:33被引量:36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丰云闵云童代云红李永东许诗焱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语文月刊》《科普研究》《南方文坛》《小说评论》更多>>
相关基金:重庆市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达·芬奇密码》的法律突围之路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24年第1期55-60,共6页肖爱华 刘汉波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21YJA751013)。
在2006年的《达·芬奇密码》诉讼案中,伦敦高院以观点复制没有侵犯原作著作权为由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这种只注意表达而忽略意义或功能的法律阐释并不充分。要想消除读者心中困惑,还丹·布朗以公道,必须对两部涉案作品进行互文性分析...
关键词:《达·芬奇密码》 法律突围 互文性写作 
“复现”的冲动:苏轼诗歌中的互文性写作
《浙江学刊》2024年第1期200-207,共8页罗宇 
在不同时间、对同一件或同一类事进行书写,诗歌内容具有相承关系,形成一系列“复现文本组”,可称为互文性写作。苏轼诗歌中的复现文本组,具备了不断衍生的机制,可以从往日书写中自我再生,不必以诗人的当下在场与直书所见为前提。过去不...
关键词:复现 互文性 苏轼 五山文学 修辞学 
“人”面“桃花”相映:鲁迅新诗《桃花》与《狂人日记》的互文性写作被引量:1
《东岳论丛》2023年第12期33-42,共10页关海潮 
鲁迅的新诗《桃花》与小说《狂人日记》同期发表于1918年第4卷第5号的《新青年》杂志。两篇创作尽管文类不同,色彩有异,明亮稚气的新诗《桃花》与阴暗幽深的小说《狂人日记》,在功能和结构方面相互指涉,形成互文。《桃花》一诗的重复、...
关键词:《新青年》 新诗《桃花》 《狂人日记》 互文性 
“多层互文性”写作:中国当代互文式诗歌的模型与诗意
《山东社会科学》2023年第4期184-192,共9页张世维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诗呈现出愈加复杂的互文性景观,单个诗歌文本内部往往潜藏着多层次、多维度的前文本。基于这一现象,笔者借助已有的互文性理论,提出“多层互文性”的理论模型,将80年代以来的复杂互文式诗歌分为“重现前文本的临摹...
关键词:多层互文性 新诗 写作规律 诗歌模型 诗意 
互文性写作的意义与限度——以陈彦长篇小说《主角》为例被引量:3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16-20,32,共6页熊钰蕾 
小说《主角》延续了陈彦剧作家的某些惯性,体现了互文性的写作特色。陈彦通过设置隐喻性的人物、“以戏入文”,将小说人物与戏曲文本互涉、混合化用多种文学体裁,赋予了《主角》内涵丰富、结构特别等特点。尽管互文性写作带给《主角》...
关键词:陈彦 《主角》 互文性写作 戏曲 
从统编教材编写意图看“互文性写作”的思维展开路径被引量:2
《语文建设》2020年第12期33-36,共4页王学进 
精准把脉教材的编写意图,顺着教材的编写体系设计学习活动能实现“学生、教师、教材、编者”的同频共振,最大化地发挥教学效能。基于统编教材“向读学写”“读写融通”的独特体例,开展以模仿为主要思维路径的“互文性写作”实践,能让学...
关键词:统编教材 编写意图 同频共振 教学效能 互文性写作 思维路径 向读学写 编写体系 
试论沈从文、张兆和夫妇的“互文性写作”
《作家天地》2020年第5期4-5,7,共3页梁浩 
在沈从文的文学创作中,张兆和作为他的妻子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与此同时,张兆和自己也是一个独立的"文学创作者"。张兆和的文学作品,常与沈从文的作品发表在同期同一报刊上,两人构建的同类少女形象在相似中又各有其独立性,以及两者在...
关键词:互文性 张兆和 沈从文 纠缠 
论邓友梅京味小说的互文性写作
《大观(论坛)》2019年第2期239-240,共2页王雪晴 
邓友梅是继老舍之后当代著名的京味小说作家,他的突出贡献是为当代文坛贡献了《那五》《烟壶》这样的京味小说精品,不仅塑造了那五、乌世保、寿明等落魄旗人的形象,更描绘出了一篇篇像《清明上河图》那样的风俗画小说[1]。文章从互文性...
关键词:京味小说 互文性写作 生存之难 
对影成三人:郭沫若、李白与杜甫的互文写作——重读郭沫若《李白与杜甫》被引量:2
《文学评论》2019年第1期103-109,共7页傅修海 
郭沫若暮年创作并于1971年10月出版的专著《李白与杜甫》,对其时其境和作者本人,乃至对于李白杜甫观的接受史考察,都是一本有意味的书。以该书重读和细读为中心,梳理其间的李白杜甫论、李白杜甫观所呈现的文学思想史、学术史内涵,从文...
关键词: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 互文性写作 
下午与抵达之谜:纯粹的式微与哈金小说的复合间性被引量:2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8年第3期22-34,共13页王山美 
意大利超现实主义画家乔尔吉奥·德·基里科(Giorgio De Chlirico)曾创作一幅油画,描绘了一个古罗马时期的地中海码头,背景中船的一截桅杆露在围墙之后,街道上有两个裹着长袍的人,一个似乎刚刚抵达,另一个可能是港口本地的人。这幅作品...
关键词:小说作品 新移民作家 文本间性 新移民文学 《南京安魂曲》 文学场域 互文性写作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