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灾

作品数:29被引量:66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水利工程更多>>
相关作者:王林胡梦飞朱浒苏新留袁冬梅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师范大学河南大学菏泽学院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收藏》《菏泽学院学报》《灾害医学与救援(电子版)》《戏曲研究》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自然灾害与教育应对——以1935年黄河水灾山东灾民异地安置措施为例
《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23年第2期14-25,共12页窦皓宇 张少筠 
1935年7月,山东境内黄河决堤,鲁西各县受灾惨重,灾民数量庞大。水灾发生后,山东省政府积极组织救灾活动,将灾民运往未受灾县份收容,异地安置受灾民众。异地安置期间,政府利用省内原有教育资源,开展灾民教育。教育工作疏解了灾民情绪,提...
关键词:黄河水灾 灾民教育 异地安置 
近代利津地区黄河水灾的应对与影响研究(1855-1938)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23年第3期82-90,共9页陈镱苇 
湖南省科研创新项目(CX20220475)。
1855年,黄河在铜瓦厢决口改道,由利津入海。1855年至1938年,黄河下游频频溃决,利津地区屡受其害。1921年宫家坝大堤决口,是近代以来利津地区最严重的决口之一,黄河利津段的凌汛灾害也极为严重。面对严重的黄河水灾,社会各界积极应对。...
关键词:利津地区 黄河水灾 凌汛 社会应对 影响 
项目式学习案例设计——以“认识黄河水灾三部曲”为例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3年第15期53-55,64,共4页史昭然 
项目式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文章提出了项目式学习的一般流程,即确定项目主题、制订项目方案、项目实施与评价。然后以“黄河水灾”为主题设计项目式学习案例,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并将多种地理素养和能力凝练...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 案例设计 黄河 
民国陕西黄河水灾及应对措施概述
《陕西档案》2023年第1期27-28,共2页尹恒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强调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强调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本文以民国时的陕西黄河档案为载体,阐述了黄河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
关键词:黄河治理 黄河水灾 及应对措施 高质量发展 民国 陕西 
北宋黄河水灾防治及启示——评《北宋黄河水灾防治与水利资源开发研究》
《人民黄河》2022年第9期I0010-I0010,共1页吴长川 
黄河水患自古有之,从上古时期延续至今,经历几千年的治水实践,形成了内容丰富的治水史。其中,北宋时期的治水成绩最为突出,成为当代学者的重点研究对象之一。深入分析北宋黄河水灾的引发机理与防治措施,从中挖掘出值得借鉴的治水经验,...
关键词:水利资源开发 水灾防治 黄河治理 治理经验 黄河水患 重点研究对象 黄河水灾 治水实践 
《北宋黄河水灾防治与水利资源开发研究》评介被引量:1
《宋史研究论丛》2022年第1期416-418,共3页王晓薇 
中国古代黄河以其善淤、善决、善徙而著称,却又与社会经济发展诸方面密切相关。因此,黄河水利问题受到历朝统治者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对黄河水灾的防治和水利资源的开发,也一直处于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之中。北宋时期是黄河水灾防治与水利资...
关键词:水利资源开发 水灾防治 社会经济发展 黄河水利 黄河水灾 管理制度 发展与变迁 北宋时期 
地方冲突与国家治理:1935年黄河水灾与苏鲁治水纠纷研究被引量:6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4期87-96,共10页李发根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民国时期淮河流域灾害文献搜集、整理与数据库建设”(18ZDA196);安徽大学淮河流域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项目(HHYJZX2019ZD011)。
1935年7月10日,黄河在山东鄄城决口,大溜南奔,苏鲁数十县被灾。两省主要围绕7月中下旬鲁西南赵王、洙水两河决口与8月底苏北大堤被掘发生纠纷。山东将赵王河、洙水河决口归因于苏省在微山湖筑堤修闸,阻水下泄,南阳湖倒漫。江苏则指控,...
关键词:国家治理 国民政府 地方冲突 黄河 水灾 山东省 江苏省 
梅兰芳1934年开封义演及影响
《戏曲研究》2020年第4期215-230,共16页李小红 
20世纪30年代初,河南连年暴雨,水灾肆虐,当时的国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救灾措施,诸如修筑工事、积极募捐,成立黄河水灾救济委员会、黄河水利委员会、“振灾①游艺会”等,而邀请梅兰芳来汴演出,便是“河南振灾游艺会”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黄河水灾 黄河水利委员会 救灾措施 梅兰芳 国民政府 
晚清时期西人对黄河的认知及其相关诉求被引量:3
《史学月刊》2019年第1期96-103,共8页贾国静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黄河铜瓦厢决口改道与晚清政局"(15FZS015);山东大学青年团队项目"近代中国东部区域社会研究"子项目"晚清民国黄河水灾与山东区域环境变迁"
晚清时期西人颇为关注黄河水灾并产生了相关诉求。先是1855年铜瓦厢改道后,西人在惊诧之余希图加以利用,以在黄河发展航运将贸易深入华北,但因实地调查发现新河道难以通航而放弃。1887年郑州决口后,西人通过密切关注灾情以及清廷的堵口...
关键词:晚清 西人 黄河水灾 发展航运 介入治河 
灾害与文学:1938年黄河水灾对《黄河东流去》创作的影响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5期89-94,共6页郜冬萍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资助:黄河中下游地区乡村习俗的现代转型研究(项目批准号:16JJD850001);河南大学种子基金:20世纪中国民间说唱研究史(项目批准号:CX0000A40745);河南大学教学改革一般项目:对外汉语教学中地域传统文化的渗透研究(项目批准号:HDXJJG2016-044);河南大学校内项目:中原神话的叙事研究(项目编号:2010YBRW003)
灾难是人性炼狱、心灵熔炉,在灾难中,人类的情感和精神都集中到一点,极具爆发力和震撼力,它能逼出很多常态生活下看不到的东西。文学是人学,灾难时期的文学最大的意义,即是为这一特定时期人类的情感积累人文经验、留存创伤记忆。从作家...
关键词:黄河灾害 体验 理解 感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