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

作品数:13378被引量:14822H指数:3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耿云志李维武郑师渠陈方竞罗志田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文学评论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出入中西,熔裁新旧——欧阳予倩《宝蟾送酒》与新文化运动早期的戏曲改革被引量:2
《文学评论》2023年第4期35-44,共10页刘汭屿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晚清民国京剧现代化研究”(项目编号20CB16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京剧红楼戏《宝蟾送酒》是欧阳予倩在新文化运动发轫之时戏曲改革的代表作。当时的欧阳予倩具备西方戏剧素养,但尚未被“全盘西化”的激进思潮同化,因此《宝蟾送酒》实现了西化的新思想、新文体与传统的旧技艺、旧风格的熔裁融合,既实...
关键词:西体中用 戏曲现代化 新文化运动 新旧剧论争 
呼应与异见——论“文学革命”与“美术革命”之关联被引量:2
《文学评论》2022年第6期103-111,共9页张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化变局中的现代国画家诗文研究”(项目编号18BZW16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新文化运动视域下的“文学革命”与“美术革命”联系紧密。新文学家们试图将文学的影响力扩大到美术领域,而美术界也有意识地借鉴“文学革命”的思路。在启蒙、科学、个性主义、平民化等具体问题上,两者既相呼应又存在相异的思考路径。...
关键词:“文学革命” “美术革命” 新文化运动 
北大预科国文课程与新文化运动的互动——《学术文录》与1917年前后的“整理国故”
《文学评论》2022年第4期107-115,共9页张慎 
1917年前后编定的《学术文录》讲义推动了北大预科国文课程体系的变迁。“学术文”逐渐从原来的“文章”“讲读”课程中孕育出来,成为北大预科国文课中独立的教学内容。1919年后,受“整理国故”潮流的影响,课程更名为“国故论著集要”,...
关键词:北大预科国文课程 《学术文录》 新文化运动 整理国故 钱玄同 
近年散文话语的转换及新变——以新文化大散文与非虚构写作为观察点被引量:12
《文学评论》2022年第1期188-196,共9页陈剑晖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散文文化与当代文化建设”(18BZW15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近年来新文化大散文与非虚构写作的兴起,促使当代散文格局发生了新变。这种新变既得益于全媒体时代文化语境的变化,又是当代散文话语方式转换的结果。新文化大散文不同于以往的文化大散文。它推崇中国“文”的传统,强调回到中国精神的...
关键词:新文化大散文 非虚构写作 散文话语 转换 新变 
没有“五四”,何以“晚清”?——“五四”对近代文学价值意义的发现与遮蔽被引量:2
《文学评论》2021年第1期206-214,共9页左鹏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近代戏曲文献考索类编”(项目编号14ZDB07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近代文学的意义和价值是由以"五四"为显著标志的新文学、新文化运动建立的文化观念、价值标准和思想传统发现并确立的,同时,近代文学的意义和价值也是被五四新文学、新文化运动形成的文化观念、价值标准和思想导向所遮蔽与消解的。"五四...
关键词:五四 新文学 新文化 近代文学 
“无恩有爱”:新文化运动亲子伦理再考察被引量:10
《文学评论》2020年第1期111-119,共9页姜瑀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文学伦理叙事研究”(项目编号18AZW02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新文化人通过强调生育行为的偶然性和自然性,否定了父于子有恩,同时也将生育的意义从世系延续改写为个体生命事件。与此同时,自然亲情被新文化人建构为亲子关系的本体性价值,情感原则成为了代际交往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爱”取代“...
关键词:亲子关系 社会批评 新文化运动 伦理 
重估社会主义文学“遗产”被引量:8
《文学评论》2016年第5期164-175,共12页张均 
有关1942—1976年间社会主义文学的遗产问题,学界争议较大。"新启蒙"论者普遍以为是"资不抵债",但就其自身逻辑而言,社会主义文学本质上是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和下层阶级反抗官绅暴政的双重的文化的"弱者的武器"。而在以大悲悯情怀史...
关键词:社会主义文学 “人的文学” 乡村社会 新文化 
以洋孝子孝女故事匡时卫道——林译“孝友镜”系列研究兼及五四“铲伦常”论争被引量:7
《文学评论》2016年第1期22-30,7,共10页李今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英国文学名著的汉译形象"(2013010066)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通过对林译《英孝子火山报仇录》《双孝子噀血酬恩记》《孝女耐儿传》改写原作小说类型和主题的辨析,进一步揭示其"业儒"身份、"不类而类"的翻译策略及其匡时卫道意图对其翻译行为的操控;并将林纾的翻译与其创作结合在一起,作为分...
关键词:小说类型 翻译行为 思想革命 老古玩店 业儒 思想理路 伊凡 家庭问题 玛丽 新文化派 
“我词非古亦非今”:论顾随词被引量:3
《文学评论》2015年第3期119-127,共9页马大勇 
作为民国时期乃至20世纪最出色的词人之一,顾随是词人群中与新文化、新文学渊源最深的一个。这样一位同时栖居在古、今两大文学阵营的学者最终以"非古非今"的"大"词人身份定格于文学史,本身就折射出20世纪中国文学迷离繁复、魅力横生的...
关键词:顾随 20世纪中国文学 文学渊源 民国时期 诗词写作 新文化 文学史 “大” 
编后记
《文学评论》2015年第3期223-224,共2页
朱光潜在1922年曾批评学术界的五大通病,即:无爱真理的精神;无评判的精神;无忠实的精神;无独立创造的精神;无实验的精神。这位年轻学者“身在此山中”,新文化运动正在他身边蓬蓬勃勃地展开,他却视而不见,这就有点奇怪。
关键词:编后记 新文化运动 精神 学术界 朱光潜 真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