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史

作品数:289被引量:755H指数:1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周兵张仲民余新忠陈玉林王笛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南开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文化科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贵耳贱目”:新文化史视域下中国近代教学变革
《教育学报》2025年第2期121-132,共12页王康 
中国近代教学变革,并非一个孤立的教育现象,而是坐落在更为广阔的社会文化史境之中。其中一个关键点在于“目学”与“耳学”地位的升降问题。在经塾、书院阶段,中国传统教学以“笔传之学”显其特色。随着近代西方教育思想的传入,“口传...
关键词:新文化史 教学变革 “目学”与“耳学” 札记书写 新式讲授 
中西比较印刷史的跨学科研究——以《中国前近代的出版、文化与权力:16-17世纪》为例
《印刷文化(中英文)》2025年第1期155-171,共17页霍东晓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清代‘文学先贤生日雅集’研究”(项目编号23CZW026);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4批面上资助“文明互鉴视角下的清代寿苏雅集研究”(资助编号2023M743241)阶段性成果。
《中国前近代的出版、文化与权力:16-17世纪》一书以中国独有的科举考试为切入点,在文献实证的基础上,以晚明商业出版为研究对象,通过中西比较印刷史与新文化史范式,揭示印刷技术、出版文化与权力结构的互动关系,重点反驳欧洲中心主义...
关键词:比较印刷史 印刷文化 新文化史 书籍史 士商 
非遗学科建设的破与立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5年第1期63-64,共2页萧放 
非物质文化遗产运动,构成了当代中国新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与正确估价。目前的学科设置、人才培养与理论研究严重滞后于非遗保护实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科建设成为近年来非遗系统性保护工作急需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文化史 学科建设 学科设置 人才培养 非遗保护 破与立 严重滞后 
每月书影
《师道(人文)》2024年第9期58-58,共1页江君凯 
《边缘女人》是加拿大历史学家,新文化史、微观史代表人物娜塔莉·泽蒙·戴维斯的重磅力作,讲述了来自17世纪三位女性的三则截然不同的人生故事。此书于2023年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在21世纪,女性主义仍然是不可避免的议题,该书以...
关键词:新文化史 多维空间 微观史 知识创造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1世纪 女性主义 加拿大 
新文化史视野下20世纪40年代思茅地区革命文学书写
《文化学刊》2024年第2期52-55,共4页过娜平 
地域写作是20世纪40年代的一个重要现象,20世纪40年代,思茅地区的文学写作具有丰满中国现当代文学地域写作研究体态血肉的功用。新文化史作为一种新兴的史学研究方法,强调从文化的角度解读历史,关注历史中的文化现象及其背后所蕴含的社...
关键词:1940年代 思茅地区文学 新文化史 
传统体育养生研究的“社会文化向度”被引量:4
《体育与科学》2024年第1期14-22,共9页李文博 戴国斌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中西体育文化形态发展走向研究”,项目号:21BTY118。
传统体育养生研究中科学技术研究与社会文化研究的失衡是“斯诺命题”的次级表达,具体表现为技术主义与非人格化倾向日渐凸显,而社会文化研究相对薄弱。缺乏社会文化层面的关注,不仅难以理解传统体育养生在国家与社会、中国与西方国家...
关键词:新文化史 传统体育养生 社会文化 
晚明商业出版研究新颖之作
《中国出版》2024年第2期70-70,共1页王甜甜 
晚明商业出版的迅速发展是人们研究此期印本书籍的社会文化意义不可忽视的方面。近年来,人们已不再局限于对晚明的印刷与出版进行文献史或技术史层面的分析,开始探讨晚明商业出版与思想文化、社会变迁的互动关系。由国际汉学界知名学者...
关键词:商业出版 社会文化意义 新文化史 技术史 荣教授 汉学界 晚明社会 社会变迁 
建筑现象学视角下的英国学校建筑史学研究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673-679,共7页李先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项目(编号:BOA180048)。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受新文化史学的影响,学校建筑史学兴起。建筑现象学关乎人与建筑的关系,为学校建筑史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这一视角下,学校建筑史研究对探寻空间的教育价值、重现师生的生活世界、理解当下的教育困境具有重要意...
关键词:学校建筑史 建筑现象学 教育价值 新文化史 英国学校 
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
《读好书》2023年第19期68-68,共1页王明亮 
发于20世纪80年代的新文化史风潮,提出用文化的观念来解释历史和现实,在方法上借助文化人类学、语言学、文化研究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语言、符号、仪式等文化象征的分析,解释其背后潜藏的不易为人察觉的文化内涵与意义。
关键词:新文化史 内涵与意义 历史和现实 文化人类学 语言学 理论和方法 20世纪80年代 
历史学视野下的灾害文化研究述评被引量:3
《中国史研究动态》2023年第5期16-27,共12页张丽洁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华治水历史脉络梳理与国家文化形象构建研究”(项目号:22JZD03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清代黄河河务财政制度及运作研究”(项目号:20BZS062)阶段成果。
灾害文化体现的是人们对灾害的认知和应对。20世纪60年代,西方学界提出“灾害文化”概念,90年代传入中国后,较早受到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和灾害学等学科的关注。进入21世纪后,灾害文化逐渐进入历史学者的视野。近年来,在新文化史、...
关键词:灾害文化 新文化史 历史学者 社会文化史 灾害学 历史学界 实证研究 西方学界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