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托说

作品数:45被引量:38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景旭锋伏涤修刘学锴丁放孙维城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文艺理论研究》《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文学界(理论版)》《社会科学辑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旧游”之情:冯延巳词寄托说新论
《中国韵文学刊》2024年第3期87-93,共7页黄阿莎 
李璟与冯延巳不仅是相处多年的君臣伴侣,也是惺惺相惜的词作知音。《阳春集》中有一频繁出现的主题——“旧游”,其根本原因在于冯延巳将现实中对与李璟旧情的珍视注入小词,并试图让听词之人对往事产生追忆,以期希恩固宠。早期词作与音...
关键词:冯延巳 李璟 旧游之情 以词寄托 
常州词派词学“寄托”说的现代价值——词学“寄托”说之二
《北部湾大学学报》2024年第1期86-92,共7页景旭锋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8ZDA276)。
作为常州词派的理论核心,“寄托”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逐渐与“比兴”分离从而获得独立的审美意义,成为独立的词学研究范畴。这是“诗言志”在词学中的落实,也是对词体美学特质的确认。“寄托”作为独立范畴,赋予读者参与重建文本意蕴的...
关键词:常州词派 “寄托” “比兴” 现代价值 
周济词论寄托说中的读者思想
《韶关学院学报》2023年第10期77-81,共5页陈嘉欣 宋巧燕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清代科举教育与文学发展关系研究”(19BZW048)。
周济是清代常州词派代表作家,具有丰富的词学批评实践。对周济词论进行文本细读和比较分析,其中的寄托说包含的读者思想有两大内涵:一是词具有再生性特征;二是读者通过词的形象层期待视野和词的意蕴层期待视野发挥能动作用。周济词论寄...
关键词:周济 词论 寄托说 读者思想 
论屈复与清代秦声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第8期65-72,共8页张世民 
屈复是清初诗人,清代秦声的奠基人。屈复的一生,堪称是诗学的一生。历来涉及屈复的评价,大抵有三种类型:一种是贬抑论者,一种是褒赞论者,还有一种是褒贬互见论者。钱钟书早年在《容安馆札记》中,完全沿袭清代诗人沈德潜、袁枚的观点,故...
关键词:屈复 清代秦声 诗学批评 寄托说 弱水集 
常州词派的词学“寄托”说--以张惠言、周济为中心被引量:1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32-40,共9页景旭锋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改革开放40年文学批评学术史研究”(18ZDA276)阶段性成果。
作为常州词派的开创者,张惠言继承了《诗经》和《离骚》中的"比兴"手法与"香草美人"的批评手法而于词学中开拓出"寄托"理论。在《词选》中,张惠言将温庭筠作为以"寄托"作词的旗帜来揄扬,将"词"这种文体的意蕴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从《...
关键词:常州词派 “寄托”说 张惠言 《词选》 周济 王国维 
作为“外文本”的词本事——兼论“比兴寄托”说的生成
《江西社会科学》2021年第9期102-109,共8页刘泽华 
词体的短小篇幅与抒情特质让人们在对它诠释时不得不向文本外求助,从而形成"外文本"。外文本的形成途径略有两种:其一为作者本人陈述,包括词题、词序以及其他讲明创作缘由、作品意义的书信、诗歌等;其二为他人叙述,这种外文本又可分为...
关键词:本事 词话 外文本 比兴寄托 
楚骚美学对清代词学比兴寄托说的影响
《荆楚学刊》2021年第3期32-39,共8页杨祖望 
清代词学比兴寄托说与楚骚美学的关系密切,持寄托论者多移用楚骚相关话语为词体代言。比兴寄托说具有内在的理论层次,以创作主体怨悱难言之情作为词作生成原因,以反覆致意作为情感抒发要求,以香草美人作为比兴运用方式,以要眇宜修作为...
关键词:楚骚美学 比兴寄托 推尊词体 阐释权力 泛化体验 
刘永济先生的词体鉴赏论及其实践
《中国韵文学刊》2016年第3期81-85,共5页许菊芳 
河南省教育厅2015年人文社科重点项目"民国以来女性词选研究"(2015-ZD-228)的阶段性成果
刘永济先生作为20世纪词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不仅词学研究与词的创作兼擅,而且即使在词的鉴赏领域,也体现出了理论倡导与鉴赏实践并行的趋向。从他先后编选的两部词选来看,他的词体鉴赏主要从性情、时运、辞章等方面着手,其鉴赏的重心...
关键词:刘永济 鉴赏论 “寄托说” 鉴赏实践 
常州派“寄托”说自身演变与20世纪的回响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61-66,共6页张彩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词学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09YJA51069)
常州派词论提出"寄托"命题后,一直倍受关注,同时亦争讼不已。从词学理论发展的角度来看,如果说19世纪清代学人不断完善了命题的理论框架,那么,20世纪学人对"寄托"的回响铺陈着五代宋词研究的问题域。况周颐的"寄托"说在对词学的阐释中...
关键词:“寄托”说 演变 继承 批判 突破 影响 
对清代词论中“比兴”“寄托”说的新检讨被引量:1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65-69,共5页李青 
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15年一般课题:"汉赋与汉代政制关系研究"(课题编号:15GZYB58)阶段性成果
"比兴"与"寄托"本分属于"诗""骚",是中国诗词理论中的两个重要范畴。清代词家朱彝尊、张惠言以"比兴寄托"解词,将其作为诠释的重要内容。但在实际的评论中,却对"比兴""寄托"各有侧重,其中"寄托"发展成以读者为主的诠释;"比兴"则成为了...
关键词:寄托 比兴 诠释 清词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