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书写

作品数:293被引量:297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刘兮颖黄晖徐洪军朴玉任冰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当代外国文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奥麦罗斯》中的记忆书写与世界主义理想
《当代外国文学》2025年第1期70-77,共8页李晨龙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流散文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21&ZD277)的阶段性成果。
世界主义、记忆是探讨德里克·沃尔科特基于身份、经历和思想创作的长篇叙事诗《奥麦罗斯》主题的重要视角。诗人不仅关注到加勒比的“失忆症”,还从去殖民性揭示了殖民者的资源掠夺、大屠杀,殖民者阐释记忆的霸权,殖民地人民对现代性...
关键词:德里克·沃尔科特 《奥麦罗斯》 世界主义 记忆 
《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布宁的记忆书写
《当代外国文学》2024年第2期104-111,共8页彭永涛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巴赫金理论视域下的中国小说文本研究”(19JJD750004);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流散文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21&ZD277)的阶段性成果。
建立在记忆范畴上的自传体小说《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在布宁的创作生涯中和人生经历中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通过对记忆的塑形和阐释,布宁创建了自己独特的“自传”诗学,使其复杂的创作观和世界观以体验的形式得以充分展现。布宁对记忆...
关键词:伊万·布宁 《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记忆书写 时空建构 个体价值 
复调叙事与镜像隐喻——《伊丽莎白的朋友》中的战争记忆书写被引量:1
《当代外国文学》2022年第2期79-86,共8页陈世华 柳田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日本‘护理’及老年题材文学研究”(20AWW003);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日本‘海洋文学’及海洋教育研究”(2020SJZDA022);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日本近代‘弃老’题材文学研究”(KYCX21_1057)的阶段性成果。
村田喜代子的《伊丽莎白的朋友》刻画了以不同方式经历过日本侵华战争的三位罹患认知症的女性老人,她们在现实和幻想交错的混沌状态中度过生命最后一程。小说运用复调叙事的手法,呈现了日本侵华战争时期天津租界、伪满洲和日本国内的历...
关键词:村田喜代子 《伊丽莎白的朋友》 认知症 复调叙事 镜像隐喻 
论《夜巡》的占领期记忆书写
《当代外国文学》2021年第4期101-107,共7页吴盛博 彭青龙 
教育部重大专项课题“外国语言文学知识体系研究”(19JZDZ024)阶段性研究成果。
当代法国作家莫迪亚诺通过《夜巡》重写占领期的个体记忆,挑战二战后由政治权力构建的国家话语范式,恢复历史的本真性。本文围绕记忆、身份和心理三个方面,论述莫迪亚诺反思二战历史、质询战后官方叙事的深刻意涵。他对占领期记忆的书写...
关键词:莫迪亚诺 《夜巡》 占领时期 记忆 历史 
论娜塔莎•特里瑟维诗歌中的历史记忆书写被引量:2
《当代外国文学》2019年第4期53-59,共7页李涛 
作为美国两度桂冠诗人和普利策诗歌获奖者,娜塔莎・特里瑟维在系列诗歌集中,书写了生活在南方腹地的黑人的内心生活印记。诗人运用受害者历史叙事形式呈现历史,为黑人赢得同情和权利的同时,重构历史,表达其强烈的种族政治诉求。这一诉求...
关键词:娜塔莎•特里瑟维 受害者 历史叙事 记忆 
承载历史真实的文学想象——论《愤怒》中的历史记忆书写被引量:8
《当代外国文学》2014年第4期12-19,共8页朴玉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当代美国后9.11小说叙事伦理研究"(11YJC752014)的阶段性成果;吉林省社科项目(项目编号:2012B40);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教外司留【2013】1792号)资助
菲利普·罗斯在其后期创作中,往往通过记忆书写再现历史瞬间,反映重大历史事件对于现实生活中小人物的胁迫,《愤怒》就是典型之一。这是一部关于朝鲜战争的记忆小说,以马科斯弥留之际的自传性记忆为主体,展现20世纪50年代年轻人在理想...
关键词:菲利普·罗斯 《愤怒》 历史 记忆 
论艾丽丝·门罗的记忆书写被引量:8
《当代外国文学》2014年第4期133-137,共5页任冰 
门罗的故事不少源于她的亲身经历和见闻,很多内容都是根据回忆复现的。本文拟用记忆理论对其小说进行解读,考察其如何在对个人记忆、日常记忆和家庭记忆的追溯中,唤起并激活社群的集体记忆、文化记忆和民族记忆。
关键词:艾丽丝·门罗 记忆书写 集体记忆 文化记忆 民族记忆 
论厄普代克欲望记忆书写的审美情趣被引量:3
《当代外国文学》2013年第4期11-18,共8页顾悦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青年项目(2013EWY004);上海外国语大学校级规划基金项目(2012114010)阶段成果
约翰·厄普代克创作于世纪之交的短篇小说集《爱的插曲》通过记忆重构了20世纪60年代的婚外恋叙事,重新定义了那个时代的生活并赋予其意义。依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的"生存三境界"理论,60年代的美国信仰传统式微,人们远离了宗教境界,陷...
关键词:厄普代克 60年代 审美主义 记忆 家庭 
多重记忆书写——论约瑟夫·奥尼尔的《地之国》被引量:21
《当代外国文学》2012年第4期87-96,共10页朴玉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当代美国后‘9.11’小说叙事伦理研究"(11YJC752014)的阶段性成果;吉林省社科项目(项目编号:2012B40);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吉教科文合字[2010]第347号)资助
《地之国》是美国作家约瑟夫·奥尼尔新近创作的小说,因对"9·11"之后当代人情感的深刻领悟和细微把握而赢得广泛赞誉。小说通过多重记忆建立的叙事时空不但有助于描摹普通人的心理状态而且还有利于阐发对自我、文化身份等问题的深入思...
关键词:约瑟夫·奥尼尔 《地之国》 记忆书写 “9·11” 
《动物之梦》中的记忆书写与身份建构被引量:7
《当代外国文学》2012年第2期88-94,共7页唐建南 
中国石油大学基础学科研究基金项目(JCXE-2011-01)阶段性成果
芭芭拉·金索尔弗的小说《动物之梦》是一部关于记忆与失忆的故事。论文从创伤记忆、文化记忆和生态记忆三个方面分析主人公科蒂建构自我的独特视角:科蒂丧母失子的创伤记忆帮助她重新认识自我与过去、未来的联系;文化记忆促进了科蒂的...
关键词:《动物之梦》 记忆 身份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