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解释

作品数:101被引量:404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王姝彦罗小布郭永玉贺金波樊汉鹏更多>>
相关机构:山西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残疾”的词源学考察及心理学解释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92-96,共5页唐文婷 舒跃育 
文章从“残疾”的文字考察入手,追溯残疾一词的由来与其不同时期的含义,分析出现代意义上用“残疾”一词来称谓残疾这一类人并不恰当,就“残”这一字还需要再做改进。通过查阅文献再去考察不同时期的残疾观,发现不同时期人们对残疾人的...
关键词:残疾 残疾观 文化心理学 建构主义心理学 
儿童美术行为的心理学解释及教学实践——基于对精神分析理论的研究
《教育进展》2023年第7期4283-4288,共6页胡恺 
美术教育是学前儿童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和心理学虽然分属于不同学科,但有关儿童美术行为与心理学相通之处的讨论一直备受关注。精神分析学家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对学前儿童美术行为做出了心理学解释,用以阐述美术行为...
关键词:儿童美术教育 美术心理学 精神分析理论 
对“假新闻信念”的认知心理学解释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1期160-160,共1页李艳红 
作为信息接收端的受众在假新闻的传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社交媒体时代,由于假新闻的接收者往往也是假新闻的接力传播者,新闻受众的个人兴趣、背景、知识和偏见都会影响到他们对新闻信息的识别和处理。人们为什么相信假新闻?在当前的认...
关键词:假新闻 新闻受众 认知心理学 个人兴趣 信息接收 动机论 社交媒体时代 思维论 
离身经验的心理学解释与实验证据
《心理学探新》2022年第4期297-304,共8页徐献军 陈巍 
同济大学一流学科建设“欧洲思想文化与中欧文明交流互鉴”子课题“欧洲的哲学心理学研究”;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新兴交叉学科重大扶持项目(21XXJC05ZD)。
有关离身经验的研究有助于当前心理学与认知科学深化对自我及具身认知的认识。进入21世纪以来,通过诱发离身经验之脑与神经科学研究,长期以来笼罩在离身经验上的神秘面纱,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澄清。当前有关离身经验的科学心理学解释主要包...
关键词:离身经验 自窥症 自我 具身认知 意识 颞顶联结区 
人们为什么相信假新闻:对“假新闻信念”的认知心理学解释被引量:15
《新闻界》2022年第8期14-26,共13页李艳红 刘佳诺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媒体传播工程实施研究”(21BXW002)。
人们为什么相信假新闻?“假新闻信念”(fake news faith)形成的认知心理学机制是什么?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展开的假新闻研究为基于传播学取径的研究提供了补充,并构成了传播学与社会心理学的交叉领域。本文辨析并归纳了这一分支领域的成...
关键词:假新闻 直觉式思维 分析式思维 经典推理 动机推理 
钟点的终点?
《世界科学》2022年第6期15-16,共2页高原兴(编译) 谢懿(编译) 米利亚姆·弗兰克尔 
时钟被用来测量时间的流逝,但对它们的深入审视兴许会改变人类对这个第4维度的认识。约一个世纪前,两位伟人就时间的本质展开了辩论。其中一位是法国哲学家、超级巨星亨利·贝格松(Henri Bergson)。他露面时,粉丝们蜂拥而至,造成纽约百...
关键词:心理学解释 交通拥堵 百老汇 方向性 
学习中非智力因素的进化心理学解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2022年第5期25-27,共3页许卫敏 
行为主义、建构主义等传统教育理论对于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的解释过于偏向环境或人文,对于人的生物属性关注有所不足。人类的学习应该是生物遗传、认知与环境等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综行性行为,而进化心理学兼具各种要素。从进化心理学的...
关键词:进化心理学 非智力因素 学习 
构建艺术经验论体系的基石:“经验”的概念——哲学、心理学维度的阐释被引量:1
《文艺争鸣》2022年第3期130-141,共12页李新 
吉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艺术的经验形态研究”(项目编号:JJKH20211301SK);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经验论视域下中国艺术理论话语体系建构研究”(项目编号:19BA011);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当代中国艺术体系研究”(项目编号:18ZD03)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经验概念的心理学解释是经验主义哲学的出发点,是经验概念的第一块理论基石。20世纪以来的西方逻辑实证主义、现象学等都明确地试图将心理学倾向剔除在哲学理论之外,它们的“批判”或有价值,但胡塞尔的“先验”需要从实存的心理感觉和...
关键词:经验主义哲学 感觉和知觉 逻辑实证主义 经验概念 心理学解释 经验论 逻辑分析 原初语境 
为什么有人沉迷于啃指甲
《中国家庭医生》2021年第13期69-69,共1页
咬指甲会上瘾,不只小孩子,部分成人也不能自拔。他们将指甲咬得光禿秃,甚至出血感染,都停不下来。这其实是一种强迫症,被称为“咬甲癖”心理学解释,这是一种在压力下的应激反应。当人十分紧张、焦虑、沮丧或抑郁时,会下意识地啃指甲,以...
关键词:咬指甲 强迫症 应激反应 下意识 心理学解释 啃指甲 
不患不均?容忍和支持经济不平等的心理学解释被引量:2
《心理科学》2021年第2期412-418,共7页丁毅 纪婷婷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9CSH053)的支持。
不断加剧的经济不平等问题对个体和社会有着巨大危害,然而人们对经济不平等却有着较高的容忍性。基于个体心理的研究证据,本文提出认知和动机双重路径模型来解释个体容忍和支持经济不平等问题。在认知路径上,个体倾向于低估当前社会的...
关键词:经济不平等 不平等知觉 公平 自利 认知-动机双重路径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