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依据

作品数:124被引量:133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禄晓平王诗群刘树林丁力高翔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全国统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哲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看索绪尔语言学的虚构性
《广东培正学院论丛》2019年第4期22-29,37,共9页谢序华 
广东培正学院2019-2020年校级重点科研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20pzxmzd06)。
索绪尔关于现代语言学赖以建立起来的“语言”“思想”和“声音”三个基本概念及其三者关系的论述,违反了马克思主义“存在决定意识”“内容决定形式”的唯物辩证法法则,三者关系混乱,似有虚构或臆测之嫌疑;其核心观点“语言为思想制定...
关键词:整体语言 制定思想单位 心理依据 悖论 
浅谈小学数学课中的启发式教学
《都市家教(上半月)》2012年第7期225-225,共1页谢选进 
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还没有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他们在各个方面都处于发展时期,呈现出不成熟的状态。启发式教学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要求,是教学规律的反映,有其坚实的哲学基础和心理依据,同时也符合数学课程改革的要求...
关键词:数学课程改革 启发式教学 小学生 心理发展规律 学习方法 教学规律 心理依据 哲学基础 
从儒之起源看孟子的政治哲学被引量:2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139-143,共5页郑维伟 
孟子在对"礼崩"所象征的社会政治秩序崩溃的反思中,提出了"王道"、"仁政"的制度安排和秩序规范;通过对"乐坏"所写照的文化秩序坍塌的反思,阐述了他的人性论思想,并以之作为其政治哲学的价值依据。儒士既是"王道"、"仁政"制度安排和秩序...
关键词:巫觋 现世关怀 政治哲学 心理依据 儒士 
文体概念演进的心理依据及意义——以诗歌文体为中心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148-149,共2页黄果泉 
中国古代文人的心态,是人类古代文化史上一道比较独特的"风景"。这一独特的心理生态,与中国古代文化的特异性密切相关。文学史上林林总总的现象或文学作品,都是文人心态的显性呈现。在风云变幻的历史舞台上,古代文人展现给后人的,又是...
关键词:诗歌文体 心理依据 概念 演进 意识形态 创作主体 文人心态 社会心理 政治观念 哲学观念 
艺术“空白”简论
《黄石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11-17,共7页吕相康 
滥觞于中国绘画章法的艺术“空白”,是艺术技巧中一种虚实的表现手法,它蒙养于中国哲学崇尚简易的表述特征,充分体现了艺术的辩证法;它以审美情感的评价性和知觉的完整性为心理依据,具有特殊的审美功能;它的营造,要求艺术家有丰富的生...
关键词:艺术“空白” 哲学依据 心理依据 审美功能 
试析宪法稳定性的依据
《当代法学》2003年第3期7-10,共4页刘一纯 
宪法应该具有稳定性,不论是中外法律学者还是非法学人士都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那么,宪法为什么应该具有稳定性?本文试对此作一些粗浅分析。 一、哲学依据 从哲学角度来分析,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告诉我们,任何事物内部部充满了矛...
关键词:心理依据 相关性质依据 哲学依据 社会利益阶层依据 法理依据 宪法 稳定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