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

作品数:4510被引量:3324H指数:1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承贵何静吴震潘立勇姚才刚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贵州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宁波通讯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了凡四训》与阳明心学
《宁波通讯》2025年第5期67-67,共1页陈利权 
袁了凡,原名表,后改名黄,字坤仪,初号学海,后受云谷禅师点化改号了凡,即了结、了断过去凡俗的人生。明代嘉靖十二年(1533)出生于浙江嘉善县,1606年去世。袁了凡留给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在他身后不久,后人把他所写的《游艺塾文规》中的《...
关键词:袁了凡 了凡四训 阳明心学 
明代心学名臣颜鲸与宁波人文精神
《宁波通讯》2025年第3期71-71,共1页陈微 陈德一 
宁波人文底蕴深厚,人才辈出。颜鲸(1517—1591),字应雷,号冲宇,浙江宁波府慈溪县人。曾任监察御史、河南按察使、北畿督学、湖广提学副使、太仆寺少卿等官职,勇于直谏,为民请命,《明史》有传。颜鲸晚年归居,造福故里,尽心竭力。百姓感...
关键词:监察御史 人文底蕴 太仆寺 《明史》 浙江宁波 为民请命 慈溪县 
点赞宁波
《宁波通讯》2024年第17期9-9,共1页
宁波4个项目入选全国文化遗产旅游案例和线路:近期,2023全国文化遗产旅游案例和线路宣传展示活动“百强案例名单”和“五十强线路名单”公布,宁波有3个项目入选“百强案例名单”。其中,首届“港口生活节”涵盖先锋戏剧、音乐等26项多类...
关键词:文化遗产旅游 旅游线路 百强 文旅融合 古籍研究 王阳明心学 昆虫博物馆 互动体验 
王阳明的“四句教”
《宁波通讯》2024年第17期68-68,共1页陈利权 
王阳明的“四句教”,就是王阳明用来表述自己思想的四句话——“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四句话,是王阳明晚年提出的,可以看作是他对自己心学思想的总结。王阳明在世时,其弟子王畿与钱德洪...
关键词:四句教 《传习录》 无善无恶 钱德洪 心学思想 心体 王畿 王阳明 
被忽视的湖南王门学派
《宁波通讯》2024年第11期68-68,共1页邹建锋 
目前,学术界对阳明心学人物的研究得益于《明儒学案》《明史·儒林传》两部核心文献,但过度依赖这两部文献,容易让我们忽视阳明心学人物的隐蔽世界,以致忽视阳明心学人物研究的重点区域与难点区域。因此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个办法,一个...
关键词:阳明心学 《明儒学案》 过度依赖 阳明书院 核心文献 儒林传 
建设阳明文化标识 推动阳明文化传承发展
《宁波通讯》2024年第9期63-65,共3页刘华 
余姚市素有“东南最名邑”“文献名邦”之盛誉,思想大家、文化名师璨若星河,王阳明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那颗“明星”,其开创的心学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王阳明(1472—1529年),名守仁,字伯安,号阳明,余姚人,明代最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
关键词:阳明先生 心学思想 致良知 三不朽 知行合一 阳明文化 哲学命题 王阳明 
以数字人文助力阳明心学传承与发展
《宁波通讯》2023年第23期64-64,共1页邓凯 
数字人文是一种多学科交叉的新兴领域,旨在借助数字技术推动人文研究的现代化和深入发展。21世纪以来,作为一种新的数据分析技术和研究方法,数字人文因其“数据化”“可视化”两大突出特征,在多个领域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样也...
关键词:阳明心学 数字人文 文献数据库 人文研究 多学科交叉 数据分析技术 传承与发展 王阳明 
走向世界的阳明心学
《宁波通讯》2023年第1期68-68,共1页谢茂圪 
500多年来,阳明心学逐步走出国门,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日韩、东南亚、欧美的哲学、政治、经济舞台上,跨越人种、国别、宗教、政治隔阂,闪烁光芒。其一,王阳明先生立不朽之功,“知行合一”理念走向世界。当时王阳明平叛宁王“宸濠之乱”对...
关键词:阳明心学 宸濠之乱 行动哲学 走向世界 传教士 知行合一 王阳明 经世致用 
王阳明心学的三大命题
《宁波通讯》2022年第17期68-68,共1页谢建龙 
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王阳明的心学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也是增强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切入点之一。”所谓王阳明的心学,是由明代浙江余姚人王阳明奠定,又经其弟子传承发展的学说,主要由“心即理”“知行合一”“致...
关键词:王阳明心学 心即理 致良知 知行合一 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自信 浙江余姚人 三大命题 
简易致用的阳明心学
《宁波通讯》2022年第11期68-68,共1页赵健 
钱穆先生在《中国思想史》中说到,“阳明先生的良知之学,实在可称为一种心体的实践论。与其说他着重知,毋宁说他更着重行,与其说他着重心,毋宁说他更着重事”。他认为,所谓致良知,是要叫我们去事上磨炼。良知是致用的。无论我们独自思...
关键词:阳明先生 阳明心学 致良知 心体 实践论 致用 外部事物 钱穆先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