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文人

作品数:93被引量:51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振龙魏宏灿张振龙王力坚秦俊香更多>>
相关机构:信阳师范学院陕西师范大学阜阳师范学院山东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建安咏物赋创作特点探析
《大观(东京文学)》2023年第12期13-15,共3页杨宇笛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人心浮动,以曹氏父子为核心的建安文人以笔为剑,刺向社会乱象,抒发心中郁闷,其作品风格俊爽刚健,风骨道劲。建安文学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的璀璨明珠,不仅是当时最高文学成就的集中体现,而且其产生、发展与成熟...
关键词:建安文学 咏物赋 建安文人 
论建安文学的生命意识及其生命教育价值
《黄河.黄土.黄种人》2022年第2期62-64,共3页马笑峰 
河南中医药大学2020年度科研苗圃工程“建安文学中生命意识的现代意义研究”(编号:MP2020-57)。
东汉建安时期,战乱不断,灾异频发,百姓流离失所,朝不保夕。在此时代背景下,以曹氏父子、建安七子和蔡琰为代表的建安文人通过诗文作品表达对人生的慨叹与反思,使建安文学体现出鲜明的生命意识。建安文人对生命脆弱性、短暂性的喟叹,对...
关键词:建安文学 建安七子 文学鉴赏 建安文人 建安时期 历史时空 曹氏父子 蔡琰 
试析曹叡诗作入选《古诗十九首》之可能性——关联魏明帝收录曹植作品及对其模仿的事态论证被引量:4
《中国韵文学刊》2021年第4期5-14,20,共11页夏洵若 
魏明帝曹叡是文学爱好者,顶级文学家曹植是他的皇叔。曹植过世后,曹叡收纳其作品编订,这项行为被如今“感甄派”曲解利用,说曹叡删改所谓“植甄隐情”。事实上,曹植与甄氏即曹叡之母的纠葛根本不存在;曹叡此举,出于他的复杂钦佩之情及...
关键词:曹叡 曹植 《古诗十九首》 古诗作者 建安说 曹魏 建安文人 反“感甄” 
论建安文学批评的发生
《中国文学年鉴》2020年第1期963-965,共3页傅刚 
中国的文学批评为何会在建安时期发生,这当然与两汉以来文学写作的繁盛、具有文学性质的作品增多、文体的发展是紧密相关的。但是,任何一种现象的产生,除了历史发展的必然因素外,还需要一些诱因。建安文人在曹氏父子带领下展开的文学写...
关键词:文学写作 建安文学 建安时期 文学性质 曹氏父子 建安文人 文学批评 必然因素 
曹操的音乐人生:对酒当歌,横槊赋诗
《北方人》2020年第17期24-25,共2页黄敏学 
曹操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知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而且其对音乐的贡献,亦不容小觑﹐中国古代重要乐种清商乐﹐便创始于曹操。清商乐兴起于曹魏时期﹐上承汉代相和歌之传统,下启隋唐燕乐之先声,以三曹(曹操﹑曹不﹑曹植)为核心的建...
关键词:乐府民歌 文人化 隋唐燕乐 清商乐 建安文人 曹魏时期 曹植 相和歌 
建安文人的悲凉与老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2019年第1期128-137,共10页刘畅 
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的"建安文人"宿以"建安风骨"著称。"建安风骨"有"悲凉"之内涵,除了时代环境、地理特点、情绪类型的原因之外,建安文人极强的心理因素也是形成悲凉与老境的重要原因。心理因素集中表现为对年龄和生命的敏感,或曰一...
关键词:三曹 七子 悲凉 老境 
悲悯与无奈:建安文人“立言”不朽文章价值观新考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3期102-109,共8页许劲松 
汉末魏晋时期,人们开启了人的自觉与解放历程,提出了立言不朽的文章价值观,促成魏晋文学与文论的自觉。曹丕立言不朽的文章价值观并非主张立言居于立德、立功之上,诗赋不必寓训勉、寄教化;立言不朽超越了宗教、宗族与感性肉身层面上的...
关键词:建安 “立言”不朽 文章价值观 
建安文人感伤主题诗文创作的心理建构与表现特点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32-39,共8页徐晓 袁济喜 
在审美层面上看,建安文人的诗文创作广泛弥漫着一种因物感而产生的悲美特质,这种特质成为建安文学的感伤主题。相对于西方18世纪的感伤主义思潮而言,建安时期的感伤主题创作规模相对狭小,但其凭借丰富而深广的内涵,显示出极强的包容性,...
关键词:建安文学 感伤 创作心理 审美体验 
诗人的而非民间的 质变的而非量变的——木斋学术研究方法探蠡
《黑龙江社会科学》2015年第4期134-136,共3页祖秋阳 
近年来,对中国文学史进行反思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古代文论话语具有独特的复杂性与丰富性,表现为它既是一种理论言说,却时时伴随着感觉与体验;既指向一种普遍性的结论,却从不离开具体的情境;既直接标示的是一种趣味或风...
关键词:学术研究方法 民间 词体起源 建安文人 诗人 量变 质变 古诗十九首 
不朽的建安风骨——论建安文人的忧患意识
《北方文学(下)》2015年第3期71-71,共1页孙倩 
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社会极为动荡、政权更迭频繁的一段时期,在200年左右的时间里,政治黑暗,民不聊生,一种末世之悲的忧患意识渗透在每个文人的创作里,本文从忧患意识的表现及结果两方面阐述魏晋文人的忧患意识。
关键词:魏晋 忧患意识 表现 结果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