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伦理

作品数:64被引量:139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汪怀君张茂聪王培峰汝绪华吴云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网络空间交往伦理问题及解决路径被引量:2
《信息安全研究》2023年第12期1197-1202,共6页孙全胜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8ZDA026)。
网络空间交往是随着网络产生的,是信息时代的产物,能弥补现实交往的一些缺点,反映人对自由平等的追求.网络空间交往是现实交往的扩展,让人通过网络实现信息、能量、商品、技术等的交换.网络空间交往是由主体、手段、对象、规范等要素组...
关键词:网络空间交往 伦理问题 网络立法 道德自律 解决路径 
身体互联与心灵间距:数字化交往的伦理困境及重构
《新媒体与社会》2023年第1期245-256,共12页陈瑞华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20YJC860003);广东省教育厅科研项目(2019WQNCX033)。
数字化媒介技术改变了身体存在形态及其在社会交往中的呈现方式,由此带来了新的社会交往伦理问题,即身体展演、饱和以及透明化背后的身体迷失。这些伦理问题隐喻交往空间在数字化媒介技术浸润下的转变,以及建立在传统“主体性”哲学基...
关键词:社交 交往伦理 公共性 
论恩格斯对历史中家庭两性交往伦理的阐释——基于《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西部学刊》2022年第20期29-32,共4页王晓盛 
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恩格斯指出自人类进入史前文化时期的最后阶段开始组建家庭,便有了血缘家庭中的两性交往的伦理。在普纳路亚家庭中,男女交往的伦理是以母系为核心氏族,同一辈份之间、不同辈份之间不再是互为夫妻的交...
关键词:家庭 两性交往 原则规范 伦理 
论第二人称叙事被引量:4
《当代文坛》2022年第5期4-10,共7页张闳 
叙事人称问题是叙事学的基本问题,而第二人称叙事则是其中的一大难题。第二人称叙事首先试图重建作品中的叙事人、主人公和受述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并重塑叙事语境。第二人称的在场性,重建了“我-你”关系,进而改变了文学话语中人的主体...
关键词:叙事人称 第二人称叙事 “我-你”关系 交往伦理 
从“非对称风险”到“非对称性互惠”:舆情风险治理的新视角被引量:4
《学术界》2022年第6期105-112,共8页唐远清 张月月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大舆情和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机制创新及应对策略研究”(20ZDA059)的阶段性成果。
当前我国已进入了高风险社会。舆情风险日渐突出,已经成为我国社会风险的一个突出方面。用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的“非对称风险”、艾丽斯·杨的“非对称性互惠”的观点分析舆情风险的成因及表现、防控及治理两方面,可以发现,各舆...
关键词:舆情风险治理 非对称风险 非对称性互惠 交往伦理 
转基因食品安全何以必要
《食品安全导刊》2021年第8期34-37,共4页彭顺利 
本文简要分析了转基因食品对人和自然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对转基因食品背后的伦理困境进行了思考,困境背后的根本原因是人类单向度的追求技术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哈贝马斯交往伦理对主体间公正性与平等性的突出和约纳斯责任伦理对...
关键词:责任伦理 转基因食品 约纳斯 交往伦理 自然生态系统 科学与伦理 伦理困境 伦理体系 
论哈贝马斯交往伦理思想中的交往理性被引量:1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2021年第1期64-69,共6页殷全正 
交往行为理论是哈贝马斯对法兰克福学派关于社会批判理论的创造性转变和创新性发展,是哈贝马斯立足于现实社会问题提出的化解当代西方社会现代性危机和合法性危机的重要反思性成果。其中,交往理性思想是哈贝马斯交往伦理思想的核心,是...
关键词:哈贝马斯 交往伦理 交往理性 历史唯物主义 
茧房理性人如何挑战新数字伦理被引量:1
《青年记者》2020年第16期50-51,共2页胡菡菡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青少年网络族群冲突的驱动机制研究”(编号:16BXW097)成果。
共识衰落,社会割裂,是桑斯坦提出信息茧房理论的现实忧思。直到今天,克服茧房效应的有效方案依然面目模糊。而更令人担忧的是,茧房正在培育不同于以往的集体经验,将合理行为伦理从传统理性人的默会知识系统中排挤开去。在全球范围内,新...
关键词:信息茧房 交往伦理 传统理性 互联网 默会知识 全球范围 有效方案 健康运行 
传播学视角下“义”的当代价值与交往伦理规范被引量:1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年第4期64-69,共6页张兵娟 李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礼文化传播与认同建构研究”(项目编号:16BXW044)。
作为儒家五常之一的“义”向来是中国人所看重的思想观念,在人们的自我修养与日常生活交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当前对“义”的研究多从思想史、哲学史的角度展开,未见有从传播学视角对其开展的分析和研究。文章在探析“义”的字源的基础...
关键词:传播仪式观 内在传播 交往伦理 “义” 传播功能 
正义的礼物——网络空间中的“非对称性互惠”交往伦理被引量:1
《道德与文明》2020年第4期144-152,共9页杨石华 
中国人民大学2019年度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资助计划成果。
当个体受到结构性非正义压迫时,正义行动者在“不平则鸣”和“八方来援”的回应中形成了“为正义发声”的社会互动交往行为。作为礼物的意见和问题在网络交往中呈现典型的“非对称性互惠”特征。在政治责任、道德尊重、差异性团结的伦...
关键词:正义行动 群体差异 交往民主 艾丽斯·杨 交往伦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