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主体

作品数:95被引量:290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龙柏林衣俊卿常丽丽闫艳赵仁青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太原师范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技术规制与价值重建:智媒生态下社会交往实践与规范研究
《东南传播》2025年第2期138-144,共7页高宪春 赵雪松 
江苏师范大学2024年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智能介入下数字用户的自我建构与交往规范研究”(编号:2024XKT0002)研究成果。
智媒生态下以算法、数据等技术要素驱动的社会交往成为常态,引发对交往主体性价值的关注。人机融合的交往主体、虚实等同的交往场景与虚拟具身的交往形式交织呈现出复杂多样的智能化表征,形塑社会生存与交流互动方式。智媒生态下多元主...
关键词:马克思精神交往理论 智媒生态 社会交往规范 交往主体 
脱离感性活动的交往主体——论哈贝马斯对马克思主体概念的解读被引量:1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1-10,177,共11页陈永杰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唯物史观的原创性贡献研究”(项目编号:2023SJZD076)。
哈贝马斯为实现历史唯物主义全面解释社会进化的目标,重新阐释了唯物史观及其基本范畴,尝试以交往行为理论克服思辨哲学的理论范式,为把握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新的视角。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展现出了其在当代境遇中重建历史唯物主义...
关键词:哈贝马斯 主体 感性活动 意识内在性 
情绪价值与社会连接:青年交往的关系图景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4年第11期136-137,共2页段俊吉 
社会交往不仅是当代青年缔结关系的必然过程,更是积累、交换和共享情绪价值的具身体验。情绪价值蕴含着青年本我层面的精神能量,既是深度参与交往的行动驱力,更是交往主体满足内在归属需求的积极反馈。情绪价值不仅是青年个体的内心体验...
关键词:深度参与 积极反馈 交往主体 内心体验 社会交往 情绪价值 精神能量 价值蕴含 
马克思交往主体思想探论
《长江论坛》2021年第3期5-10,共6页李舒蕊 刘国胜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当代阐释”(18FKS005)阶段性成果。
交往主体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议题。但是学者们大多只是将“交往形式”“交往过程”等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反而忽视了对与“交往”来说最基本的概念——交往主体的研究。因此,对交往主体进行研究就显...
关键词:马克思 交往主体 人的类本质 命运共同体 
马克思主义交往思想与“e带e路”
《湘潮》2021年第5期48-49,共2页刘小兰 
交往概念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马克思对交往主体、交往过程以及交往价值的论述,对现阶段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马克思主义交往思想:构建e带e路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交往概念是指平等的...
关键词:交往主体 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交往过程 交往价值 交往思想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社会关系 扩大化 
不对称主体之间的平等交往何以可能——从哈贝马斯交往论看杜威教育观引出的一个问题被引量:7
《学术月刊》2020年第1期21-24,11,共5页童世骏 
尤尔根·哈贝马斯(JUrgen Habmeras)在其两大卷《交往行动理论》中一次也没有提到约翰·杜威(John Dewey)的名字,但根据他对杜威的哲学尤其是他的政治哲学的很高评价①,可以判断哈贝马斯对杜威在《经验与自然》中的“交往是万物中最奇...
关键词:交往行动理论 交往情境 杜威 平等交往 教育观 交往主体 哈贝马斯 交往论 
从文化战线到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交往范式转型被引量:2
《社科纵横》2019年第11期28-34,共7页韩敏 
重庆市社科联规划“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项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阐释”(201701)研究成果;中央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培育项目“图像与影像建构的文化记忆研究”(SWU1909102)研究成果
高度重视文化事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最重要的成功经验。毛泽东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与新时代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的讲话,是中国共产党自觉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体系的两个重要历史节点。从革命时期毛泽东...
关键词:文化战线 文化自信 交往主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论全媒体时代人际交往的新表征被引量:2
《新疆社会科学》2019年第2期128-133,146,共7页周静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微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实证研究”(15CKS013);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新媒体环境下广州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研究”(2018GZMZYB18)的阶段性成果
全媒体因其独特的传播生态,引起了人们生存方式、尤其是交往方式的'革命',深刻地改变了人际交往的内容、手段和状态,表现出鲜明的特征:交往主体自由和'异化'背反、交往手段文字和图像并重、交往形式现实和虚拟交错、交往情感归属感和孤...
关键词:全媒体 人际交往 交往主体 
交往理论视域下高职院校师生关系的困境与突破被引量:1
《职教通讯》2018年第2期67-70,共4页俞建芬 
交往是人基本的存在方式之一。哈贝马斯认为人与人之间真正的交往是主体间的交往,是"我"与"你"之间真诚地交流对话的活动。高等职业院校中教师与学生间的交往也是如此,良好的师生交往关系对教学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当前,高职院校师生关...
关键词:高职院校 师生关系 交往主体 交往方式 交往过程 交往评价 交往理论 
浅析微博对人类社会交往的影响
《数码世界》2017年第9期126-126,共1页孟亚丽 
随着网络社交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博从众多社交软件中脱颖而出,逐渐影响着人们的交往理念。微博技术在人类的社会交往中,建构着崭新的交往范式,微博环境下的社会交往活动,逐渐生长成一股独特的社会力量,具有其发展规律和影响力,并且又反...
关键词:微博技术 社会交往 交往主体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