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别性

作品数:257被引量:382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谢冽汪胤贾文浩刘援朝王时中更多>>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公安部公安理论及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哲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二重对立”之困:马克思早期法学难题的哲学阐释与有效化解被引量:1
《马克思主义哲学》2022年第1期51-60,127,共11页王浩斌 李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史研究”(项目编号:20BKS134)的阶段性成果。
为解决法的原则构建与实现的难题,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对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的哲学差异进行研究。他从哲学上阐释法的原则构建遇到的实体与形式、现有与应有对立的“二重对立”难题,并在褒扬伊壁鸠鲁哲学的同时辩证地化解矛盾。为...
关键词:法的形而上学 实体与形式 存在与本质 抽象的个别性 哲学世界化 
高清海与“类哲学”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0年第9期18-19,共2页韩立新 
高清海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提出“‘人是哲学的奥秘哲学不过是人的本性的自我认识’”。到90年代中期,他终于将这一认识定型为“类哲学”。本文拟揭示马克思和高清海的“类”规定的核心特征,即从个别性出发去说明与普遍性的统一以及从个...
关键词:高清海 劳动实践 类哲学 个别性 自我认识 核心特征 人的本性 20世纪80年代 
海德格尔的赫拉克利特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16年第1期262-275,共14页马尔腾·莱纳 杨小刚 
……赫拉克利特是谁,完全取决于……赫拉克利特思考过什么……(2)从赫拉克利特那里无需去期待什么个别性。哲人——海德格尔以"思想者"的名号对其加以思索——所想的都是同一件事(das Selbe)(3):生发着的存在(das ereignishafte Sein),...
关键词:思想者 残篇 存在者 个别性 阐释学 实际性 主宰地位 意志性 错误显示 哲学史家 
切身的马克思命题:为了生活而工作、还是为了工作而生活?
《明日风尚》2010年第8期164-167,共4页杨照 Alpha Tanqo BravoAdam Baker A-link 
这时候,马克思那张似乎总是思考着的大胡子面孔就值得我们记得了。记得他对于工作与生活的梦想,记得他对于人之所以为人的"个别性"的坚持,记得他固执要求弄清楚"目的"与"手段"的逻辑立场,记得他对于劳动力付出应得代价斤斤计较的态度。
关键词:活着 黑格尔哲学 马克思思想 个别性 工厂管理 劳动力再生产 凭什么 企业经营 世界精神 束诸高阁 
一种个别性取向的实践哲学——评《理论思维与工程思维》被引量:1
《哲学研究》2003年第10期94-95,共2页王南湜 谢永康 
关键词:《理论思维与工程思维》 实践哲学 思维方式 徐长福 
关于文艺理论研究的方法问题
《文艺理论与批评》1993年第3期80-92,54,共14页王元骧 
毛泽东曾经这样说过:“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这话同样适合于我们的文艺理论研究...
关键词:文艺理论研究 文艺心理学 作家 艺术家 个别性 艺术语言 方法问题 黑格尔 和形式 哲学 
“自我意识”思想探微——从《精神现象学》中的“苦恼意识”论谈起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第6期54-60,共7页杨廷久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黑格尔“苦恼意识”论来探讨人的自我认识的困境与出路.文章指出了造成人的自我认识困境的根源在于人的欲望、探讨了人的自我认识的四种困境,以及自我认识陷入困境的认识论原因,即三种对立形式——变与不变的矛盾,个别...
关键词:自我意识 黑格尔哲学 依赖意识 斯多葛主义 《精神现象学》 欲望 怀疑主义 个别性 非本质 奴隶 
浅谈表象在认识中的地位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第4期87-90,共4页周莉莉 
在我们的哲学教科书里,虽然对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环节作了区分,对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性质作了确定,且指出了理性认识是从感性认识发展过来的,但是这些阐述都过于简单、笼统。特别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跃变并没有得到说明...
关键词: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 哲学教科书 符号化 认识发展 象形文字 偶然性 外部世界 间接性 个别性 
试论两个飞跃的逻辑环节——《实践论》研究中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1990年第3期18-20,共3页张凌云 
《实践论》的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由实践到认识的飞跃与由认识到实践的飞跃。这是对列宁的'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一认识论科学概括的发挥和展开。从现行哲学教科书来看,对《实践论》这一基本思想的阐说,尚...
关键词:《实践论》 两个飞跃 哲学教科书 《自然辩证法》 认识过程 上升过程 性活动 个别性 学术情报 回复运动 
现代西方哲学主体观评议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2期41-46,53,共7页贺志朴 
已有学者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对现代西方哲学主体观分析、批判,指出了其不足,这是有益的.它有助于我们在研究时树立正确的观念,分清是非.但是,目前的研究似乎破大于立,注重缺陷而忽视启发,注意批判而忽视吸收.我认为,作为强调主体...
关键词:主体观 现代西方哲学 理性认识 主客体 非理性 个别性 主体认识 意志 主体活动 辩证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