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池塘

作品数:133被引量:903H指数:1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相关作者:王亚华胡文期张克中谭江涛雷玉琼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深圳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农村公共池塘资源的“嵌入式自治”及其制度逻辑被引量:2
《农村经济》2023年第4期55-64,共10页胡乃元 朱玉春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统筹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研究”(编号:22&ZD113)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河长制的公众参与与运行机制研究”(编号:18AZD003)的阶段性成果。
自主治理理论与中国现实情境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与张力。立足于实践经验,本文尝试借鉴嵌入理论来分析自上而下的国家治理如何形塑具有中国特色的社群自治,进而提出“嵌入式自治”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构建纳入政府干预的制度分析与发展...
关键词:嵌入式自治 河长制 公共池塘资源 自主治理 
河长制下水环境治理的制度困境及其优化路径被引量:10
《行政管理改革》2023年第3期25-32,共8页毛寿龙 栗伊萱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推进乡镇政府减负增效的体制机制研究”(20AZZ008);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与新型城镇化战略研究”(2112021198)。
河长制对水环境治理虽然短期成效显著,但因其在制度构设上存在新制度供给、可信承诺、相互监督三个方面的缺陷,导致在实践中容易陷入短期治理与长效治理机制的转换困境、跨域合作与制度安排的约束困境、边界模糊与信息不对称的叠加困境...
关键词:河长制 环境治理 集体行动 公共池塘资源 
共同富裕视角下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理论逻辑和案例证据被引量:14
《内蒙古社会科学》2022年第5期118-125,共8页王海英 夏英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研究”(编号:2019MZD009);中国农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编号:10-IAED-03-2022)。
农村集体经济兼具公共性和市场性,是推动农村居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经济形态,因此探讨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基于公共池塘资源理论,在构建内源式整合和外源式嵌入相结合的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理论框架...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 有效实现形式 公共池塘资源 共同富裕 
农村宅基地整理的自组织何以可能——基于公共池塘资源治理的视角被引量:12
《中国土地科学》2022年第5期102-111,共10页王荣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促进乡村产业富民的宅基地盘活模式的原型研究”(72103175);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共享发展理念下的我国新型城乡土地制度体系构建研究”(16ZDA020);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重大问题研究”(20JZD01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制度规则、地方情境与宅基地盘活的组织模式选择研究”(21YJCZH164);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多因素视角下福建省宅基地盘活利用的组织模式选择研究”(FJ2020C012)。
研究目的:基于公共池塘资源治理的视角,采用制度分析与发展(IAD)框架,以浙江省的典型实践为例,探讨农村宅基地整理的自组织模式产生的原因,为因地制宜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提供学理支撑和路径参考。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
关键词:土地管理 农村宅基地整理 自组织 公共池塘资源 治理模式 
河长制背景下村域河流治理的多中心格局何以形塑——基于汉江流域S村的案例考察被引量:18
《农业经济问题》2022年第3期60-72,共13页胡乃元 苏丫秋 朱玉春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河长制的公众参与与运行机制研究”(编号:18AZD003)。
作为一项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治水政策,河长制在广大村域河流生态治理中却效果不佳。本文从自然资源属性的视角出发,基于汉江流域S村的案例考察,借鉴IAD分析框架探索村域河流的多中心治理何以必要、何以形成、何以有效、何以持续。研究发...
关键词:河长制 村域河流 公共池塘资源 多中心治理 
农村公共事务治理中农民“漠视”现象解构及其破局--以C市Y村公共池塘资源治理为例被引量:17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21年第5期677-685,共9页陈彪 贺芒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17XSH008)。
农民治理参与缺位是影响乡村振兴进程的重要障碍,解析农村治理中的农民参与不足对改善乡村治理和推动乡村振兴具有积极意义。以C市Y村公共池塘资源治理为例,基于“基层(乡镇)政府-农村-农民”整合分析框架解释农民公共事务治理中的“漠...
关键词:乡村治理 农民参与 治理缺位 治理机制 
金融扶贫与地方政府投资冲动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110-119,共10页王晶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非就业性收入对农村居民收入的补偿性作用及其就业效果研究”(项目编号:19ASH014)。
文章以Q省为例,探讨了地方政府在“精准扶贫”压力下进行的金融制度创新。为了尽快完成脱贫攻坚目标,Q省地方政府逐渐加强对金融机构的控制,强化了金融业的财政能力。在“政策合法性”基础上,从省级政府到县级政府,利用政策窗口期,不断...
关键词:融资平台 预算软约束 隐性担保 公共池塘 
发展中国家公共林地管理制度的应用、发展和反思被引量:4
《农业经济问题》2019年第2期135-144,共10页黄冲 罗攀柱 梅莹 徐琴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互联网情景下农民合作社治理结构研究"(编号:17BJY092);湖南省社科基金"基于‘互联网+’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构建研究"(编号:16YBA390)
各学派对公共林地的管理制度和模式一直争论不休,Hardin的"公地悲剧"和国有/私有万能论曾在公共林地管理中风靡一时,而Ostrom的公共池塘管理理论也被国际调查和大量实证研究证明,其对公共林地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但无论哪一学派都...
关键词:公地悲剧 公共林地管理 公共池塘管理理论 正式制度 非正式制度 
开放性公共池塘资源的多中心治理变革研究——以中国第一包江案的楠溪江为例被引量:22
《公共管理学报》2018年第3期102-116,158-159,共15页谭江涛 蔡晶晶 张铭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5BMZ07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774136)
如何诊断复杂的公共池塘资源系统及其制度变迁,是社会科学家面临的持久挑战。基于组合IAD-SES分析框架以及2016年的实地问卷调查数据和查询到的相关档案,本文对2004年底楠溪江渔业资源多中心治理变革过程进行了动态制度分析,并检验多中...
关键词:多中心治理 制度变革 楠溪江 公共池塘资源 渔业资源治理 
流动与社会边界——流动人口融合认同的建构被引量:5
《浙江学刊》2018年第1期95-101,共7页董敬畏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流动人口网络社区的文化认同(13CSH060)的阶段性成果
新型城镇化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当前和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然而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并未因其流动带来这一群体的身份消融与城市融合,反而不断被现实强化社会边界区隔乃至生成新的社会边界。这种社会边界的存在阻碍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关键词:流动 社会边界 消融 公共池塘资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