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结构

作品数:34被引量:91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向平刘庆明何元庆姚本先马永忠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陇东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南风窗》《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坦克装甲车辆》《现代交际》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朝鲜朝对巫俗信仰的社会认知和二重文化信仰结构的形成被引量:1
《东疆学刊》2022年第1期9-14,127,共7页张国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韩国巫俗文化研究》,项目编号:18FMZ010。
贯穿朝鲜半岛传统社会的文化信仰有两大体系:以男性为中心的儒家文化信仰和以女性为中心的巫俗信仰。巫俗信仰因其不合理性、非伦理性、非经济性,在朝鲜朝受到儒教文化的打压和排斥。但是国家对待巫俗信仰的政策和态度自相矛盾,如组织...
关键词:朝鲜朝 巫俗 儒教 社会功能 二重结构 
南朝墓葬中的莲花化生图像与弥陀净土信仰被引量:5
《丝绸之路研究集刊》2020年第1期25-54,474-475,共32页李星明 
本文拟对南朝墓葬中的佛教图像组合进行观察,重点分析墓葬中的莲花化生图像与南朝弥陀净土信仰的关系。首先,梳理历年来南朝墓葬佛教图像特别是莲花化生图像的考古发现,并阐述东晋南朝弥陀净土信仰的历史状况及相关造像和莲花化生图像...
关键词:东晋南朝 莲花化生 佛教造像 佛教图像 弥陀净土 信仰结构 历史状况 考古发现 
传承社区特色文化的路径探析
《河南教育(教师教育)(下)》2020年第9期36-37,共2页朱拥军 
"社区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区内,人们在社会生活过程中创造孕育出来的人工环境、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包括人类的精神和物质生活方式,其中精神生活方式主要包括人们的价值结构(追求、期望、时空、价值等)、信仰结构(宗教信仰等)...
关键词:人工环境 社区特色 精神生活方式 信仰结构 规范结构 社会生活过程 路径探析 行为模式 
《离骚》的仪式空间描写与屈原的信仰结构——兼评“屈原巫官”说被引量:2
《励耘学刊》2019年第2期69-86,共18页高建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先唐舆地知识、观念及相关文献的生成研究”,项目编号:17CZW015
屈辞仪式空间描写是建立在特定信仰基础上的,因此它在知识、观念上具有系统性,而且普遍采用仪式性的表达方式。以《离骚》为代表的屈辞的仪式空间存在两个神圣中心:"重华"所在的"苍梧"(九嶷)和"彭咸"所在的昆仑区。它们分别来自以"重华...
关键词:离骚 仪式空间 山海经 巫史 
“消失”的信仰与道教的“前身”——读姜生著《汉帝国的遗产:汉鬼考》
《道教学刊》2018年第1期295-301,共7页郭武 
学界有关道教的渊源及其产生情况之说法,长期以来有模糊不清甚至自相矛盾之嫌。如民国时期许地山编《道教史》,仅以道家思想、神仙信仰、巫觋杂术为'道教前史'之内容 1,傅勤家著《中国道教史》也大致如此,其虽在《道教之形成》一章中设...
关键词:汉帝国 张道陵 黄老道 《中国道教史》 天师道 信仰结构 
改革时代私人信仰的私密化“陷阱”
《探索与争鸣》2017年第6期28-32,共5页任剑涛 
在波涛汹涌的中国改革时代,当我们考察当代的信仰结构,会发现所谓信仰的外衣中几乎无一例外地包裹着“私”的本质,私人信仰陷入公共化困境且流于私密化认同。而且,由于公私领域的相对隔绝,一旦公共权力和宗教信仰趋于私密化的双向...
关键词:信仰结构 中国改革 私人 公共生活 漩涡 公共权力 双向建构 宗教信仰 
历史上的军事帝国(三十二) 帝国的权力结构问题
《坦克装甲车辆》2017年第8期16-20,共5页影舞者 
之前我们很少讨论一个军事帝国的内部结构性问题,但在一起浏览了从罗马到拜占庭的漫长历史后,对这个问题做一个简单的阐述就变得有其必要了。事实上,不管是一个帝国的总体大战略,还是局部战役的指挥,其预先设定的决策指挥,从中枢到下层...
关键词:结构性 统治者 信仰结构 执政官 军事 
“中国梦”语境下的信仰结构与信仰教育分析
《现代交际》2016年第15期177-178,共2页张代宇 
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中国梦","中国梦"的实现,强大的物质基础不可或缺,但信仰的基石更需要牢固,稳定而强大的信仰体系,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基础,"中国梦"的金字塔,需要三个层面的信仰支撑,而信仰的教育也需要体现层次性,多样...
关键词:中国梦 政治信仰 法治信仰 文化信仰 价值观 
宗教信仰结构与民族文化认同——以滇西景颇族原生性宗教信仰及其变迁为例被引量:3
《世界宗教文化》2016年第1期28-33,共6页蔡江帆 张可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宗教认同研究"(13AZJ002)的阶段性成果
随着对现代性所带来的个体自我缺失和群体主体性的缺失,以及人们对于民族文化传统本身的持续性反思,如何更好地认识传统宗教信仰体系在民族文化认同形塑中的根基性作用,调动优秀民族文化传统资源,以解决因为社会的急遽变迁而带来的人们...
关键词:原生性宗教 民族文化认同 景颇族 社会变迁 
《改变中国宗教的五十年:1898-1948》出版
《世界宗教研究》2016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本书的主要目标是评估晚清至民国期间形塑近代中国宗教命运的重要转变过程,透过下列三种变化形态的分析,将宗教置于理解中国近代史之核心:1.地方民间信仰结构的转型;2.宗教知识的创新;3.菁英分子宗教信仰的新形态。
关键词:中国宗教 中国近代史 出版 民国期间 信仰结构 宗教知识 宗教信仰 形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