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

作品数:5668被引量:6526H指数:2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梁银峰方一新王云路王东波杨荣祥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语言研究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上古汉语变读别义中去声和浊辅音的标记功能
《语言研究》2023年第3期107-115,共9页谢维维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汉语中古音研究史”(19FYYB006);2022年度浙江理工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发展专项“中古标准语南北地域变体中的唇音演变研究”(22256202-Y);2022年度浙江理工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青年创新专项“马克思主义‘美学观点和史学观点’电影批评研究”(22256214-Y)。
传统研究对变读别义现象的分类既有句法层面的,又有语义层面的。同一种语音形式在标记对立且纷繁的语法意义时往往难以解释。着眼于句法-语义界面,去声的标记功能可归结为:呈现隐含论元、指派新论元、强调原有论元、凸显新论元,以上四...
关键词:去声 浊辅音 变读别义 标记功能 
古汉语“过”在泰语中的演变
《语言研究》2023年第3期116-127,共12页李阿亮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重点项目“作格的类型学研究”(22FYYA004)。
语言接触往往伴随着语言借用,古代泰语在与古汉语的接触过程中借用了不少的词汇。其中比较具有典型性和使用频率较高的古汉语借词之一是kwa:^(5),对应到汉语中即“过”字。本文借助古代泰语和古汉语书面文献与现代口语材料,从历时和共...
关键词:古汉语  泰语 kwa:^(5) 语法化 
上古汉语情态助动词“宜”探源被引量:4
《语言研究》2023年第2期81-88,共8页任荷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基于上古汉语语义知识库的历史语法与词汇研究”(18JJD740002);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名词动用’与上古汉语名词和动词的语义属性”(19FYYY004)。
文章探讨道义情态助动词“宜”的来源及生成过程。基于对先秦文献中相关用例的全面考察,从句法和语义两个方面论证了情态助动词“宜”的起源结构是以及物状态动词“宜”为核心的“NP宜VVP”句,而不是以形容词“宜”为核心的“[NP+VP]宜...
关键词:情态助动词 “宜” 及物状态动词 句法转化 语义生成 上古汉语 
中古汉语词语考辨两则被引量:1
《语言研究》2023年第1期104-109,共6页田启涛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魏晋南北朝道教戒律文献词汇新质研究”(19BYY164);全国高校古籍整理项目“《三洞群仙录》点校”(1872)。
擿头悬柳”,从异文材料和字形看,“柳”当是“枊”之误。“擿头”,抛散头发;“悬枊”,系挂于柱。“擿头悬枊”即“抛散头发系挂在柱子上”。《三国志·魏书·东夷马韩传》中有“炅兵”一词,通过对该词使用时代、语境、字形、行文体例的...
关键词:擿头悬柳 擿头悬枊 炅兵 叟兵 
日语训读与上古汉语字音对应例析被引量:2
《语言研究》2021年第3期62-69,共8页王丹 
日语训读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日语的固有读音。文章对上古汉语见晓组字的拟音与日语训读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训读中少数字借自上古汉语,并从音理上对其形成机制"音拍化→开音节化"进行了阐释,最终证明这些例字的训读和上古汉语字音存在...
关键词:日语训读 和语本源说 上古汉语借字说 见晓组例字 
也谈上古汉语动名之间介词“于/於”的使用被引量:4
《语言研究》2021年第2期40-46,共7页王月婷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异读’标记视角下的上古汉语双及物结构研究”(18BYY162);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经典释文》文献与语言研究”(14ZDB097);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汉语历史词汇语义专题研究”之子项目“汉语历史词汇音义关系研究”(19JJD740006)。
"于/於"通常介引非受事,也可介引受事,但"于/於"的使用不是随意的:它被用来标记动词跟其后名词性成分间的低及物关系,跟动宾结构所体现的高及物关系形成对立。动名之间及物关系的高低受制于以下因素:动词的语义特征;名词性成分的可别度...
关键词:上古汉语 及物性 于/於 去声 
《孟子》“鸡豚狗彘”并称考——兼论上古汉语家畜的称举法被引量:2
《语言研究》2020年第4期72-82,共11页方一新 王云路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语词汇通史”(14ZDB093)。
《孟子·梁惠王上》"鸡豚狗彘之畜",有学者对"豚"是什么,"鸡豚狗彘"的表述是否合理提出质疑。经过查考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后发现:"鸡豚狗彘"仅仅指猪、狗、鸡三种牲畜,符合上古汉语牲畜并称的规律和古人行文习惯。传统释"豚"为小猪,"彘...
关键词:鸡豚狗彘  上古汉语 家畜 连用并称 
汉语名量结构语序变化及其动因被引量:2
《语言研究》2020年第2期58-68,共11页朱嫣红 
深圳大学青年扶持项目“汉语量词多维研究”(QNFC1932)。
汉语名量结构从以"名+数+量"为主流转变为"数+量+名"为主流,这一变化发生在公元四至六世纪。汉语内部演变可能是该语序变化的主要诱因,这一诱因可能是量词范畴的出现;但如果没有外力的影响,这一变化应当是较为缓慢、均衡的。此期名量结...
关键词:中古汉语 数+量+名 名+数+量 语序 语言接触 
从先秦韵文看白一平-沙加尔对歌月元三部的再分部及构拟被引量:1
《语言研究》2018年第4期86-96,共11页齐晓燕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古汉语联绵词形音义综合研究"(17BYY022);湖北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上古音歌月元三部的共时相通及历时演变研究"(2017072);华中科技大学自主创新项目基金"难字的变韵构词研究"(2016AC022)
白一平、沙加尔《上古汉语:构拟新论》(2014)对传统的歌月元三部进行了重新分部和构拟,在传统歌月元三部的基础上再分出两类和三类:歌部分别拟音为*-aj/*-oj的两类(本文称为歌1和歌2),元部分别拟音为*-an/*-en/*-on的三类(本文称为元1、...
关键词:《上古汉语:构拟新论》 歌部 月部 元部 韵文 
中古四等韵介音问题刍议
《语言研究》2018年第3期71-77,共7页杨婉婷 
四等韵是否有介音,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一直存在着分歧。本文结合诸家看法,从域外对音、韵文用韵、《切韵》内部证据等方面逐一进行讨论分析,发现中古四等韵很有可能存在介音:诗文用韵中三四等同用远比独用多;韵图中四等韵全在主元...
关键词:中古汉语 四等韵 介音 切韵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