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彝文

作品数:107被引量:147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陈善雄吴勰王明贵禄玉萍孙德朝更多>>
相关机构: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西南大学毕节学院中央民族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文字起源看中华文明的原生性
《中国书法》2024年第10期152-159,共8页刘正成 
炎黄文化是中华文明同一起源的两大体系。大量关于文字刻划符号的现代考古学资料研究,《史记》记载以炎帝为代表的长江流域江海文明,和以黄帝为代表的黄河流域的内陆文明,是融汇形成殷商甲骨文为成熟汉字的两个子系统。仰韶文字符号属...
关键词:东亚文明原生性 炎黄文化 汉字起源 东夷族徽 三星堆 羊图腾 图腾与文字 仓颉造字 古羌文与古彝文 甲骨文 
《通用彝文字典》述评——兼论新时代语境下古彝文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24年第1期32-36,共5页禄玉萍 
2023年度贵州省双语服务基地项目“语言扶贫视域下的少数民族语言传承情况调查研究——以毕节为例”。
《通用彝文字典》是一部为传承、整理和研究古彝文字提供释读的工具书。对古彝文的传承和创造性发展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对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起到了重要作用。对《通用彝文字典》大型超方言通用彝语文工具书的特色...
关键词:彝文字典 述评 古彝文 新时代语境 两创 
古彝文造字法及其造型的审美价值浅析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23年第5期40-45,共6页刘云 
古彝文是体系成熟的自源表意文字,虽历经数千年,至今仍保持其初创时期的造型特征。象形和意象既是古彝文造字的思维方法,也是其审美的价值追求。古彝文造型在构形与书写设计上彰显了古人的科学精神,在内涵上承载着彝族古老的历史文化信...
关键词:古彝文 造字法及其造型 审美价值 
核桃树嫁接改良后的管护技术研究被引量:2
《中国林业产业》2023年第4期78-79,共2页吴刚 
核桃是我国四大坚果之一,近些年来出口量较高的食品之一,核桃木材是家具、工艺品等制作的上好原材。赫章县核桃种植面积全省最大,其产值与产量均属全省坚果类最高,赫章县曾经获得中国核桃之乡,中国十大名优核桃等荣誉。据赫章县古彝文记...
关键词:核桃种植 坚果类 核桃树 古彝文 管护技术 赫章县 核桃之乡 嫁接改良 
毕节古彝文摩崖碑刻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浅析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23年第1期46-50,共5页文莉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其深厚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基因。从《安阿娘墓碑》《妥阿哲纪功碑》《通贵州至乌撒驿道纪功摩崖》等毕节古彝文摩崖碑刻记录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内容,分析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
关键词:古彝文 摩崖碑刻 共同体意识 
“黔水秘境·贵州江河行”之绿色之行 马摆大山突发事件
《能源新观察》2022年第8期24-24,共1页查毅 聂娜 张卫志 
2021年8月25日,按照我们的计划,那天最后一个采访点是龙源贵州风力发电有限公司的马摆大山风电场。马摆大山,这个名字蛮特别,据说威宁史上曾被彝族土司乌撒家统治,而马摆大山一带属乌撒侄子马摆家的地盘,故名马摆大山,这在古彝文献《彝...
关键词:风力发电 古彝文 乌撒 风电场 突发事件 石头镇 龙源 
典籍数字化处理中少数民族文献语料库设计实操分析----以古彝文献《西南彝志》为例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4期1-7,共7页黄琼 李生柱 
贵州省教育厅基地项目“毛南佯僙话名物词的描写词汇学及语义民族志调查”(2021JD005);贵州省哲社规划办一般项目“毛南佯僙话名物系统的文化语言学研究”(20GZYB28);贵州省哲社规划办重点项目“毛南佯僙话名物词研究”(21GZZD29);贵州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数字化保护项目(0637-218102010786)。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更迭,记录文字的载体日新月异,纸质载体时代逐渐向电子数字化时代迈进。从语料库的构思设计与实现运行两部分出发,以少数民族文献古彝文《西南彝志》作为实例进行操作讲解,探索古彝文献《西南彝志》语料库构建以及语...
关键词:语料库设计 语料库实现 典籍数字化 《西南彝志》 
一种双判别器GAN的古彝文字符修复方法被引量:3
《自动化学报》2022年第3期853-864,共12页陈善雄 朱世宇 熊海灵 赵富佳 王定旺 刘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60331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9BYY171);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cstc2019jcyj-msxm2550);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190001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XDJK2018B020);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计划青年项目(KJQN201801901,KJQN201801902)资助。
在中国,彝文古籍文献日益流失而且损毁严重,由于通晓古彝文的研究人员缺乏,使得古籍恢复工作进展十分缓慢.人工智能在图像文本领域的应用,为古籍文献的自动修复提供可能.本文设计了一种双判别器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
关键词:彝文 生成式对抗网络 深度学习 梯度下降 
乌蒙山区古彝文文献中的生态图景及其生态价值省思被引量:1
《民族学刊》2021年第10期98-105,129,共9页杨军昌 程颖 
国家社科重大项目“西南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的文献采集、研究与利用”(16ZDA156);2018年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地(人口·社会·法制研究中心)项目“民间文献中的生态保护意义与实践”(2018jdo18)阶段性成果。
自汉晋到清末,彝族都以自己的文字记录着本民族本地区的社会生活,其遗存就是尚存于民间的部分古彝文文献。乌蒙山区的黔西北是我国彝族居住的主要地区之一,也是我国彝族古文献的富集区。彝族古文献中有许多涉及自然生态环境等内容的记述...
关键词:民间古彝文献 黔西北 生态环境 生态灾害 生态治理 
“黔水秘境·贵州江河行”之“乌江行”(四)马摆大山突发事件
《能源新观察》2021年第9期14-15,共2页查毅(文/图) 聂娜(文/图) 张卫志(文/图) 
2021年8月25日,按照我们的计划,那天最后一个采访点是龙源贵州风力发电有限公司的马摆大山风电场。马摆大山,这个名字蛮特别,据说在威宁史上曾为彝族土司乌撒家统治,而马摆大山一带属乌撒侄子马摆家的地盘,故名马摆大山,这在古彝文献《...
关键词:古彝文 乌撒 突发事件 风力发电 大山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