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故

作品数:493被引量:674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卢毅罗志田张越王存奎王富仁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国家一般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音乐“科学化”:音乐教育委员会研究组“整理国故”记
《音乐探索》2025年第1期126-136,144,共12页冯雷 
2020年浙江省哲社后期资助“陪都重庆三个音乐机构研究”(20HQZZ12);2019年国家社科后期资助项目“抗战时期重庆三个音乐教育机构研究”(19FYSB022)。
抗战时期陪都重庆的国民政府教育部音乐教育委员会下设研究组,主任郑颖荪带领同仁在艰苦的战争年代,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搜集整理“固有”音乐文化资料工作。本文在概略介绍该工作过程之同时,将其置入民初的“整理国故运动”历史背景中,以...
关键词:科学 音教委 整理国故运动 郑颖荪 
民国时期气韵生动重释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25年第1期163-167,共5页张学峰 
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20世纪前期中国美术史新知识体系形成研究”(2022NDYB158);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民国时期中国美术史书写的叙事转型研究”(22SKGH293)。
气韵生动是中国艺术史核心概念,民国学者论述分为辩护和批判两大类。辩护者强调笔墨、雅俗、表现,或主客合一、生命节奏、感情移入、高出写实等,从不同层面诠释其特征与价值。批判者以一种外部变革眼光,将之看作唯心或虚玄。这些论述反...
关键词:民国学者 气韵生动 骨法用笔 整理国故 
论《红楼梦考证》对中国学术研究范式现代化的探索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85-93,108,共10页苏琴琴 
2023年度福建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红楼梦》经典化进程与机制研究”(FJ2023BF100)。
《红楼梦考证》是胡适从研究观念、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对中国学术研究范式现代化探索的实践成果,也是《红楼梦》进入现代学术研究体制的关键。其写作缘起包括个人治学怀疑的精神、“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学术旨趣、借考证白话小...
关键词:《红楼梦考证》 胡适 整理国故 学术研究范式 现代化 经典化 
1919年中国科学社杭州年会与新文化运动
《科学》2025年第1期7-11,共5页张剑 
1914年夏,一群怀着救国之志的留洋学子齐聚康奈尔大学校园,决议创办一本杂志:一本属于中国的《科学》杂志。彼时中国国力衰微,民生凋敝,内则有复辟倒流之乱,外则有列强虎伺之患。这些青年才俊忧心烈烈,欲图救国,而多年以来的海外见闻和...
关键词:中国科学社 年会 新文化运动 整理国故 科学本土化 
新文学如何发明“古典”——以“整理国故”为视角
《文艺争鸣》2025年第2期35-42,共8页鲍国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整理国故与中国现代俗文学研究的兴起”(项目编号:19AZW021)的阶段性成果。
从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的建制看,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中国古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艺学并列作为二级学科,除文艺学外,其余三个二级学科均呈现出研究领域的时间性和空间性。其中,从古代到现代,表面上符合时序,似乎顺理成章。但对...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二级学科 整理国故 中国现代文学 时间维度 新文学 
“古音辨”与中国现代文史研究的发展
《新华文摘》2025年第2期63-66,共4页姜萌 
“古音”与“古史”是中国传统文史之学的两大“堡垒”。20世纪20年代努力推动文化和学术现代化的中国学人,逐渐将研究聚焦到“古音”与“古史”问题上。“古史”研究的现代化问题,学术界已有基本共识:在“新文化运动”和“整理国故运...
关键词:文史研究 整理国故运动 古史辨 中国学人 学术现代化 基本共识 新文化运动 古音 
批判精神的寻找
《文艺争鸣》2024年第9期1-3,共3页孙郁 
我自己是读师范出身的,从事教育工作也有许多年。但只陷在中国现代文学专业里,却很少思考文学研究的教育学的话题。最近读到陈军先生的大作《中国师道史论——追寻我们的批判精神》,旨在从千年的教育史中寻找批判思维,并从这个遗产里建...
关键词:思考者 整理国故 批判精神 中国现代文学 批判思维 教育史 教育学 现代性 
现代大学兴起与新旧学术嬉变
《新华文摘》2024年第16期163-163,共1页
关爱和在《复旦学报》2024年第2期撰文指出,现代大学的建立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现代大学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担负着思想生产、学术传衍、人才培养的重任。五四时期新思潮所张扬的民主科学精神,20世纪30年代民族解放思潮所...
关键词:中国现代大学 整理国故 学术独立 学术体系 思想逻辑 人才培养 大学兴起 再造文明 
“整理国故”运动与龙榆生《研究词学之商榷》的写作缘起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18-31,共14页曲晟畅 朱惠国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明清词谱研究与《词律》《钦定词谱》修订”(18ZDA253)。
由于龙榆生“彊村传人”的身份,此前学界更关注他在词学研究中“传统”的一面,并将《研究词学之商榷》中的“八科”分类视为现代词学形成的标志。但1928年龙榆生赴暨南大学任教后,与胡适产生交往,他早期的《唐宋诗学概论》《中国韵文史...
关键词:龙榆生 《研究词学之商榷》 胡适 “整理国故”运动 
近代中国的四声存废论争
《新华文摘》2024年第5期165-165,共1页
陈阳在《天津社会科学》2023年第6期撰文指出,四声是南朝齐梁之际周、沈约等中国“审音文士”为严格诗歌韵律而借鉴西域“善声沙门”转读佛经之声创造出来的,屡遭质疑和批评,但并不存在是否废除的困惑。近代中国文字拼音化思潮兴起之后...
关键词:南朝齐梁 诗歌韵律 整理国故 实验语音学 拼音化 语言文字观 沈约 四声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