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花列传

作品数:319被引量:392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白雪梅沈丽萍李爱红欧阳丽花戴中洁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河南大学山东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仿拟林黛玉——《海上花列传》中李漱芳的形象塑造
《红楼梦学刊》2023年第3期224-238,共15页余来明 余沁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学术话语古今演变研究”(22JJD750042);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现代学术话语的生成与建构”(22VRC181)阶段性成果。
清末传统与现代相互交缠,迎拒之间,情感的安放成为传统文人面临的重要选择。《海上花列传》以旧笔法写新时代,解构中国古典爱情叙事创造的浪漫传统,以表达现代场域中情感追求的感伤意味。大观园与清末上海欢场、林黛玉与李漱芳,《海上...
关键词:海上花列传 红楼梦 李漱芳 林黛玉 现代性困惑 
文学苏白的“地域神味”--论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的汉语诗学被引量:1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90-99,共10页文贵良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文学视野中中国近现代汉语发展资料的整理与研究”(16ZDA185)。
《海上花列传》中的人物语言显示,造成苏州土白“软性”的因素有:表达否定因素的“不”的声音被压缩,叠词灵活多样,声调多而且运用大量的语气词,日常生活表达的雅化等。这种苏州土白塑造了个性不同的人物形象。《海上花列传》的语言整...
关键词:苏白 京语 《海上花列传》 汉语诗学 
“常”“奇”之辨——《海上花列传》的日常叙事与空间表征被引量:1
《明清小说研究》2021年第1期266-282,共17页耿传明 汪贻菡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时空意识的嬗变与20世纪中国小说形态的演进”(项目编号:14BZW116)阶段性成果。
被鲁迅归入狭邪小说的《海上花列传》,其"平淡而近自然"之特质究竟是如何做到又体现在哪些方面的?作者韩邦庆孜孜于戛戛独造、不落前人窠臼之"奇书"的创办,又是如何在尚"奇"与写"常"之间达成平衡的?文章从上海租界作为该作的物理空间背...
关键词:《海上花列传》 日常叙事 文学空间 韩邦庆 
《海上花列传》的标点重版与新文学家对吴语文学的发现被引量:1
《现代中文学刊》2020年第3期19-24,共6页刘进才 
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研究重大项目“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方言土语问题研究”(2017-JCZD-004);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文学视野中中国近现代汉语发展资料整理与研究”(16ZDA185)的阶段性成果。
五四文学革命落潮之后,伴随着整理国故的文化思潮,一批文化及文学典籍得以标点、整理与重新出版,汪原放标点的《海上花列传》1926年由亚东图书馆出版。鲁迅、胡适、刘半农、赵景深、阿英等对这部吴语小说赞赏有加,新文学阵营内部对这部...
关键词:《海上花列传》 吴语写作 方言 
译出-译入模式下中国文学英译修改过程研究——以《海上花列传》英译为例被引量:17
《中国翻译》2019年第3期114-123,190,共11页张丹丹 
201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两岸三地中国文学英译数据库建设与对比研究”(批准号:17CYY025)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聚焦张爱玲的《海上花列传》前两回英译和孔慧怡对其两次修订的痕迹,在构建翻译修订痕迹标注体系的基础上,从正文和注释两大方面对比三个文本的异同,概括并总结孔慧怡两次修订的内容和特征,以期探索文学英译由译出到译入模式的修改...
关键词:《海上花列传》 英译 修改过程 张爱玲 孔慧恰 
《考工记》:王安忆坐实的上海生存被引量:4
《小说评论》2019年第2期160-166,共7页刘巍 
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新媒体与当代文学的批评实践研究(项目号16BZW030)阶段性成果
艺术世界形塑的上海,总是虚幻的,坐不到实处。清末《海上花列传》里的痴男怨女,现代时期“鸳鸯蝴蝶”里的爱恨纠缠,亦或是“新感觉派”里的狐步舞、冒险家的乐园……及至90年代中期,怀旧风潮云涌,上海的“象”又成为陈逸飞画笔中的古韵...
关键词:《考工记》 上海 王安忆 《海上花列传》 艺术世界 新感觉派 90年代 狐步舞 
海派文学的文化记忆:《海上花列传》的怀旧书写被引量:2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9年第1期114-122,共9页欧阳丽花 徐仲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现代社会转型与中国文学的怀旧书写研究"(11CZW056)
海派文学的文化记忆:一方面是《海上花列传》以新器物、日常生活、社会世情等具体记忆建构可资怀旧的上海;另一方面是海派文学对上海进行一种怀旧回忆的审美建构。怀旧是基于回忆之上的价值认同和审美想象。《海上花列传》与海派文学对...
关键词:海派文学 文化记忆 《海上花列传》 怀旧书写 
文化记忆视角下《海上花列传》的上海叙事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5期115-121,共7页欧阳丽花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现代社会转型与中国文学的怀旧书写研究"(11CZW056)
《海上花列传》作为海派文学文化记忆的出发地,以商业性上海叙事呈现上海记忆。在文化记忆视角下,这种呈现就是海派文学文化记忆的唤醒和追忆。海派文学通过"上海叙事"构建文化记忆,也促进了上海文化记忆传统的形成。《海上花列传》与...
关键词:文化记忆视角 《海上花列传》 上海叙事 海派文学 
《海上花列传》对话中的否定词研究
《科教文汇》2017年第15期153-155,共3页方一芳 马宏程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5BYY140)的支持
《海上花列传》对话中的否定词主要有四个:"覅"、"勿"、"无拨"和"无"。它们都兼属副词和动词。"覅"后可接行为动词,除祈使句外,话题性成分皆要提前。"勿"既可以表示对未然事件的否定,也可以表示对已然事件的否定。否定词"无"后可接名词...
关键词:《海上花列传》勋 无拨   
罅隙中的女性新变——论《海上花列传》中青楼女子的时代新变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20-25,共6页乌兰其木格 王引萍 
北方民族大学国家社科基金前期培育项目"近代妇女问题小说研究"(编号:2011QSP02)
《海上花列传》用娓娓的絮语讲述了一群青楼女子的日常生活以及她们与各色嫖客情爱纠葛的故事。由于近代欧风美雨的思想浸润和都市商业文明的注入,文本便具有了时代新质。得近代风气之先的作者韩邦庆用自然而朴质的笔法书写了这些青楼...
关键词:《海上花列传》 青楼女子 物欲诉求 时代新变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