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贻菡

作品数:16被引量:24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虚构修辞现当代文学自我妻性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明清小说研究》《长江师范学院学报》《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内江师范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常”“奇”之辨——《海上花列传》的日常叙事与空间表征被引量:1
《明清小说研究》2021年第1期266-282,共17页耿传明 汪贻菡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时空意识的嬗变与20世纪中国小说形态的演进”(项目编号:14BZW116)阶段性成果。
被鲁迅归入狭邪小说的《海上花列传》,其"平淡而近自然"之特质究竟是如何做到又体现在哪些方面的?作者韩邦庆孜孜于戛戛独造、不落前人窠臼之"奇书"的创办,又是如何在尚"奇"与写"常"之间达成平衡的?文章从上海租界作为该作的物理空间背...
关键词:《海上花列传》 日常叙事 文学空间 韩邦庆 
空间意识变迁与晚清小说的现代性被引量:10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7年第3期145-154,共10页耿传明 汪贻菡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时空意识的嬗变与20世纪中国小说形态的演进"(14BZW116)阶段性成果
晚清空间危机引发了社会秩序整体性崩溃,当"世界"作为变动不居的时空观念取代静态的华夏-万国观时,也正是社会达尔文主义在中国盛行之际。古典时空观发生裂变,"新小说"通过对瓜分危机的预言表达对亡国灭种的焦虑,大量海上书写传递了国...
关键词:空间观 时间观 晚清小说 现代性 
如何“在场”?何以“真实”?——对2010年以来“非虚构”叙事悖论的思考
《中外文论》2016年第1期279-289,共11页汪贻菡 
经由《人民文学》专栏倡导,近5年来的非虚构写作博取了出版市场和文学批评界的大量关注。对作家'在现场'和文学'真实'的呼吁成为本次写作热潮的关键词。文章考察非虚构写作的重要文本,确认浓烈的干预意识和启蒙回归立场导致叙述主体膨胀...
关键词:非虚构 在现场 真实 主体膨胀 《人民文学》 
全媒时代诗歌批评的“标签化”现象及其反思——从余秀华引发的喧嚣与沉默谈起被引量:4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5期47-53,共7页汪贻菡 
标签化批评是文学批评媒介化、伦理化倾向的表征之一,尤以诗歌批评生态为甚。其所导致的对批评理论范畴的误解与偏差、对批评对象的标准多重化不仅遮蔽了对诗歌文本多义性与复杂性解读,也一并影响到诗歌批评的公信力。在社会学遮蔽美学...
关键词:标签化 余秀华 诗歌批评 批评生态 
泡沫?还是先机?——2010年以来国内“非虚构”文学写作研究综述被引量:2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2期77-83,共7页汪贻菡 
虽然有着近一个世纪的写作史,本土"非虚构"文学却始终作为边缘文类与虚构文学并存;2010年以来《人民文学》"非虚构"栏目的设置让该写作模式重回聚光灯下,也一并引发了持续近5年的批评与论争。5年后媒体关注度趋于平稳,非虚构写作在各大...
关键词:非虚构 《人民文学》 在现场 虚构 综述 
物欲、情殇、与海上“异托邦”——郭敬明《小时代》的三种读法被引量:1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115-119,共5页汪贻菡 
面对持续增长、拒绝被"拯救"的粉丝人数,以理性心态考察粉丝对郭敬明及其《小时代》的狂热成因是有必要的。引入粉丝文化与福柯"异托邦"理论,考察郭氏粉丝依托"小时代"这样的虚拟空间,建构起一个遵循情绪与情感逻辑、追求语言有趣和视...
关键词:《小时代》 粉丝 异托邦 郭敬明 
从热门英美剧看女巫及其文化渊源
《芒种(下半月)》2015年第4期157-158,共2页石梅芳 汪贻菡 
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编号:TJWW11-02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编号:13YJC752018)
近年来英美影视剧均出现了超自然题材热,女巫、吸血鬼等题材轮番出场。本文旨在通过对比英国与美国的超自然题材电视剧《梅林传奇》和《吸血鬼日记》中的女巫形象,分析“女巫”在英、美两种文化背景中的不同渊源和影视剧中所揭示的传...
关键词:女巫 《梅林传奇》 《吸血鬼日记》 
一种艺术的两种消亡——余华《第七天》的一种解读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85-89,共5页汪贻菡 
重读本雅明《讲故事的人》一文,可以提供书写者和阅读者两重角度来审视余华的新作《第七天》。作为小说作者,余华用消息来替代故事,又用讲述来替代反思,更是将死亡夸大其词为中国式悲剧生活的象征。然从阅读者出发,被新闻滋养长大的读...
关键词:叙事学 余华 本雅明 《第七天》 
被规驯与自我规驯——中国文学场域中的妻性表征及其阙如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132-137,共6页汪贻菡 石梅芳 
作为女人天性重要的一部分,妻性常被作为分析女子形象的关键词,然妻性概念本身却未得到充分探讨。文章以烈女和娼妇形象为切入点,以古典文学经典文本为对象,梳理中国文学场域中的妻性特征及其阙如。其中"烈女"是对女子灵魂和肉体忠贞的...
关键词:妻性 规驯 恋人性 嫉妒 出轨 
被遮蔽与自我遮蔽:无法逃脱的妻性悖论被引量:1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48-51,共4页汪贻菡 
作为女人天性重要的一部分,"妻性"常被作为分析女子形象的关键词,然妻性概念本身却未能得到充分探讨。通过解读苏青、张爱玲等作家的小说文本,可以分析得出"妻性"的两层内涵,即作为与夫性相对应的女性角色,对丈夫情感上具有强烈的依附...
关键词:妻性 平等 独立 悖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