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政治

作品数:68被引量:51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刘太祥向晋卫孙曙光李建业叶秋菊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南阳师范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任德不任刑
《青少年法治教育》2024年第9期54-54,43,共2页
重德政而不重刑罚。这是汉代董仲舒对德刑关系的看法。针对汉初因袭秦朝“刑治”所带来的弊政,董仲舒重申了儒家的德治理念,提出“任德不任刑”的法律主张。他认为君主应当实施德政,以教化作为治国的主要手段,而不应一味使用刑罚。随着...
关键词:汉代政治 儒家思想 道德与政治 德政 任德 董仲舒 刑治 刑罚 
从东方朔看汉代政治与学术的转向
《文学遗产》2024年第2期72-84,共13页曲柄睿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青年教师发展资助项目阶段性成果。
东方朔在史籍中呈现出滑稽、游士和文学三种形象。相关记载始于褚少孙,经扬雄发扬,在《汉书》中得以确定。东方朔形象的演化经历了两个关键步骤:一是褚少孙记录“外家传语”,呈现了东方朔滑稽的一面;二是扬雄对东方朔先扬后抑的评价,同...
关键词:东方朔 战国游士 辞赋家 文学侍从 滑稽 
大宗与私亲:宗法规则在汉代政治实践领域中的冲突与妥协
《理论界》2024年第2期55-61,共7页向晋卫 焦汝 
“为人后者为之子”和“母以子贵”都是汉儒对孔子春秋义理的经学解释,前者奉行大宗,使血缘私亲服从于宗法制度,后者则奉行血缘私亲,以崇贵母氏的方法抬高本宗亲属的地位。在哀帝朝,儒生坚持“为人后之谊”来尊奉大宗,哀帝则坚持“母以...
关键词:为人后者为之子 母以子贵 汉哀帝 尊号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简介“周公”形象衍变与汉代政治文化关系研究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I0002-I0002,共1页王效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周公’形象衍变与汉代政治文化关系研究”(批准号:21XZW022)由王效峰副教授主持。该项目主要从知识社会学角度出发,综合运用文献学、文字学、文艺学、思想史等不同学科知识,以古典文献注解与现代文本阐释...
关键词:文本阐释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古典文献 周公 汉代政治 政治思想史 文献学 
公羊学与汉代政治——由海昏侯墓所出《春秋》类简牍引发被引量:2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22年第1期30-57,共28页宋艳萍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石刻文献著录总目”(19ZDA288)的阶段性成果。
海昏侯墓新出《春秋》类简牍,据北京大学简牍整理小组的整理和释读,发现与《公羊传》关系密切。海昏侯墓《春秋》类简牍,反映了西汉中期公羊学的发展状况,折射出公羊学与汉代政治的密切关系。依据所见汉代文献,对汉代人引用公羊学思想...
关键词:公羊学 汉代 政治 海昏侯 《春秋》类简牍 
君王与鸟兽:论商周至汉代政治与自然秩序的一致性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2期60-64,共5页单剩平 
2016年度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史前至魏晋时期文献中的鱼鸟组合母题研究(AHSKQ2016D133)。
从商周至汉代的传世文献中可见一现象,在言及好的政治时,不仅言及好的社会秩序,也言及鸟兽状态即好的自然界秩序,政治秩序与自然界秩序呈现出一致性。在商代,这种一致性是由最高神“帝”保证的;西周时除了天命之外,统治者的“德”是维...
关键词:君王 鸟兽 商周至汉代 政治 自然秩序 一致性 
鉴映汉风雄 奇瑰丽——许昌地区馆藏汉代博局镜
《收藏家》2021年第11期61-66,共6页田鸣 
汉代政治上的大一统、经涝和文化的高度发展,使汉镜继战国以后进人第二个繁荣时期。题材和纹饰极其丰富,有蟠螭纹、蟠虺纹、龙纹、禽兽纹、草叶纹、星云纹、博局纹、连弧纹、铭文等纹饰。博局镜,整齐严谨的布局、神秘莫测的“TLV”符号...
关键词:蟠螭纹 博局 蟠虺纹 汉镜 人生信仰 汉代政治 大一统 许昌地区 
从辟召制度看两汉的吏治建设——从2021年全国文综甲卷第25题说起
《中学历史教学》2021年第10期67-69,共3页王磊 
自古以来,吏治就是政治的首要问题。吏治好坏与国家兴衰有着直接的关系,吏治清明,国家兴旺发达;吏治腐败,国家衰乱灭亡。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汉代的循官良吏层出不穷,说明这一时期的吏治建设取得了许多重要成就,这也为后世积累了许...
关键词:中国历史发展 辟召 文综 情境的创设 吏治腐败 国家兴衰 思维品质 汉代政治 
《汉代宫廷居住研究》读后
《中国史研究动态》2021年第4期93-94,共2页张光晗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西汉近臣与政局研究”(20XJC770005);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汉未央宫宫殿布局研究”(2020G002)的资助。
都城是国家、封国之中心,而宫廷又是都城之中心。宫廷是君主与臣下理政之场所,也是君主、后宫及其他皇室成员之居处。有汉一代,中央决策有时并非为皇帝与臣下作用的结果,而是皇帝或太后、外戚独断,又通过宦官与其他侍从人员将消息外传...
关键词:皇室成员 封国 中央决策 汉代政治 外戚 宦官 后宫 科学出版社 
董仲舒“天人合一”的“理性”内核与制衡精神被引量:1
《衡水学院学报》2021年第2期20-27,共8页黄朴民 李櫹璐 
中西历史文明自前轴心时代开始,就进入了有所差异的路径。与西方的政治二元结构不同,商周以来,政治统治上的重心就落实到一元结构,秦汉帝国时代以降,这种结构性特征更趋于强化。其正面意义不容否定,但弊端的存在也是事实。如何制约专制...
关键词:董仲舒 天人合一 汉代政治 理性主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