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代词

作品数:28被引量:29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李璐曹炜解植永周有斌李蕾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语文研究》《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古籍整理研究学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接触视野下汉语代词演变研究之进展及问题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62-70,共9页吕军伟 王倩 
广西高等学校千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育计划科研项目“指示视域下的现代汉语代词体系类型学研究”(2020QGRW004);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接触诱发的广西平话代词功能变异研究”(YCSW2023158)。
代词兼有指示和替代两类功能,语言接触可导致代词借用、系统结构变化及功能调整等。传统研究多基于历史语言学视角从语言内部探析代词之演变,忽视语言间横向接触的影响,导致难以解释横向接触诱发的代词变异问题,更无法全面考察代词之发...
关键词:代词 汉语 语言接触 演变 
类型学视角下上古汉语代词宾语前置的再认识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2期103-111,共9页钟家利 
上古汉语早期代词宾语前置现象比普通名词宾语前置现象频繁,这是因为代词的可别度高于普通名词,高可别度的代词倾向于前置是语言的共性表现,并非句法结构和语用强调所致。关于代词可别度还有两条规律:一是疑问句、否定句中代词前置现象...
关键词:类型学 上古汉语 代词宾语 前置 可别度 
上古汉语代词“之”的间接回指被引量:1
《中国语文》2023年第1期46-61,127,共17页曹亚北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多卷本断代汉语语法史研究”(14ZDB09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重大项目“断代汉语语法史”支持。
文章结合普通语言学相关研究,讨论上古汉语代词“之”的间接回指现象。文章把间接回指的触发语分为事件型触发语和事物型触发语两类,具体讨论了“之”用作间接回指的各种表现及其机制。“之”的间接回指与上古汉语多方面语言性质相关:...
关键词:“之”上古汉语 间接回指 触发语 回指孤岛 
上古汉语代词的跨类指称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5-9,共5页解植永 
天津外国语大学2019年度科研规划项目“上古汉语代词的跨类指称研究”(19YB10);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郑训汇纂及数据库建设”(18BYY158)。
上古汉语代词存在两类跨类指称现象,包括指示代词用作人称代词以及人称代词内部的跨类指称。本来是指示代词的"彼""其""之"等作为第三人称代词使用属于代词间的跨类指称,这种跨类指称是语法成分功能演变过程中的兼属现象。人称代词内部"...
关键词:上古汉语 代词 跨类指称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汉语代词研究
《学术交流》2019年第4期145-158,192,共15页曹炜 维克多 
20世纪90年代是汉语代词研究的繁荣鼎盛期,研究成果呈现井喷式态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不少成果积极引进西方的语言学理论,不断丰富汉语代词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二、在特定类别代词的研究方面不断拓宽,涉及不少此前尚未论及的...
关键词:汉语代词 20世纪90年代 研究史 繁荣鼎盛期 概论 
20世纪80年代汉语代词研究概论——汉语代词研究史之初步繁荣期被引量:1
《学术交流》2018年第12期136-144,共9页李璐 
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先秦至民国末期汉语代词发展演变史研究"(15BYY130)
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学术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十年。各个学科门类均开始了迅猛又长足的发展,汉语代词研究也不例外。如果说20世纪初至70年代末是汉语代词研究的发轫成长期的话,那么,80年代则是汉语代词研究在经历了十年的冷寂之后的重...
关键词:代词 汉语代词研究史 方言 20世纪80年代 
面向信息处理的汉语代词照应现象的组合范畴语法分析被引量:2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期36-44,共9页姚从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6BZX082
处理照应回指现象一直是范畴语法所关注的重点和难点。近三十年来,学者们在类型逻辑语法框架内从词汇和句法两个方向给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取得了可取成果。但由于类型逻辑语法缺少计算优势,因而没有受到计算机领域青睐,所以,具有计算优...
关键词:组合范畴语法 人称代词 反身代词 照应 
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汉语代词研究——汉语代词研究史之发轫成长期被引量:1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期103-108,共6页曹炜 李璐 
曹炜主持的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先秦至民国末期汉语代词发展演变史研究"(15BYY130)的阶段性成果
在20世纪的百年汉语代词研究历史进程中,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70年代末的这一段可以称为发轫成长期,以1950年为界线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半段,也就是20世纪上半叶,基本可定性为汉语代词研究的发轫期,无论是投入的学者还是形成的学术成...
关键词:汉语代词 研究史 发轫成长期 20世纪80年代以前 
汉语代词句内指代的约束条件被引量:1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6年第1期48-55,共8页王恩旭 
在考察代词句内指代的约束条件时,形式语法只关注句法因素而不考虑语用因素,因此结论不能令人满意。利用语用频率,可以解释一些形式语法不好解释或解释不好的问题,如领属代词的指代问题、复合句的代词指代问题等。文章通过4个方面的考察...
关键词:代词 指代 频率 谓词 
近代汉语代词“伊”“与么”考源被引量:7
《语文研究》2015年第2期44-46,共3页蒋冀骋 
文章认为近代汉语人称代词"伊"来自远指代词"伊"、指示代词"与么"中的"与"来自指示代词"以",并对此进行了论证。
关键词:近代汉语 人称代词 指示代词  与么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